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6日,父亲母亲陪同我来到西南林学院。我先办好入学手续,一家三口在学校下面一家小川菜馆吃了顿晚饭,我连夜送二老返乡。
赶到昆明火车站,我引领二老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我领头找好座位,安放行李,摆好矿泉水和方便面,安顿二老坐好。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力量灌注胸腔,莫名地觉得要为父母安排好一切。
父亲母亲落座后,我叮嘱路上一定要吃东西,然后只得转身下车。我孑然立在站台,父亲打开车窗朝我挥手,示意我赶紧返校。我微笑着点头,但鼻子里酸胀到极点。我想起朱自清的《背影》。我若此刻转身,朱自清先生的文字中那位父亲的背影将被我改为现实中儿子的背影了。我突然有些怨悔,怨悔自己读到过那么些凄美的文,并且似乎天生对文字有一丝**。这种**很可能引起一些愁苦!
那一刻,父亲不停地挥手,母亲始终没往窗外看一眼。二老的座位本是面对面,我几次发现父亲面朝母亲说着些什么。我不能从父亲的口型辨认父亲对母亲说的话,但我确信父亲说的一定是“瞧你那点出息”之类的语言。
随着一声汽笛,车轮转动起来。此时此刻,班上正开着入校首次班会,想必挺热闹。而我目送着列车离去,直到列车隐没在夜色之中,我痛苦地想:父亲母亲将坐在火车上长达近二十个小时,他们会不会孤独?
怀着痛苦,我返身走出车站,坐上47路公交。当我返回到学校的时候,班会早已结束,于第一次全班同学聚会来说,我错过了。
二
过了一段时间,迎来第二次班会,要选举班委。我错过了第一次班会,也不知道同学们在第一次班会上有没有一个个自我介绍。如果有,那我在同学面前还是个陌生人。于是,我抖了抖精神,登上台去。我抬眼看向全班同学,心里的紧张难以摹状。也许童年时代在玩伴们面前扮演过“将军”,也许少年时期“领导”过同伴们追撵火车,我身上潜伏着某种劲头,我开口自我介绍,然后说:“我要当班长。因为我要大家记住我,记住我想和你做朋友!”这事时隔十年,与几个同学聚会,有同学还记得,说当年万万没想到你还有那样的勇气和口才。这话当然是笑话,勇气倒是要一些,毕竟当年年少,“口才”之说就毫不搭边了!我对同学说,当年我不是煽情,而是出自真心。
我当上了班长,首先陪同班主任探望女生宿舍。大学里,班长几乎是“公仆”,专门为一些集体事务服务。第一件较为隆重的班级事务是与农经班联谊,地点选在“臭名昭然”的西山。联谊晚会由四人主持,农经班好像是两名女生。我们班是一女一男,女生来自四川成都,我来自四川渠县农村。我相信,那次联谊晚会给很多同学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就算到现在已记不起那晚的“觥筹交错”,记不起翌晨的“寒中等日出”,也一定记得起那晚的熊熊篝火。我还有另一个极大收获,便是与海涛兄坐在篝火旁一面吃烤土豆,一面畅谈了整夜。我们聊了很多,亲情,友情,爱情,理想,学生会,当真有些天南地北,不着边际。这一次交流,也就收获到了终身性友谊。
三
缘何说昆明的西山“臭名昭然”?因为我听说到一个传闻。传闻讲:如果一对男女首次登西山,二人会恋爱;如果再登第二次,即便处在热恋中也必分手。我还听说我们学校曾有一名女生因为失恋毅然决然从西山龙门口涌身跳下,落入到滇池中。天,那可是“万丈悬崖”,悬崖下是“滚滚波涛”!倘若这事属实,我希望滇池中的“睡美人”是她的化身。远望横卧在滇池中的“睡美人山”,有头,有发;有腹有胸,有手,有脚,当真出神入化,美不胜收!
我在上高中时就曾屡去县城里小书店偷偷寻找有关昆明的文字。我知道“金碧交辉”,知道“西南联大”,知道“冲冠为红颜”,知道大观楼有副闻名天下的长联,知道从四川走出去的朱德在“讲武堂”学习过,知道“一二一”,但不知道“睡美人山”。我力赞昆明很美,直到她猛地吸引来全国的目光。
事情发生在04年,传到我们学校,我们都觉得太过突然。一名从广西农村走出来的优秀学子在云南大学杀死四名同窗,震惊全国。人们开始反思中国教育存在的弊端,热火朝天地争论着教育到底应该重“道”还是应该重“术”。可是很遗憾,反思了一阵,讨论了一阵,之后大家绞尽脑汁思考国家宏观调控如何调节过度投资,思索“电荒”背后“煤能”的短缺,叹息民工资源越来越紧张,关注股市又一次风起云涌……总之,将亟需厘清“道”与“术”的关系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
“**事件”发生在昆明,这是昆明的苦难还是昆明的荣幸?如果是荣幸,请允许我赞颂昆明激发起人们内心的真正渴念,尽管短暂;如果是苦难,请允许我对昆明感到愧疚,人们还是忙忘了。这年中国依旧“激情喧天”,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体育事业上更是诞生了“世界飞人”!而这一年年末,印度洋发了大怒,警告人类必须节制,当然也包括中国在内!
四
当农经班邀请我们班派出代表参加“经管学院诗歌朗诵”比赛的时候,没有同学回应我,我只好自告奋勇,并且自创了一首“致**”。我记得结尾是“没有温情,天地将失色,世间将黯淡”。我朗诵得并不好,蒙评委老师们错爱给了首奖。
直到如今,我依旧坚信,这世间需要温情!在中国,除了金钱,还需要关怀!在那一年,此事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