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到运城有一千五百公里行程,坐了近两天车子难免人困马乏。中途,我说个苏北人开追悼会的笑话,提提大家精神:有个苏北人,父亲死了,他主持追悼会,开口说:“大家把头低下来,难过三分钟。然后,兜上一圈,看看亲人睡没睡着。”顿时,车厢里“扑嗤”笑出声来。
在第二天夕阳下,我们来到了运城市解州镇关公的故里。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它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大火,现经修复,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
进入庙内,首先见到康熙题写的“义炳乾坤”匾额,接着是乾隆的“神勇”匾额,以及咸丰的“万世人极”、慈禧的“威灵震叠”等匾额。我们一行在结义园牌楼前,出于好玩,拍下了三个男结义,三个女结义的照片。关帝庙御花园真够大,比故宫御花园大多了,当然,远不及故宫御花园精致。花园内湖畔,垂柳婀娜,水秀波明,在湖中立“福地”石一块。我发现此处景色不错,为了讨个吉利,我们纷纷拍照留念。当我们游览了关帝庙,觉得武庙规模与曲阜文庙基本相等,武庙建筑虽然雕刻粗糙,斑驳破旧,然而,仿宫殿建筑却有着帝王之气,宫殿宏大,牌楼轩昂,花园宽敞,宫墙巍峨。
走出了关庙,我望着气势弘大的石牌楼,思索着关羽成为关公的话题。我想:关羽成为关公有五个过程,即:真实关羽,神勇关羽,神化关羽,重义关羽、文化关羽。
真实关羽:
陈寿在《三国志》中,关于关羽仅有1000余字的记载:他追随刘备,投降曹操,镇守荆州,威震华夏,败走麦城。他身前不过是知恩图报,英勇无敌,刚愎自用的蜀汉大将。论战功仅是一个武将,不过封个亭侯而已;伦韬略就更谈不上有过人之处,可以说是个断了脑袋的失败者。
神勇关羽:
在《三国演义》中,山西人罗贯中把关羽塑造成了人见人爱、人见人敬的英雄。清初,毛宗岗在《三国演义·读三国志法》说:“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他对关羽的评价是:“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侧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做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心则赵抃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重义关羽:
在小说《三国演义》影响下,关羽形象更广泛地走向民间,因而在戏曲和小说等俗文学中也掺入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灵迹传说。关羽被后代敬奉成神灵,因而,关羽形象成为民间凝聚人心的旗帜,尤其是“桃园结义”中,重义的关公是抗拒黑暗的力量。
神化关羽:
《史记·游侠传》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侠”有着“奉天行道善德仁勇,守德仗义,礼智忠信。”即“侠义爱民”的精神,而“义”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因而它对统治者构成一定的威胁。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关羽“义”的天马,套了“忠”的缰绳,连连加封使他由侯而王,由王进帝,被尊为武圣。纵观加封关羽的统治者,大多是政权不稳下进行的,清朝后期更见一斑。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封谥,戏曲、文学描述,由“万世人杰”提升到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为神州与海外世代同奉,上下共仰的神。
文化关羽:
关羽从隋代起,在当阳首建关庙己有一千多年历史,明神宗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又把关羽庙进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清代皇帝们为了标榜关羽“万世人极”,封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在北京修建了关帝庙,还通令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清代一朝,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116座。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
而今,“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关帝庙1000多座。1999年,马达加斯加印发了大量关公画像的邮票。2000年,印度兴建大型关公公园。我走过近20个国家,看过一些关帝庙,觉得日本横滨唐人街上关帝庙最为金光宝气,气象辉煌。这种自上而下和海内外广泛的关公崇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渴望,流露出人民百姓向往忠义的感情。而今的解州关帝庙正在修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使关公文化发扬光大。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