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五、隋、唐、五代十国 2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4 16:03:37

●【隋炀帝】●

杨广弑父,为隋炀帝,大兴土木修宫苑,滥用民力开运河,穷兵黩武征高句(gōu)丽。奢侈腐化,“春风举国裁宫锦”,“三千宫女下龙舟”。外国使节来,被带进酒楼饭馆,大吃大喝,酒足饭饱,要付钱,谢绝道“中国丰饶,酒席例不取值”。有文才,残暴,因嫉妒薛道衡诗,杀之,冷笑:“还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烽烟四起,炀帝顾镜谓萧后:“好头颈,谁当斫(zhuó)之?”后被臣下缢弑于扬州。

 

●【隋、秦相似】●

中国古代,秦与隋两个王朝,非常相似:

皆实行中央集权制,皆开国者能,传二世亡,“其兴也浡(bó)焉,其亡也忽焉”;

之前纷争局面(战国、南北朝),之后强大王朝(汉、唐,两朝之所以兴盛,可以说是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成果);

各完成一项大工程,秦长城,隋运河,后者尤千秋功业。

但秦始皇之凶恶残虐,非隋文帝所有;秦二世昏,隋炀帝暴,也不尽相同。鲁迅说因为秦的历史太短,所以秦始皇名声坏。我难苟同,隋历史也短,人们怎么不大讲隋文帝的坏话?

 

●【唐之初】●

隋末,河南瓦岗寨与河北、江淮等起兵。618年,太原留守唐王李渊,参与争战,代隋建唐,都长安,渊即唐高祖。

八年后,次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太子与弟。

高祖惧,第四天立为太子,两个月后传位,为唐太宗。

兄弟葬日,太宗“哭之甚哀”,但两人各五子,虽年幼,并坐诛,共杀500多人。

 

●【贞观之治】●

唐太宗“贞观之治”,借荀子言,以“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喻君民关系;宽松百姓,与民休息;知人用才,不计恩怨;政治清明,从谏如流;天下大稔(rén,丰收),外户不闭。推行均田法,建立府兵制。出宫女3000任求伉俪(kàng lì),散金帛为饥荒卖子者赎回团聚;纵死囚390归家,约秋后自赴正法,因无一人失信,全部赦免(后世疑有意安排制造名誉)。

送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吐蕃(bō)。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

日本派“遣唐使”十余批,学中国典章(如官制)、文字(楷书体的片假名和草书体的平假名)、服饰(如和服),兴起“大化改新”。

太宗晚年连续用兵,营造宫室,加重了百姓负担;欲长生,服丹死,年仅51岁。

唐初名臣,如太宗尝说:从我定天下,房玄龄;为国家计长利,魏徵。无太宗则无魏徵敢批逆鳞之名,无魏徵则无太宗虚怀纳谏之誉。但帝王本性最厌铮铮铁骨,自古诤臣皆无善终,魏徵一辈子提心吊胆。唐太宗在魏死后,推倒了为他写的墓碑,后虽悔过,但心中怨气可见。

名将如李靖、李勣(绩,即徐茂公,赐姓李)。

 

●【武则天称帝】●

高宗时,与武后并称“天皇、天后”(日本引进,从此有天皇);武后创“垂帘听政”。武毒死长子,逼令次子自杀。

帝崩,武先后立三子中宗、幼子睿宗,又废之;自起名曌(zhào),意日月照耀天空,称圣神皇帝,为中国历史上惟一女皇帝,即位时年龄最高,67岁;说其祖先源出周文王,故改国号“周”,史称武周。

“英雄何必在男身”。武为政果敢,暴而不昏,但与少数民族关系恶化;虽任用酷吏,却有政治雅量,如骆宾王《讨武曌檄(xí)》,本政治批判,竟人身攻击,骂得她狗血喷头,武责宰相失人;宠信面首,“难得莲花似六郎”,仅数人,不当苛责。贤相如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无武则天对人才的重视选拔,就无后来的“开元”盛世。

据顾炎武考证,中国数字尽管早有多笔写法,但为防账目涂改用大写的“壹、贰、叁……拾”,是武则天创造,后来朱元璋增加了“佰”和“仟”。

武则天晚年体衰,李氏复唐。中宗尊武“则天大圣皇帝”。

当年,武临终,为身后能享一份“血食”(祭祀),嘱去帝号,仍称皇后,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开元盛世】●

中宗谦恭好学,懦弱糊涂,被妻韦氏毒杀。韦后欲效法武则天为帝。睿宗第三子李隆基除韦后,拥父复位。

两年后睿宗传位隆基,为唐玄宗,因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后人也称为唐明皇。

唐玄宗整顿武氏后期以来弊政,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户口大增,国库充盈,重新开通丝绸之路。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吾虽瘠,天下肥”,贤相辈出,史称“开元盛世”。

后来任用非人,如“口蜜腹剑”的权奸李林甫;沉湎声色,宠杨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但所谓女人祸国,鲁迅早就指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男的负。”

 

●【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载(755,按,很多人不知,天宝三——至德三,744—758,唐史称“载”不称“年”),“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

安禄山、史思明先后称帝。唐玄宗逃蜀。“六军不发可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马嵬(wéi)坡赐缢杨贵妃。

太子在灵武(在今宁夏)即位,为肃宗,遥尊玄宗太上皇。

郭子仪、李光弼等平叛。司马光赞郭“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忌”。子郭暧打金枝事,非小说家言,正史有载。唐代宗谓郭“不痴不聋,不为家(gū姑,即婆婆)翁”。

肃宗始,朝廷宦官弄权,出任监军,节制将帅。

 

●【藩镇乱、宦官祸、党争耗】●

安史之乱八年,藩镇割据继之,唐由盛转衰。

代宗以郭子仪掌军,任刘晏理财,一度中兴,但后期颓废信佛。贪官元载,抄家得胡椒八百石(合60余吨,怎么吃得掉)。

德宗用人多误,如杀刘晏、重卢杞、贬陆贽;令宦官掌禁军,虽裁抑藩镇,无成效。

宦官既握军权,能不干政祸国?顺、宪、敬三帝死于宦官,穆、敬、文、武、宣、懿、僖皆宦官拥立。

顺宗时,“二王八司马”施行“永贞革新”,二王被杀,八司马贬往南方僻远地区。按:此“司马”是州刺史的佐官,位在长史、别驾之下,如刘禹锡、柳宗元。

宪宗平定若干藩镇。名相如裴度等。韩愈谏迎佛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至潮后,驱鳄弄文,谒僧求赦,世人轻之。但我为之辩:驱鳄见心情,求赦为活命,不应该重言苛责。

有人评论唐代惟太宗、玄宗、宪宗三位可称有为皇帝,就算是,我看也一个不如一个。

其后穆、敬、文、武、宣宗朝时,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大官僚集团党争。

文宗为政尚可,但缺刚断。武宗抑制宦官,讨伐藩镇,果敢灭佛,平定叛乱,尚算有为。

再后懿、僖(终日蹴鞠,即踢球)、昭宗,藩镇势力愈炽,至哀帝,唐亡。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907年,原农民军黄巢部将、后投唐封梁王的朱温,废唐建梁,史称后梁。

李存勗(xù,沙陀人,原居中亚,因阿拉伯帝国扩张而东进)善战,自负“吾于十指上得天下”,建后唐,灭后梁;好狩猎,喜演戏。

石敬瑭叛后唐,允契丹割燕(幽)云十六州,借兵灭后唐,建后晋,向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割给契丹的十六州,都在长城以内,致使后来北宋边疆无险要可守,胡马南下三天便到黄河,过河就是宋之国都汴京。

因后晋继承者只愿称“孙”,不肯称“臣”,契丹灭后晋。

后晋将领刘知远称帝,建后汉。

大将郭威黄袍加身,代后汉,建后周,威为周太祖,革旧弊,罢各地献贡品,临终嘱死后殓纸衣,葬瓦棺,不修地宫,墓前不立石像。

嗣子郭荣即位,为周世宗,复姓柴,曾刻农夫、桑妇木像置殿前,提醒自己以农为本,又毁铜佛像铸钱国用。

后周太祖、世宗皆奖励农耕,留意人才,是五代少有的明主。

自后梁至后周,为五代,“梁唐晋汉周,播乱五十秋”,历时53年,六姓十四帝,统治地区大致是原先唐朝中心国都一带。

大臣冯道历仕四朝十帝,自号“长乐老(长乐既是冯姓郡望,又寓意自况)”,甚至一度降于契丹,后人多非议,实处乱世之无奈,只好“依违两可”,自云“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为文化不绝,曾倡议校书刊刻,系官府大规模印书之滥觞。

 

●【十国之一——南唐】●

与五代大略同时,唐之藩镇在各地建立割据政权,如南方的南唐、吴越,四川的前蜀、后蜀……北方的北汉,共十国。

南唐三帝,开国主李昪(biàn),弭(mǐ)兵休战,保境安民;中主李璟;后主李煜(yù),治国一代不如一代,文学一代强过一代。

宋大军南下,兵锋凌厉之际,李煜遣使问,我有何罪?宋太祖答:“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煜“一旦归为臣虏”,俘至汴京(今开封),上岸不敢踏跳板。宋太祖摇头,叹:“李煜好个翰林学士,可惜无才作人主耳!”

太宗时,因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怀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被毒杀。

中国历史上可算文学家皇帝者,仅曹操、曹丕、萧纲、萧绎与李煜数人。此外隋炀帝、宋徽宗等文学造诣也甚高。

 

●【——吴越】●

吴越王钱镠(liú)兴水利,筑海塘,居安思危,圆木“警枕”(睡不安稳,没必要),“粉盘”夜书(此法好,宜效仿,半夜灵感,倏shū来忽去,须马上记下);告子孙永远奉中原正朔,意谓不得称帝分裂国家。

传三世五代,至钱俶(chù,原名弘俶,因宋太祖父讳弘殷改之),宋太宗召至汴京,献地归宋。十年后,太宗为钱俶生日举行宴会,当晚俶暴卒。

五代十国中以吴越存世时间最长,社会也最稳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语,即始于其时。

中国帝王后裔最大出息的,大概要数钱镠。当代大众知名者,文科方面,如钱穆、钱锺书,理工方面,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三钱”。

 

●【——后蜀】●

后蜀主孟昶(chǎng)用黄金七宝夜壶,宋太祖叹:“奢用如此,焉得不亡!”击碎之。

花蕊夫人费氏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五代十国介于唐宋之间,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

按:从唐代开始,直至北宋,阿拉伯人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版图跨亚、欧、非,时间比唐更长,文明臻于辉煌,其首都起先大马士革,后来巴格达。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