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段论”史观与中国封建社会】★
由于马克思曾将生产方式的改变,看作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斯大林创造了社会形态发展的“五段论”,说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必然经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
这种所谓“必然规律”的说法,无视于具体情况的不同,过于绝对。而且,比如中国,封建制的周朝之后,就足足2000多年时间,是皇权专制社会,既非奴隶,亦异封建,更不资本。
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究竟始于何时,虽然历史教材定为战国(毛泽东首肯郭沫若之说),其实史学界一向争议不息,此外还有西周说、春秋说、秦统一说、西汉说、东汉说、魏晋说、东晋说等。
★【不宜称“封建”】★
所谓“封建”社会,指以分散的小农生产和手工业经济为主要经济结构,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要阶级矛盾的社会阶段。
但“封建”这个名词,用在这里,实在别扭。如前所说,“封建”的原义,是分“封”诸侯而“建”国,本质是分权而非集权。唐代柳宗元名著《封建论》就是指这个意思。
近代严复在翻译英国人甄克思著作《社会通诠》时,将欧洲东罗马帝国后实行的贵族分权的政治制度,译为“封建”,那固然不错。但国人将时间上与之约略相应的自秦汉或魏晋始,直至明清,视为封建社会,并错误沿用至今,可谓毫无道理。
★【比较中西“封建”】★
为什么?欧洲封建制度生产方式的特征:
一是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等级制,土地不能分割开来买卖;
二是以劳役剥削为主的庄园制,农民世世代代为庄园主奴役,除非随同土地出让给另一贵族。
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特征:
一、以皇权为至尊,各级官僚,以至天下百姓,为皇帝一个人服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体民众,都向统治者缴纳赋税,承担徭役,“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二、除少量的皇庄、封土外,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租佃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自由契约行为。
本章节以下段目:
●【皇权专制社会】●
●【秦统一中国】●
●【皇帝——“上”】●
●【中央集权制】●
●【——何谓“中央”】●
●【——何谓“集权”】●
●【百代秦制万年祸】●
●【秦始皇功过】●
●【——焚书坑儒】●
●【秦二世】●
●【陈胜、项羽与刘邦】●
●【楚汉相争】●
●【汉高祖】●
●【文景之治】●
●【汉武帝】●
●【汉武后期】●
●【昭帝、宣帝及其后】●
●【与匈奴和亲】●
●【四大美女】●
●【公元初环境气候变化】●
●【王莽建新】●
●【东汉初——光武、明、章】●
●【帝年少,国每况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