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岛记 魅力青岛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3 15:45:57

一到青岛就被星槎纵横的马路所吸引,进入青岛我首先发现城区没有非机动车车道,感到奇怪,中国是个自行车王国没有非机车道真是不可思议。正在我思索时前方红灯一亮好几条路口车子停了一条条长龙,我向路口看去,“啊”!好家伙,眼前呈现的竟是九条交叉路口,而且每条路不但宽狭不同,就连每条路高低也不一样。随着车辆徐徐而行,青岛老城区的路更不一般,不少的路短而弯曲,高低无序,有的路短不过百米,长的有好几里,忽高忽低,忽宽忽窄,横来竖去,前插后戳,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一会儿急转弯一会儿回转弯,绝无规律可循,如同竹节盘根难辨纵横,像这样路是没法骑车的,所以干脆就除消了非机动车道。更为有趣的青岛路大多数是难分南北东西,寻问一条路只能向左向右向前走,若问东南西北方向肯定会找糊涂。为此,我好奇地买一张地图,仔细查看,青岛地形确是特殊,像似一张蜘蛛网,编织不同寻常的魅力。我走南闯北到过不少大中小城市,唯独青岛城市布局特别。

青岛的城区建筑由于地形高低起伏,建造起来房屋也是高高低低错错落落,留下的空间被郁郁葱葱树木所遮盖,门前的路变成了曲仄多变了。青岛是个建城一百多年年轻的海滨城市。1891年建置,建置前青岛只是一个小镇,后来又被英国、法国、日本、俄国、美国等国强占,所以青岛建筑有着万国建筑特色,正因为这种特色给青岛展现了各自风骚。我们登上了小鱼山,观潮阁向四处眺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一幅幅秀丽画卷映入眼帘。一幢幢红瓦别墅高低错落,星如棋布,似乎像一条条画舫腾浪在绿云波涛之中,峰尖谷底各展壮观。纵观青岛建筑我以为分三类:第一类是万国式,例如花石楼、公主楼、元帅楼等一大批别墅;第二类,中国古典式建筑,例如栈桥中回澜阁、天后宫、水族馆等;第三类是现代建筑,高楼巍巍,直冲云霄。青岛别墅是青岛的标志,有着非凡的魅力。车子经过新的开发区,亦有一批又一批新造别墅,细细品味起来老别墅与新别墅亦有韵味各别,老别墅藏在绿云之中,是高是低,少了张扬,多了韵味;新别墅齐刷如排,相挤相簇,多了张扬,少了含蓄。

上海与青岛都是海滨城市,然而,上海建筑精华处外滩却离海较远,青岛比上海妩媚之外恐怕是碧绿如玉黄海了。未到青岛以前总以为黄海像黄浦江一样,潮涨落汐水中夹着砂土如同黄龙过江,这次亲眼见到青岛黄海却似一望无垠的竟是碧绿一片。这次弟弟成了“大当家”,他率领了九个“虾兵蟹将”到山东环海游。弟弟以前忙于工作,有旅游机会他都推让了,退休后,他对抱山揽海兴趣突发,每年总想找个奇山秀水,游上个一、两次,陶冶情致。前不久驾车游了九华山、黄山与浙西大峡谷,四天行程登了两座近二千米高山,与八十公里的大峡谷,一个人又要开车又要游玩,说明他心情开朗与身体健朗。这次他面临大海又一次提挈起对海的情一怀,他每到一处,揽海抱澜情趣洋溢,留下与海为伴的一张张写真。青岛是开阔而奔放的,然而我总觉得是妩媚的,而且是明快亮丽的妩媚,犹如一片绿云涌动是柔美的情愫。在海边每个都成了孩子,面对着一排排海浪,都想手一伸把海浪揽抱在自己胸中——迸发出“哗、哗、哗”笑声。一排浪头涌了过来了,遮没了人头,击倒了站立的小伙子,不一会又出现了人头,小伙子又在海水中戏水如蛟了。我真想像小伙子那样在海水中潇洒自如再现青春本色,与海浪搏击,自信天长不老。妻子似乎有些发狂了,她急火火地冲到海水中想去拥抱如山海浪,“哗”一个浪头扑来,她张开了双臂爽朗地把浪头抱在怀中,“咯、咯、咯”笑声与浪声融会在一起,涌动起海阔无垠的爽!

弟媳红鸣,也被海的魅力所诱惑,也想去拥抱涌来海浪,海浪来了她忘却了关节不能浸水顾忌,便不顾一切迎向浪头。弟弟突发洒脱豪爽,他潇潇洒洒地把扇子一扬仿佛要万斛海涛抄在扇中。乘船看青岛也是十分快意的事,船往小琴岛驰去,面临碧蓝大海,我们腾然于海阔天蓝之中,像海鸥似张扬起豪情,飞越起豁达与豪迈!海岸上高楼雄峙,危耸杰起,鳞次栉比,蔚为壮观,红瓦别墅,相似罗星在碧玉般海水衬映下更显空灵。船在行驶,岸上建筑相似飞也似地驰骋起来,在飞驰中更展婀娜。海湾处扬起一片片云帆,那是中国帆船训练基地,也是北京2008年帆船比赛场所,几天后进行一场鏖战,中国帆扳运动员殷剑在这里首次为中国夺得金牌。青岛相似人间仙境,飘拂氤氲雨雾之中,呈现了妖娆风姿,我们一个个坠入迷人的诗情画意之中,享受着人间的欢愉与惬意。

面临大海的崂山是被称为“神仙窟宅”,“异灵之府”。秦始皇、汉武帝曾登山访仙,唐玄宗派人炼就仙丹灵药以求长生不老。丘处机、张三丰、徐复阳、刘志坚、刘若拙等曾在崂山修道。历代文人名士李太白、苏东坡、文徵明、顾炎武、郑板桥、蒲松龄、康有为、郁达夫等也在崂山留下足迹。我知道崂山的地名是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崂山道士”小人书中知到的。儿时,我对崂山道士法术。神奇,感到非常惊奇,用剪纸为月,光耀道观;用筷子掷月,化嫦娥起舞;移饮月中,须眉毕现;犹为道士的隐身法术惊叹不已。那时,我天真地想学会崂山道士那套法术,可以法行天下无敌手,那是何等洒脱!

五、六十年如驹过隙,然而,崂山道士却历历在目。“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这是蒲松龄又一名篇《香玉》中的主题,看了深切心肺,感人至深。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香玉》并未香消玉散,黄生、香玉、绛雪由花变妖由妖变鬼,由鬼复生由生变花的至情至爱,被她们生死相伴相随精神所折服。这次游崂山本想寻访崂山仙踪,寻究道家灵丹仙药,探访牡丹、耐冬的芳迹,然而由于行程匆匆,二个小时游览怎能寻得仙迹所在,悟出道家真谛?无奈只能登其一角,揽崂山一隅了。

我们一进崂山就被崂山石所震撼,山好像一枚枚巨大卵石垒叠起来的,风一吹大有坠落之感。“哗、哗、哗”八水河水如同蛟龙翻腾在苍山翠绿之间,“呼呼啸啸”八面生风,涧水铮铮,抬眼望去迷漫一色,危峰雾绕。河横一坝,飞虹横空,帘珠飘然,滔滔汩汩。登阶而上,人随山转只见龙潭瀑如喷雪奔骏,狂瀑凌空从九天飞泻而下,水震山谷,澜逞壮观。我凭栏而眺,眼前水岚腾烟,山浮缥缈,又使我坠入仙幻之中了,腋生双翅,去追寻儿时天真的遐想……

2008年7月稿于威海途中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