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仙境”,自古是人们向往的美好境界。古人云:“蓬莱乃神仙之都,上帝游息之地。海水正黑为溟渤,无风而为波浪,万丈不可往来,惟飞仙能到者。”
早在战国时就传说海外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神仙居住之府,岛上百物、禽兽俱为白色,宫殿是金银砌成,等人靠近却隐入水中,人终不能近。再加上蓬莱常出现海市蜃楼,古人以为是大蜃大蛤蜊吐气而成,从而更增添了虚幻莫测的仙气。据传岛上还生长长生不死之药,从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开始曾多次派人到蓬莱寻求长生不死药。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派遣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渡海寻找三山以求长生不死。后来,汉武帝派人来到蓬莱三岛重求青春长驻。人生自古谁无死,长生不死仅是最高贵而愚蠢者的梦幻追求,然而,却意外地留给后人们遐想的霓虹——人间仙境,一个世世代代不渝追求的想象中仙境。
我也深受影响,总希望人间真的有仙境,如果是真有的话,那是多么美妙的事哪。所以在文学创作上常用海外仙山,人间仙境来形容人间最佳的境界。我写过一篇《寻究》游记小说就是以虚幻的蓬莱、方丈、瀛洲为背景,用另类的构思来鞭挞人世间丑恶的灵魂,以美的意境反衬出现实中饕餮嘴脸。蓬莱仙境毕竟有着巨大的诱惑力的,多年以来总想领略蓬莱仙境有何勾魂的风骚。这次之所从成行是弟弟给我们登上仙境机会。不是么,能游仙境岂不快哉!我曾游过江阴鹅鼻嘴要塞,写过《采桑子》一曲,其曲曰:
“貔貅雄踞吞江浪,胜是王侯,败是王侯。苍狗白云,为的抱金瓯!霞客此处游天下,览山风流,揽水风流。万象袖收,名利若蜉蝣!”
我以为,人的一生无非是两种风流:一是建功立业;一是穷尽山水。当然,陶冶于大自然中无疑也是采撷天地之灵气风流之举。
我们一跨进蓬莱仙境大门仿佛被仙气所笼罩,登阶而上,古槐绕云,苍翠秀蔚,宫阙巍然,陡阶通幽,大有身在蓬莱自成仙之感,仿佛人在氤氲仙山之中。白云宫、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苏公祠与弥勒寺以不同的气势诠释蓬莱仙境构建。万寿无疆碑,是不是在提示蓬莱果然有着长生不老之药,否则怎会万寿无疆?因而我们争着与万寿碑同影,也想与天争个齐寿。蓬莱阁屹立在丹涯山绝顶之上,危耸杰起,浩然临海,以提挈寰宇之势气吞云天。
我临风眺去,啊,好一派冰壶瑶界,不辨海陆,那渤海黄海之苍莽,隐隐仙山如舟,缥缈在无定的烟波晓岚之中。我伸臂一揽,揽下了八仙之仙履,道家之玄妙,仙境之盎然。虚幻与缥缈往往向人们呈现的是绚丽彩虹,虽然手不可及,却给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留给人们美好的向往。我思悟:世上的事与物或者是有或者是无,只不过是在“随缘”之中,不能因为“有”而骄逸,不能因为“无”而强求,“有”和“无”都在有定和无定之间。随缘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等“果”成熟而摘。长生不死,因为世上根本没有这个因,所以根本不可有这种果。
佛祖释迦牟尼可谓圣者,他也有涅槃之时。纵观人生不过是客旅而已,一代帝王秦始皇又怎么样?还不是死后发臭生蛆,使人掩鼻。他所创立的大秦王朝自以为千秋万代传承下去,谁料在他死后仅有十几个年头就“三楚亡秦”了。秦始皇、汉武帝等,虽摘不到长不死的果,然而却留下了一个人间仙境,因为蓬莱的确有人们想象中仙境之美的果,尽管这种果隐藏在虚幻缥缈之中。蓬莱仙境不仅仅在人们想象中,而且活生生刻在人们心目中,大凡有好景致地方几乎都称为仙境,甚至连人造的园林也称为三山仙境,从而可以看出蓬莱仙境有着久远与广大的影响。忽而,一轮红日从雾霭中磅礴而出,我的诗兴油然而生,飞泻出《巫山一段云》:
“缥缈蓬莱阁,峨峨抱乾元。洋洋一色冰壶岚,红日撼烟寰。汉武秦皇事,几人可列仙?世间万物有其端,岂是一人圈?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