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从“垃圾作家”说起

作者:竹林    更新时间:2016-03-08 11:24:39

这几年,写了一些文章,出了几本书,成了上海的专业作家,于是就有人叫我“作家”,我自己也不以为意。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令我对这个头衔有了点认真的思考。

我在上海的住处可算是一个地段极好的闹市区——地处襄阳北路巨鹿路的交界处。可是这里却是一个令人夜夜都不能安眠的“恐怖地段”:由于有关街道坚持在这里办马路菜场并坚持将菜场的仓库设在居民云集的弄堂内,以致每天从半夜到上午9点,总是人声鼎沸、道路阻塞;弄堂口的垃圾箱垃圾满溢、臭气熏天;更有甚者,弄内居民清早上学、上班都难以挤出去;一些老人病人急病发作,不能及时就医;若有意外,消防车、救护车根本开不进来……为此附近居民希望取消这个上海最后的马路菜场,使大家有个清静安全的生活环境。85位深受其害的居民联合签名,央求我这位“作家”执笔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问题尚未解决,我已招来指责:“作家怎么管起这种事情?什么作家?住在这种破地方的作家,肯定是个垃圾作家!”

听了这样的责难,我先是一愣,然后心中不由得窃喜起来。是啊!一个作家,如果只顾为自己个人追名逐利,或者只顾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或者粗制滥造些文字垃圾骗稿费,这样的作家岂不成了“垃圾作家”?我以为自己本是一个普通人,作家没有什么高人一等的地方,所以作家本来就应该与周围的群众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痛痒,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有关马路菜场的垃圾和噪声扰民害民的事,群众有呼声要反映,作家有什么理由不关心、不参与?当然,自己也深受其害,反映起来则更加真实可信,也没什么好避嫌的。同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情况,求得解决,是帮助政府解决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好事,也是作家的社会责任。如果因此而被一些被反映的小官员们骂为“垃圾作家”,我当然只有高兴的份了。

再者,这份高兴,还满足了我的一份私心——我之所以成为“作家”,我的作品的素材,不正是从这些生活中来的吗?舍此,就失去了作品的社会意义,也就只能去制造文字垃圾,只有当“垃圾作家”的份了!

当然,还有几句题外的话要说,那就是我们的一些基层的人民公仆们,希望他们拿了人民给他们的权力和纳税人给他们的工资,多听一些人民的呼声,多考虑一下人民的利益,多做一些造福人民的好事,而不要凌驾于群众之上,用官本位的有色眼镜去看群众,处理问题;否则,你们就太辜负群众的期望了。

(2001年11月2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