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兰开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2-07 10:20:03

我喜欢养花,尤其喜欢养君子兰花。往往在“爬格子”爬不出头绪时,点支香烟,喝口香茗,走到窗前,欣赏那盆绿剑挺拔,清香怡人的君子兰,常常会精神焕发,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上海男人们养花,犹如女人们追求时尚服饰。一会儿杜鹃红了起来,争种杜鹃便成了一种时尚;一会儿米兰香了,家家窗前浓香飘溢;一会儿月季艳了,仿佛被醉倒在婀娜多姿的月季笑靥中;一会儿君子兰风行,品味君子之风成了养花人的雅趣。

  我几乎是追求这样浪头的弄潮儿,什么花风行种什么,往往为了买棵上品味的花,不惜洗劫囊中之物。记得十几年前,君子兰之风从长春吹到了上海,上海买一棵不起眼的君子兰要花上一百多块钱,是当时两三个月工资。要买上名贵品种的君子兰,就要五、六百元之多。我看得心直痒痒,盘算很久,总舍不得那厚厚一叠“大团结”。有一次,我与妻子逛南京路,七弯八绕地带她到江阴路花鸟市场,花了10钱买了一株四个叶瓣的君子兰,喜孜孜地带回了家。

  雁去燕归,叶落花红,经过几个春来秋去,我像服侍儿子似地服侍君子兰小苗,三年以后,终于把它“抚养成人”。在春寒迎春的日子里,那一夜之间,一根花葶从叶间挤了出来,施了几次肥后,花萼如伞地撑开了,红辫金蕊,如火似霞,映得满屋辉煌。爱人露出喜悦的笑颜,她兴高采烈地在君子兰前留下了倩影。

  尽管君子兰一年四季,如翡翠碧玉,花开如火似霞,但是,它有个名称却与它的芳姿极不相称,凡是上等的君子兰都叫和尚,如黄和尚、圆头和尚等。据卖花人介绍:君子兰原产地南非,是日本人侵略中国东北时带到长春来的,它是当时伪满朝廷宫中的御花,专供皇上、妃子欣赏的。在伪满朝廷遭受灭顶之灾时,君子兰在劫难逃,险些儿葬身于火海之中。幸亏一位和尚,把君子兰收藏起来,并在寺院中培养了很多品种,所以,上好品种君子兰都叫和尚,而以和尚闻名于中外。

  我种养君子兰,经历了一波三折。起初,未掌握君子兰怕烈日,畏严寒,忌潮湿,趋光强特点,长出叶子不是又细又长,就是横七竖八叶子不对称,根本没有君子之度,连朋友们看了都摇头叹息。我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生气,索性把它放在墙角边,任凭曝晒与冰冻。君子兰叶子渐渐被烈日烤焦了,又被寒霜冻僵了,我任它自生自灭。

  不料,到了初春时分,连叶子都不剩一根的君子兰,在春寒料峭中吐青爆芽了。我怀着忏悔的心情把它抱进了屋。过了两年,它含苞吐蕊了,结果以后又从根部爆出来十几根新苗,我只留三株。心想,到那时三株齐发,红霞盈盆,岂不美哉!又是两年过去了,新长出两株新苗与母株一般大小,相似婆娑起舞的三姊妹,十分惹人注目。由于忙于新房装修,无心关顾“三姊妹”,先是曝晒,然后又遭霜冻,再加上油熏烟烤,把一盆好端端的君子兰折腾得不成样子。我索性一刀下去,剪成了稀毛癞子,任它“小渡无人舟自横”。花是有着勃发的生命,三株伤痕累累的“三姊妹”,经过将近一年休养生息,在第二年初夏,三枝花萼如同三支利剑,直指青云,在剑头上,红毫闪闪,炸开了璀璨的晨霞!

一九九三年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