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永济市鹳雀楼记 更上层楼揽星河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3 16:28:06

车子经过蒲津渡遗址不远,便见到了遐迩闻名的鹳雀楼。我们走进景区,宽大秀美的景区内,鹳雀楼气宇雄浑在蒙蒙细雨中升腾。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他为了瞭望筑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气势宏伟,风景秀丽,因而,唐人留诗者甚多,其中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为著名。

穿过石桥,不久便走到鹳雀楼前。鹳雀楼坐落在巨大的石基之上,是新建的仿唐代的高台楼阁,高楼重檐,黑瓦朱楹,高73.9米,建筑总面积8222平方米。鹳雀楼园内共有四个游览区,整个景区以鹳雀楼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黄河文化为特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形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远意境。

我们登楼而上,每一层楼都有山西景观,其中以硬木彩塑制作的《中都蒲坂繁盛图》,再现了盛唐时期蒲州城的繁荣景象,生动有致,精美逼真。宇文护《筑楼戍边》以及王之涣《旗亭画壁》的故事,采用了欧塑形式表现,高贵典雅。还有浮雕、壁画、雕塑等形式表现了中华历史中的舜帝、禹帝、关公、柳宗元、司马光等人物故事和传说。还有反映河东人民勤劳智慧和丰富的民间工艺的制盐、冶铁、养蚕、剪纸、年画、社火等,这些都充分再现了悠久的华夏文明。六楼陈放红木家具、编钟等,有时表演节目。中堂毛泽东手书《登鹳雀楼》,书法虬劲豪放,气势壮阔。

我们在鹳雀楼上眺望,万千气象涌到眼前:

鹳雀列阵,飞梁绕檐;中条俊秀,逶迤婀娜;黄河浩荡,奔腾激昂;紫气西入,龙踞虎视;下临八州,恢弘壮阔!紫气涌来:女娲补天,造人于沧桑世代;始祖炎黄,开创文明于华夏;尧、舜、禹三帝,建都于晋南福地;文公七秩,执牛耳而霸天下;卫青霍去病,远征匈奴马踏冰河雪;关公忠义,风振四海光照千秋;太宗起兵,开创大唐五千年辉煌;贵妃丽质,倾国天下重女不重男;铁牛镇涛,保黄河万户家家安宁;河东先生,笔锋犀利文釆冠天下;王维王勃,诗中俊杰千古流韵;涑水先生,椽笔千秋如鉴映得失;杨氏父子,三代雁门关拒敌满门忠烈;已斋叟翁,元杂剧鼻祖集戏之大成;浴血雁门,八路军抗倭军威远振中华地;巾帼虎兰,正气凛然笑对刀丛作雄鬼。

王之涣铜像屹立鹳雀楼上,他目视大河,神采飞扬,手中的椽笔发着光华,腾现出千古绝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句仅仅二十个字的诗篇,称得上中国诗歌中典范之作,它字简意骇,诗如口语,而富有人生哲理,这恐怕在中国诗歌中,甚至在世诗歌中可能是绝无仅有。唐诗的强大生命力,在王之涣《登鹳雀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现在为什么诗歌衰微?我以为,诗失去了字简意骇,诗如口语,更谈不上富有人生哲理。有的“诗人”写的“诗”阴晦抽象,以看不懂而自矜,这样诗歌怎么能有生命力?

弟弟站在鹳雀楼上,他面对着王之涣的诗颇有感慨,他说:“人要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精神,如果不更上一层楼,哪有‘欲穷千里目’?不‘欲穷千里目’,那能见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壮观之景?”是的,弟弟十六岁进自来水公司,从一身泥水,满手老茧的挖管工,到站长、主任、到主管上海市自来水管线工程的总经理,被人称为“自来水市长”,那一步不是他怀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取得的,从而成了更上层楼,揽星河的人?而今,他从一线退了下来,然而,他年近七旬,壮志不老,还怀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豪情,纵情山水之间,成了奇特的“逛商店要逛彻底,爬山要爬得最高”的人。今年,他到过南美世界上最南的城市;游览了韩国济洲岛风情;独身闯西藏高原;畅游了宝岛台湾;这次又饱览山西人文景色。

《登鹳雀楼》是我60年前,在李二先生那里学的诗句,几十年来记忆犹深,尤其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我人生有着重大启迪。自幼我怀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胸襟,翻越过一座座山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尤其在三十七岁后更是奋发不息。退休后,在弟弟的支助下,我怀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精神,爬山跋水,游历了不少名山大川,还走了近二十个国家,由于“欲穷千里目”,所以见多识广,动起笔来总是感触多多,笔如泉涌。“三十年磨一剑”,至今发表诗词、散文、小说、剧本200万字以上,二十多次在全国获奖。出版长篇小说《爱,被春寒辗碎》、散文集《情风》、散文集《荷塘晨色》、诗文集《跋涉的印象》、剧本选《史荣东剧作选》、诗剧集《南冠剑》。新近由华语文学网站出版电子版长篇小说《爱,被春寒辗碎》、《史荣东剧作选》、长篇游记《漫笔勾勒山水魂》(四部,约100万字),《史荣东文集26卷》(约200多万字)。被称为“当代徐霞客”。

2014年11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