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吴承恩故居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3-07-31 13:58:44

2016年秋末,我们夫妇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泰州、淮安、洪泽湖3日游,走马观花,轻松地游玩了梅兰芳公园、望海楼、周恩来故居、吴承恩故居、洪泽湖湖畔绿地等历史名人故居和湖泊风光景点。其中印象较深刻的当数周恩来、吴承恩故居。参观周恩来故居,知道他是淮安大户人家的子弟,从小就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革命者,后主政我国国务院总理,贡献智慧,鞠躬尽瘁,成为人民好总理,也是理所当然,名至所归。

这次走访吴承恩故居,是游程中的意外收获。这天当我们游到河下古镇时,才发现吴承恩故居就坐落在古镇打铜巷巷尾中,于是趁中午自由活动期间,我们顾不上先吃午饭,就匆匆的穿街过巷,转弯抹角,寻寻觅觅,来到了吴承恩故居大门前,让我们惊喜不已,立即“咔嚓、咔嚓”的留了影。吴承恩《西游记》作者,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也是我们景仰已久的文化名人。

吴承恩自幼聪慧,酷爱阅读野语稗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他博览群书,写诗作文,一挥而就,文才很早就受到官员、前辈、社会名流的认可;精通儒家经典,还能写出一手令人称羡的好文章。因而,对科举成名满怀信心。然而命运偏偏捉弄他,每逢乡试,他总是兴致勃勃地赶往应天府(南京)应试,却总是榜上无名,扫兴而归。究其原因,是他的文风求真洒脱,不善八股文。嘉靖二十九年,45岁左右的吴承恩谋取功名的一番抱负还是没有实现。按照明代的科举制度,凡是取得秀才资格满了一定年限的又屡次应乡试落榜,一律由学政将他姓名报送朝廷,听候适当安排,叫做“入贡”。于是,吴承恩成了一名岁贡生,到京城听候朝廷授职或者安排其它的出路。在北京他等候了两个多月,结果大失所望,没有得到官职,却被安排到南京国子监读书。此后十多年,直到吴承恩59岁那年,他一直在南京国子监读书度日。直到60岁左右,他才得了个长兴县丞官职,相当于一个副县长。因吴承恩生来刚正不阿,当然不适应黑暗时代官场的那一套,仅仅做了一年多时间的县丞,就大大惹恼了上司,被诬陷为“贪污受贿”而革职拘禁。不久案情大白,得以释放。后来,朝廷补授他为荆府纪善,秩正八品官,在荆王府里当教师。时间不长,因年老有病,便辞官回家。回家后,潜心整理文稿和著述,终于写成了《西游记》。

早在1964年我的中学时代就读过《西游记》,对他和作品极为景仰,如今能游吴承恩故居自然是件多年期盼的好事。走近故居,发现这是幢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整个故居占地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42平方米。故居布局分为四个院落,由门房、客房、轩厅、书斋、卧室等26间房屋和庭院及后花园组成,花园精致,辅以回环曲幽走廊、假山、亭轩舫桥及竹木花卉,是一组体现明代风格的清雅秀丽,古色古香的园林式建筑群。

故居正门上方匾额上“吴承恩故居”五个金黄色大字是我国已故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主席舒同所书。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苍翠的竹林。修竹丛丛,绿叶婆娑,摇曳生姿,给人一种虚怀有节,幽雅恬淡之感。这不由得使我记起扬州八怪画派郑板桥的几句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吴承恩一生屡遭困顿,却不随波逐流,这一丛修竹不正是他傲岸不俗的风骨写照吗!面对竹林还使我想起一副古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吴承恩饱览诗书,博闻强记,学富五车,多才多艺,那么,他的家里是否真的藏有万卷诗书呢?

我们先来到了故居的三间正厅。此客厅是吴家的主堂屋,是举行喜庆婚丧大典和接待至亲宾客活动的场所。抬头看上面有块棕底绿字“射阳簃”,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的。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叫射阳簃?又为什么将此匾放在厅堂之上呢?淮安在西汉(公元前117年)最早设县时曾叫“射阳县”,古代名人多喜欢用自己的居住地或者出生地为号,因此吴承恩也起号“射阳居士”。他的好友也是儿女亲家状元沈坤赠予吴承恩一块匾额,上面也写着“射阳簃”。吴承恩非常喜爱,便把书斋“射阳簃”的匾额挂在正厅里,此匾额现已散失。厅前廊柱上的楹联是:“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这副对联,是楚州区已故政协副主席玛继宗老先生所撰,它高度概括了吴承恩创作源流和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他的名著《西游记》的历史价值。吴承恩由于妻儿早逝,他的晚景凄凉,1582年,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终年78岁。

吴承恩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生的著作极其丰富,但是因为“家贫无子”,绝大部分已散失了,现存的著作除了驰名世界的《西游记》和一部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存世外,另外还有他写的一部短篇小说《禹鼎志》,编辑过一部词集《花草新编》,均已失传了。吴承恩散失的文稿,是现在世传存稿的十倍以至百倍。这有些遗憾,但对吴承恩而言,他有这部《西游记》名著传世,足以光照千秋了。这从故居的橱窗里所陈列着的《西游记》部分版本就可得到印证了。其实《西游记》名扬中华,在世界上也是十分著名。据统计《西游记》已被译为20多个国家的文字,外国翻译家把《西游记》的书名翻译成五花八门,有的译为《猴与猪》、有的译为《神魔历险记》、有的译为《中国的仙境》,有的就直接译为《猴子》。老外们认为,《西游记》里孙悟空、猪八戒写得生动有趣,对这两个人物情有独钟,唐僧、沙僧写得苍白无力,对这两个人物不屑一顾,应当这也是事实求是的评价,也为我国文艺评论界所认同。所以《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即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也不奇怪了。

在吴承恩故居匆匆游玩了一个小时后,我们就辞别故居,去和大部队汇合。这次游故居时间虽不长,却印象深刻。这是因为我是个古籍版本爱好者,发现古居内不仅保存了一些古色古香的旧家具,还展现了多种线装本的古籍,其中不乏清版的吴承恩作品及手稿本等。这在当代古代名人故居展馆中是不多见的,在我眼里这也是最有价值的展品,因为古籍手稿是不可再生的珍品,稀罕名贵。 

2016年秋末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