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5)

作者:周励    更新时间:2016-03-07 13:44:40

伦  敦

从欧洲大陆飞越英吉利海峡,眼前很快就展现出一片广袤的雄伟建筑群,飞机渐渐降落,泰晤士河、议会大厦、举世闻名的大钟Bin Ben和白金汉宫呈现在眼前,甚为壮观。这就是伦敦了!

伦敦多雾多雨,街上建筑与上海外滩十分相似,令人惊讶的是在相当南京路的伦敦闹区皮克迪利大街,可以见到每个阳台每个窗子都有人向你有节奏地招手,或唱歌、或舞蹈,仔细一看,原来都是些和真人大小一样的蜡像。为了吸引游客,伦敦人使出了他们制造蜡人世界第一的拿手好戏!

我们参观了写《大卫·科波菲尔》和《双城记》的狄更斯纪念馆,又来到位于“罗素街”的大英博物馆。这栋仿古罗马神殿的雄伟建筑由四十四根圆形大理石柱擎天撑起,显得庄严典雅。走进博物馆即成为一次真正的周游世界,从彼得大帝奠基礼的皇袍到哪一个小爪哇岛国的风土人情,无不包含在内。在中国馆展出的古物中,有一份乾隆皇帝亲手批的奏折,几行苍劲的书法赫然在目:“弗兴徭役加赋税以病民……”我在这里停留了很久,仿佛看到了中国五千年来那幅缓慢沉重的画面。中国清朝的一只瓶子都被全世界的皇宫、博物馆争抢珍藏,而中国人真正的价值与世界地位呢?

伦敦唐宁街10号和白宫一样对外开放,以昭示英国首相是人民的仆人而不是人民的主子。我到伦敦时正值“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下台,报纸上她含满泪水,面对国会议员的吼叫和喧嚣,一个一国之首就这么太太平平地下台了,既没有什么政变,也不用枪杆子里出政权。最近听说撒切尔夫人正与前总统里根、前总统戈尔巴乔夫协商成立一个“世界和平咨询团”。他们也像中国的老年人退休之后想干点事,办画院啦、搞个老人大学什么的,看来全世界的人都是一样的,总统或是平民,都是一种心态:希望自己有用,不要成为累赘。

罗  马

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欣赏米开朗琪罗的《母爱》雕像时,那晶莹洁白的石雕经过百年仍然透露出艺术生命的光泽。来到埋葬着古罗马帝国皇帝和大艺术家的万神庙,在一盏长明火焰中仿佛看见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伟大的灵魂。由二十八根螺旋形大理石雕塑构成的壮丽圆柱矗立的广场,使我联想起《斯巴达克思》斗牛士角斗和奴隶起义的地方,古罗马斗牛场的遗址上建立了罗马圆形剧场,不远处耸立着著名的拉奥孔群像和阿波罗立像。罗马是全意大利、全欧洲的艺术宝库,绘画雕塑艺术的源头起源于这里。从罗马出发,我和麦克又去了梵蒂冈、米兰。在威尼斯,我们坐在漆成金黄色浮雕状的游船上,纵观河流环绕的水上明珠之城。在佛罗伦萨的阿诺河畔,观赏意大利人跳热情的民族舞蹈,我们驱车去了都灵,热那亚壮丽的海湾和凉爽的晚风,使我们心旷神怡……

罗马!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度过了充满浪漫色彩的罗马假日。

日内瓦

日内瓦最引人注目的是到处都是超巨型的日本“SONY”广告,走到哪里都看得到“SONY”的大霓虹灯字母。一到夜晚,它们便映照在市中心日内瓦湖的水面上,将那根著名的喷泉柱也映照得五颜六色、绚丽炫目。

日本的经济战,打到了全球各个角落,连世界和平之城也不可免战。

麦克的舅舅伏尔奥汉在瑞士的银行当经理,他先后用法语、德语和英语问我要到哪里去参观,而我的回答使他的眼镜差点落地。我说:“我想看看列宁故居!”

“谁?”他大声说,“你在说谁?”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我说。

他惊讶的灰眼珠瞪得像颗核桃大,麦克在边上直笑。我只好对他讲,我知道列宁在日内瓦和苏黎世流亡了很长一段时间,写了许多名著,我很想瞻仰一下列宁故居及一切有关的东西。

伏尔奥汉舅舅把他那颗脑袋在我面前用力摇来摇去:“没有,关于列宁,什么都没有!……列宁只是一个符号,人们已把他忘记了!”

我只好表示既然没有列宁故居,那么随便到哪里都可以。于是我们驱车去美丽的琉森玩了两夜之后,便到终年积雪不化的阿尔卑斯山脉滑雪。

滑雪场在阿尔卑斯山中部的一片山峦上,海拔高度约3050米,是瑞士中部的最高点。我们下了山中缆车,换上了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的滑雪服,系上滑雪冰刀,就从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处滑下。滑雪是一种全身性激烈运动,能锻炼人的意志、胆量和判断力。在纽约,我每年冬天都去洛克菲勒中心滑冰,或去纽约的Great Bear Mountain滑雪。对美国人来说,滑雪是冬天必不可少的运动项目,现在当我撑着滑雪器的锐利杆杠,飞速地越过一大片白雪山峦,只觉得充满竞争的生活就像这滑雪一样,多么有声有色,多么美好!突然,一团鹅黄色的影子在我身边嗖的一下穿过,是麦克!他追上我了,还不等我思索,只见前面一片大峡谷,我屏足全身用力往前一跃,冰刀载着双脚落到了低谷。又有一团红色影子从我头部右侧越过,那是麦克舅舅在距离我不到四米的后面,我的距离在麦克和伏尔奥汉舅舅中间!

自从那次在阿尔卑斯山脉滑雪之后,我才明白纽约人为什么要到瑞士来滑雪。在阿尔卑斯山尽情地滑雪、飞跃峡谷之后,我们又回到日内瓦,尝一尝伏尔奥汉舅舅的拿手的日内瓦烤牛排,一杯啤酒、一盘烤肉,大快朵颐……

埃  及

麦克英姿飒爽,干练而又文雅,他还有另一个广阔的内在世界,在那里蕴藏丰富,有时会闪现出只有诗人才可能有的激情火花。当他对我说:“到埃及去!”我立即跳了起来,很久以来我就想瞻仰暮色中的金字塔了!我们到达埃及金字塔时正是傍晚,将行李飞快地在希尔顿酒店扔下,就冲向慕名已久的金字塔。我们眼前出现了奇妙的景象:骆驼队在城郊的沙漠中穿过,带队人穿着像埃及远征军那样古老的带垂穗的制服,仿佛带的不是一队骆驼,而是一支大兵。入夜,浅蓝色的火束照亮了金字塔,照亮了沉默端庄的狮身人面像,我深深地被它那古老的色彩和严峻的形象所震慑,它给人留下幼发拉底河两岸一个伟大民族难以忘怀的强烈形象,我和麦克自由自在地踯躅在历史的奇迹之中。

第二天一清早,风和日丽,我们再次奔向金字塔,这回我们要像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那样,数着阶梯一格一格地攀援登上金字塔顶端!

“金字塔2319格阶梯!”我学着电影中女主角的声音叫着,风正呼呼地吹着我的长发和衣裙,“麦克!现在你要干什么?”

麦克从大石块阶梯爬上站起,在金字塔的半腰间,一把将我抱起,他呼哧哧地喘着气说:“我要……我要所罗门王的鼻子朝向大马士革!”(《旧约》中所罗门王把所爱人的鼻子比作大马士革的一座塔。)

他吻着我,将我抱在他宽大有力的手臂中,我们的目光射向远处,在那座叫做雅典的大门口,一位祭司女神向我们走来,她穿着白色的纱袍,手持一把火炬,她越走越近,直至火光照耀得我们睁不开眼,我们看到火光映照在天空中,那里也出现了一座金字塔,金字塔在海市蜃楼的天边,它也在我们脚下。我们又激动地互相吻着,人生是这么充实,它在天边,也在你的脚下……自由自在地活着是多么美好啊!

布鲁塞尔

比利时王国的首都布鲁塞尔是个繁花似锦、教堂林立的城市,市中心广场有一块铺满鲜花的“花毯”,面积和上海人民广场中央差不多。一到节日盛典,国王王后便在花毯上点燃照亮首都的火炬,在“国王万岁!”的欢呼声中,千万支火焰蹿入空中,天上焰花和地上花毯相辉映,比利时人穿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比利时和其他欧洲各国一样,几乎看不到外国人。比利时人有着幽默自信的性格,而这个性格据说是来自一个撒尿的小男孩。因此,我们一下飞机,就朝最精彩的地方奔去,我们要去看看那个吓退了敌军的撒尿小宝贝。

这个小宝贝是个耸立在花坛中的铜像,身后是标志着祖国铜墙铁壁坚不可攻的浮雕,他的铜像和真正的三岁男孩一般大小,鬈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很好看的翘鼻子和小嘴,正站在城堡上向侵犯祖国的敌军头上撒尿!那一道表示蔑视的尿据称已经撒了几百年,终年不断……

在布鲁塞尔等候飞往法兰克福的班机时,在机场上我遇到了一位“白雪公主”。这位看上去十七八的女孩,满头披着鬈曲的金发,皮肤雪白,有着鲜红的嘴唇和一双湖水般碧蓝的眼睛,我看着她,几乎看呆了。只要换一身衣服,她就能立即变成真正的“白雪公主”,但是她穿着机场餐厅的制服,白短袖、黑短裤,没有穿袜子,脚上是一双橡胶底的男式系带黑皮鞋,她胸前挂着机场餐厅的牌子,她所站的窗口其实不是什么餐厅,而是机场快卖部。整个快卖部带厨房只有她一个人,这位白雪公主始终满脸微笑,动作麻利,一刻不停。她先问排到跟前的顾客要什么,然后根据定单,炸薯条烤牛肉饼拌沙拉,一切都是从冰箱拿出的冷冻食品,一份份单制给每个人。当这一份饭“烧”好后,她在客人面前包好,问客人付西德马克、比利时法郎还是美元,然后根据当日牌价飞快地换算、找钱,再招呼下一个顾客,再去烤下一个顾客的炸鱼、土司和意大利通心粉,再找不同的外币,再下一个顾客则要炸虾和煎鸡蛋、洋葱圈,于是白雪公主又把这些冷冻食品从冰库飞快取出,炸、翻、煎、包,将全部食品递给顾客并找了钱后,再低下她美丽的金发脑袋说一声“谢谢”。我注意了她的手指,她的手指十分粗糙,和她娇嫩的脸蛋完全是两回事,多么能吃苦的比利时小女孩!她不是老板,只是机场快卖部一个普通雇员,她管的这份活儿在中国最起码要三个人,一个在厨房烧,一个包外卖,一个收银找钱,而且在中国一个不留心,那个煎肉饼的铁锅可能就要砸到你头上,或者飞出几句脏秽话。而面前这位“白雪公主”始终微笑,总是“谢谢”,双脚双手不停地奔来奔去、烧来烧去、包来包去……像一个美丽的影子在不停地舞蹈。

欧洲怎么会富强?欧洲怎么会文明?就是因为在各个岗位上,有千千万万这样的“白雪公主”!

远方的比利时“白雪公主”!你好吗?可不要累坏了身体呀!

巴  黎

法国是现代化欧洲的隆盛之邦,巴黎是世界的“花都”,当我站在花团锦簇的香榭丽舍大街,前面是威武典雅的凯旋门,抬头仰望着埃菲尔铁塔,耳畔传来巴黎圣母院的一阵阵沉重的钟声,我心中不禁一阵阵兴奋:

我终于来到巴黎了!

就像当初刚看到自由女神像,终于来到了纽约一样。现在我终于又来到了巴黎!我的文学之梦、音乐之梦早已魂牵梦绕的巴黎!

五光十色的巴黎,将一幅欧洲现代生活的图画投射在我的面前,但我更感兴趣的是立即去找一找那些点亮了我生活之路的伟人们的足迹……

罗曼·罗兰是我所崇拜的人。他在巴黎当学生时期,生活是相当苦闷的,他讲惟有三个方面能使他抑郁的精神得到调剂,孱弱的身体得到休养:

一、大自然、森林、罗马灿烂的阳光;

二、欣赏音乐;

三、泛览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

巴黎的灿烂阳光晒暖了他的心胸,使情绪低落的他获得了和命运拼搏的勇气,重新获得活力。1908年,罗曼·罗兰在给索菲亚的信中说:

“没有任何人,不论他多么伟大,能够孤独地生活,和你爱的人分离之后,没有任何人能够活得有意义、能活下去。”他是多么渴望生活中友谊的安慰,后来在罗马,青年罗兰第一次感受到友谊和爱情。他的女友是位七十多岁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位常常端坐在文艺沙龙中间的女主人,极欣赏罗曼·罗兰的钢琴演奏,她就是巴黎和罗马的社交界不可一世的精神贵族之首:玛尔维达·梅森堡,她十分赏识罗曼·罗兰的音乐天才,同时也钦佩罗兰的智慧、才华和道德品格。她常常和罗兰推心置腹地交谈到深夜,这位老妇人点燃了罗兰心中的生活火焰。

每个人一生中都需要有一位玛尔维达,以点燃他的生活之火。

罗曼·罗兰的这位指引者是出生非凡的,她有着传奇般的经历。才华横溢的作曲家瓦格纳曾经和玛尔维达发生过炽烈的爱情,多年后瓦格纳仍然满怀深情地回忆:“她永远是我惟一的爱;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愈来愈感觉到这一点,那是我一生中的顶点。”歌剧《特里斯坦》中即有玛尔维达的倩影在舞动。她年轻时也曾和尼采熟识,同时意大利革命家玛志尼、俄国的赫尔岑,都是她的好朋友。罗曼·罗兰从少年时起就深感需要一个互相倾吐、肝胆相照的好朋友。直到玛尔维达站在他面前他才如愿以偿,他们陷入了心境复杂的爱情之中。罗曼·罗兰说:

“这位女友是我的第二母亲,她爱我,我也爱她,我们的感情充实而又笃厚……”

我来到了罗曼·罗兰和玛尔维达作倾心交谈的客厅,一个圆形镜框中是她少女时的相片,那双美丽睿智的眼睛吸引过瓦格纳、尼采、赫尔岑……我仿佛看到22岁的罗曼·罗兰和70岁的玛尔维达在亲密地侃侃而谈,探讨人生……

我们又去了乔治·桑在诺昂的故居。

乔治·桑是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她一生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恩格斯曾经高度赞扬过她的作品……1832年,28岁的乔治·桑以发表了《安蒂亚娜》一举成名,不久后,便与诗人谬塞陷入如火如荼的婚外恋之中。她一生漂泊动荡,她那热烈追求爱情和美好生活的火焰始终不减,但与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却格格不入,每一次狂热的爱情,带来的只是更深的痛苦、矛盾、分裂……

在李斯特的介绍下,乔治·桑结识了波兰大钢琴家作曲家肖邦。每天晚上,肖邦在城堡底楼大厅中弹琴作曲,乔治·桑则在楼上埋首在一大堆稿纸中,在楼下传来的优美的钢琴声陪伴下,写出大量的剧本、小说……他们相爱了八年,最后却因生活琐事不断争吵,情绪恶化而分手,悲伤的肖邦经不起这个打击,不久便去世,他死前曾这样形容乔治·桑:

“奥罗尔(乔治·桑昵称)的眼睛平时是黯淡的,只有在我弹琴的时候,这双眼睛才闪闪发光,于是,世界变得明亮又美好,我的手指在钢琴上弹奏,她的笔在纸上快速飞舞!她竟能一边听钢琴一边写作……”

我在这间放置着肖邦常常弹奏的三角钢琴前久久伫立,我眼前浮现了鼻子长得和肖邦很相似的、我的才华横溢的钢琴老师乔耐,我们那没有成功的恋情;黄昏暮色射进乔治·桑故居空荡的四壁,我好像又看到乔治·桑写累了,走下楼来在肖邦伴奏下唱起她心爱的、亨德尔的《绿叶青葱的树荫》:

绿叶青葱,多么可爱,

我最亲爱的枫树,你照亮了我的生命。

雷鸣闪电,或暴风雨都不能侵犯,

从来没有一片大树荫,

有这样可爱和美丽……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