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奉给忘却时间的朋友
黑暗伸出手
黎明伸出手
你需要选择
痛苦伸出手
快乐伸出手
你应该选择
温暖伸出手
寒冷伸出手
你懂得选择
月亮伸出手
太阳伸出手
……
你将无从选择
提示:
人类任何选择无不出于某种价值尺度。而生命自然生长的规律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在选择的时候最容易忘记的就是:生命任何可选择的东西,都必须建立在不可选择的基础之上。
向前走的象群
象群朝前走
精壮的在前在后
中间是老弱孕孺
象群朝前走
走过快乐的春日
走过寥落的暮秋
生命在时间上划过痕迹
时间在生命里写下音符
象群朝前走
一路上
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送别老伙伴的离去
无论前面
怎样的心境
何种的道路
象群必须朝前走
象群只能朝前走
象群朝前走
那悄然离去的老弱
不愿意拖累别个
会默默地诀别
留下绵绵的思念与祝福
伴陪象群继续朝前走
然而
象群必须朝前走
象群只能朝前走
象群朝前走
在告别的一刻
没有叹息
没有拥抱
没有祝愿
没有挽留
就这样
象群必须朝前走
象群只能朝前走
象群朝前走
眼中的泪水
带着深深地沉默
沉默在象群的行走中
沉默在回忆的心口
定格的对望
慢摇的相守
然而
象群必须朝前走
象群只能朝前走
那留恋脚步的瞬间停顿
便是永恒
提示:
生命的规律决定了它承替与变更。不相信“万岁”“永生”,也不相信不变的爱情。活在当下、爱惜和享受眼前的爱情,坦然地面对分别与死亡便是人生大悟。能够永恒的,只有我们的恻隐之心——人间大爱。
生命呼喊的声音
清晨泛红的阳光
斜射进晦暗的房间
曦照里一粒漂浮着的尘埃
我听到了生命呼喊的声音
草尖上晶莹的露珠
微风中微微摇摆
挥动着弯弯精致的彩虹
我听到了生命呼喊的声音
马拉松终点前
已经甩脱了困顿与疲惫
只留下单调重复的步伐
我听到了生命呼喊的声音
尸卷横陈的街巷*
满眼是倒塌的废墟
空气中充满死亡的气味
我听到了生命呼喊的声
襁褓里较弱的婴儿
一双难以名状的眼睛
那纯真的笑靥里
我听到了生命呼喊的声音
母亲离开的时刻
远方的孩子并未知晓
内心禁不住疼痛与苦难
我听到了生命呼喊的声音
生命在呼喊
我们却很少听见
相信另有一个时空
能够时刻听到自己生命的声音
提示:
人与万物一样,都有着自己特殊而而与他人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信息能量系统。有着自己独特的成住坏空基因时间表。在我们所生活的纷繁世界里,我们常被生命基本需要之外的东西所迷惑,背离生命作出与生命无关或有害于生命的选择。所以我们需要时常静下来,排除杂念,想想生命运行的自然规律,想想生命的基本需要,作出正确的、有利于生命的选择。
倾听生命的声音,不仅关乎个体的养生,更关乎社会的管理、人群的安宁。
*。唐山大地震时,士兵们把挖出来的尸体用被褥裹成一个个的尸卷等待卡车运走。大灾难面前,尽显生命的脆弱和渺小。
蜗 牛
——等待
背负着原则
承载着安全
牵引着利益
**的爱情触角拂来扫去
焦灼的等待却踽然独行
留下身后一溜白色
郁闷眼泪的痕迹
提示:
人们面对各种选择时,都会犹豫。其中多是考虑世俗的利益而非生命的需要。后天的价值体系就像蜗牛爬行后会留下灰白色体液痕迹一样,与生命同在,又会时时记录我们被扭曲的生命轨迹。
螳 螂
——激情
生就一身筋骨
天然秉性刚毅
大刀阔斧的本来脾气
尽管知道爱途的险恶
毅然毫不退缩的俯身下去
纵然只剩下残肢败翼
也自豪利刃相交的生命乐曲
提示:
雄螳螂是以生命为代价进入情爱的。交配后多被雌性螳螂捕杀,以获得足够的营养孕育下一代。残酷却是它们的必然规律。它象征着卵子和精子本就是“生死之交”。合则共成一个新的生命,不合则双双各自“寂寞死去”。那成败的关键时刻,何尝不是“生死之际”。
蝴 蝶
——天性
贪婪地寻找色彩
痴迷地览觅香气
舍命地挥舞着美丽
为了心中的期待
披一身绚烂的彩衣
迷人的羽翼之下
是自己冰凉的身体
提示:
异性相吸的时候,不但心理上寻找对方的美,下意识里也极力展示自己的美。甚至生理上也会调适到最佳状态。而和一切都美好,竟被道德绑架,用来指向那个被道德诅咒的罪恶目的——为了繁殖而必然达至的**合。人类轰轰烈烈的各色爱情往往掩盖繁殖与性这个铁一般冰凉的规律。忽略甚至污化神圣的繁殖与性。就像色彩热烈,招摇翩飞的蝴蝶,望却自己是个冷血动物。
雄 蜂
——另一种生命
生来为了享乐
活着只求风流
天然的自暴自弃
“矜持良心多么劳累
揽一头责任又是何必”
既然上帝给了声色命运
能快乐时且得意
提示:
雄蜂一生不生产、不担任警卫、情扫卫生等责任,除了消费、就是交配。大概为此生命最短。为此与甘愿奉献的工蜂成了鲜明的对照,成了被人类唾弃的对象。人们忘记了雄性的天然本性是自己基因的无限扩张,繁殖对象的指向是无限的。这与我们就既有道德中固化的一夫一妻世俗制度相违背。在世俗的旧道德尺度下,雄性的天然需要被雌性的天然需要否定,成为不道德或反道德的。
鸳 鸯
——爱的神话
在地偕首戏水
在天双飞比翼
都说是恩爱夫妻
有谁知道尴尬的秘密
雏鸟儿刚刚睁开眼睛
——爱情的千年神话
只剩一壳焦脆的外皮
提示:
被人赞羡的鸳鸯其实是单亲孵化和哺养幼雏的。雄性鸳鸯待雌性鸳鸯交配产卵并孵出幼雏后就会离开。它的天然义务就是与雌性鸳鸯完成一次繁殖任务。可见,人类在它们身上寄托的永世爱情只是人类自己的精神需要,将其描述成男女爱情的典范,并寄托于道德对自然规律进行否定。
感觉·思想·表达
语言是思想云层的雨滴
有一些落下来
更多的飘走无影无息
犹如我要用诗歌表达情感
许多许多可意会的心情
却不能用语言传递
思想里充斥的感觉像造雨的雾气
越过横亘在中间的思想
我不知道表达的雨滴里
还有多少感觉的云霓
有限的字词中
有多少直觉的雨霁
如同我
可怜的诗句
说不出感受的万一
恰似我贫乏的双手
能握住多少
漫天的空气
我试着从字词中挖掘思想
从思想中探索直觉
在意识的隧道里回朔
在表达的空间寻觅
雨滴、雪花、冰雹
—— 河流、大海
于是我开始喜欢
词语表现给我的残缺
我开始欣赏
残缺带来的神秘
让我在雨滴中
遇见海
提示:
用诗歌的方式阐述意识的结构另有一番意味。把表达相对于意象、感知、思维的层层思维过程来说所显示的残缺性状,用水滴于大海的关系比喻,贴切而形象。
梦谒长者
似醒非醒的时候
恍惚间
与长者相逢
恰巧得不知所措
欢喜得不知怎说
面若沉水
素袍白髯
既不是方脸粗手的列子
又不像略胖随性的庄周
一脸大络腮胡子
白而浓密
有点像老聃
有点像马克思
又有点像弗洛伊德
我恭敬地请安
长者沉默不语
我谦恭地问候
长者依然不语
于是在长者身边安然静坐
许久 许久
长者问我
不崇拜中外先贤
不迷信海内外经典
怎么会想要知道
贤人的心境 语境
为什么那样想 这样说
我回答说
形象 文字只是外壳
我想了解他们精微的思索
长者仍微闭双目未置可否
于是我再问
可道之道可是相对真理的表达
无常之道可是规律的绝对变化
长者略微抬起眼睑
我看见了智慧的闪电
道可是客观规律、规律性
德可是人对它们的认识和运用
长者再次略微抬起眼睑
我看见了平淡的首肯
理念离不开生命与环境的交合
生命相交本是不同能量场相互动作
长者睁开细长明亮的眼睛
里面的光芒给了我不易察觉的笑容
待我要更仔细相问
长者倏然不知去向
幻觉一样无处搜寻
我想问
怎样可以让思想明晰深刻
怎样对待苦乐爱恨功名利禄
怎样对待背信不义傲慢骄横
或许长者知道我会问这些
或许长者不屑听我问这些
或许长者认为我可以解决
或者长者认为我不必解决
似乎我本该知道
他不屑回答的意思
提示:
用非现实的手法写与贤圣大德之间的假设性问答,把哲学的思考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是种新的尝试。或许哲学最早来自巫术之前就是这种形式。
阴阳鱼
黑白缠绕着
扭结成
相互融合的整体
生命正从生死的
缝隙间悄悄(攀援)诞生
黑白之间
那条神秘
又万能的曲线
正孕育着
爱的火红
提示:
许多人研究东方传统经典用哲学,都知道太极和阴阳时东方哲学的基本理念。但是,人们在讲解黑白阴阳那个对立统一的时候,很少人关注阴阳鱼中间那条S形曲线……
伞的意义
阳光下
遮阴的作用是完美的
风雨下
则没那么确定
特别是
暴风骤雨来的时候
只剩下
一点可怜的象征
提示:
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万能不变的。当我们以为某种理念不可怀疑的时候,学会画个问号,多方面做些思考,为人做事就会少出现麻烦。
七夕的雨
这一天的雨
似乎带了很多寓意
它来自天
落到地
相逢的欢欣
相拥的快乐
相疑的疲惫
相别的失落
有多少情感的境遇
就有多少异样的唏嘘
我猜
它不只是最初的秋雨
生命的花朵春天里必然绽开
而那甜蜜的果实
全仗不可测的蜜蜂蝴蝶孕育
最后拉上帷幕的定是秋雨
我不会想
这雨是为无果的落花悲戚
也不会想
这雨是孤独果实的泪滴
我愿意把这雨
看成一场洗礼
用它涤去夏日的喧嚣
滋润才播下不久的秋菊
七夕的雨
除了快乐和悲伤
还有悄悄的 悄悄的
萌发和孕育
提示:
认识事物的两面性,认识事物的螺旋形波浪式发展的规律,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成功时保持清醒。
这不仅是为人做事的窍门,更是陶冶生命、保持头脑清晰所必需的修养。
蒲公英
若不是被我看见
你不是白开了么
你说已经开了一千年
我说我会继续行脚
你说带上我吧
我不要再等
说着话的时候
蜜蜂来了
我听见你对蜜蜂说了同样的话
提示:
生命的必然会有许多机遇,当生命具备了某种倾向、某种势能,发展的方向一定是多选的,而我们的概念里,许多选择是唯一的,是仅有的机会。那是我们没有超越某一个层面。如同射出的箭矢,看似向着既定的目标行进,但完全可能因为出现途中的阻挡物、风向或标的物移动的情况最后导致结果与预期不同。
夏天的日子
夏天
天长夜短
采阳补阴的时段
遍野的花朵
女人们光鲜起来
招引蜜蜂蝴蝶
朝阳如火 残阳如血
雷雨时时洗刷旧时痕迹
抹去痛处的伤痕
让下一个日子
全新开始
期待金秋收获的人们
根本顾不得
思考物极必反的结果
提示:
夏季是万物繁殖的旺盛期如同处在繁殖期的男女遥望着不远处的秋季,顾不得伤痛和恐惧,很快从悲苦中站起来开始新一轮繁殖的乐章。
挤
__我设想,我在那场踩踏事件中死去后,除反思死亡的外因,一定还有自己的内因。所以,在大家都在追究其他人责任的时候,作为死者,我想回头反省一下自己。
最后离别时刻,
我们眼含泪水吗?
最后一次呼吸,
我们感觉痛苦吗?
最后一回心跳,
我们担心父母吗?
最后一丝意识,
我们留恋爱情吗?
当我们游走在天国,
可对留下的这些躯壳惋惜?
当我们回眸人间,
可心疼悲伤的老幼和爱妻?
是谁让寻找快乐的我们,
成了举国岁末的悲哀?
是什么让本该高兴的节日,
变为不堪回首的难期?
社会的组织管理,
都市的超量密集,
半空落下的“钞票”,
起哄带来的推挤
……
其实,
还有我们未曾知觉的,
缺乏独立人格的盲目索取:
我们一哄而上炒股,
我们随波逐流买房,
我们随明星在狂乐声中劲舞,
我们向往名牌衣装、豪华坐骑
……
其实,
我们的一生中,
一直在忙忙碌碌的挤:
买公寓、等产房
我们挤,
来学校、去医院我们挤,
买车票、上下车我们挤,
评职称、涨工资我们挤,
下饭店、上厕所我们挤,
办离婚、等火葬我们仍然会挤。
固然,
人多就会挤,
我们却没有查觉,
更多的,是挤得多余。
挤,
是因为几个世纪里,
我们的生活从未安定。
是曾经常年不停的“运动”,
让曾经安然沉静的我们心悸。
几百年的贫穷,
让我们不懂得绅士风范;
历久强大的危权,
让我们养成得过且过的心理。
因为弱小,我们挤。
因为恐惧,我们挤。
为了利益,我们挤。
为了毫无理由的起哄,
我们也跟着别人懵懂着挤。
在这血腥推挤的夜晚,
我们见到了挤的盲目,
见到了挤的愚昧,
甚至见到了挤的狰狞与血腥。
所以,
当我们被亲人痛心哀悼的时候,
除了呈上我们对亲人的无限爱恋,
更应该认真提醒他们,
眼下是否浑然不觉
__仍毫无意义的“挤”。
提示:
在这悲哀的拥挤和踩踏里,在当局组织管理漏洞之外,我们也看见了我们中国人自身习惯上、心理上和当今时尚环境下的民族缺陷。在那些只找外因、只追究责任人的人潮声里,正缺乏理性的反批判的声音。如同人们批判集权体制的声浪里,不见对于绝对自由主义和盲目嫁接价值观的反批判声音一样。
爱的回忆
我是墨兰色的天空
月亮
是爱人缠绵的眼睛
嵌入怀抱的时刻
喜泪飞溅
撒下漫天繁星
闪烁着
爱的永恒
寒来暑往
云翥淡去
那点滴陨落的
恰似往事踪影
提示:
如果我们把爱情看成是两个按照各自运行轨道规律性运行的“能量体”,会发现它们的轨迹因着某些条件,偶然又必然地相交并发生谐振荡——产生爱情,会进一步舍深入发现,爱的双方具有内在相应的“相嵌性”。相嵌性越高,爱得越热烈。决定相嵌性的核心是先天的部分——以DNA为代表的生命天然的谐振频率和结构;决定相嵌性的另一部分是生命后天因为生存环境和过程的不同,逐渐形成的经验积累和习惯。二者决定了爱的必然性。而爱人之间的际遇又有着强烈的偶然性,由于时空的交错,许多人隐隐感觉到世界上有自己的“另一半”而百求不得。所以,因为时空和信息交流障碍的关系,一见钟情的情况是极少的。然而爱又是有时效的过程,它也规律性地有着生成坏空的阶段。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和享受手中的爱情。
婚姻是一宗"生意”
文友写到:
发了一会儿呆,想了一个问题,答案未知:
结婚也是一笔生意吗?
如果不是,我们为什么在一起?
如果是,我们为什么不在一起?
想到关于人类本性的思考,回帖曰:
结婚的确是一宗生意
可惜人们常常把它
与爱情混淆在一起
使它们都变的模糊而滑稽
爱情不需要条件 只要感觉
婚姻关键看条件 感觉只具有附加意义
而人们却喜欢本末倒置
把“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当作真理
婚姻最初与最终只是一个目的
构建人类繁殖的“经济互助体”
当爱情的“黄色风暴”结束
只有那些细碎的生活之沙缓缓落地
提示:
人们习惯了按照婚姻法:“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的思想来理解婚姻。其实婚姻的爱情因素并非是它的核心部分。核心的部分是繁殖。婚姻是商品社会中人类繁殖的“基本经济单位”,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社会的细胞——这里本来没有爱情什么事,而人们硬把爱情塞了进去——它的功用是实现人类的顺利繁殖。当人们认清婚姻首先是一个人类繁殖的经济社会单位的本质,才会明白曾经有过社会集体管理繁殖工作的经验,并且很可能还会有社会集体管理人类繁殖工作的未来。之后才会进一步明白,人类社会有过而且很可能还会有不需要家庭和婚姻的人与人社会关系。才会明白爱情不必然附属于婚姻。北欧的母亲超过一半单亲抚养孩子的现实,似乎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男人女人
男人
虽然只有三岁
就喜欢被人崇拜 臣服
女人
即使过了八十
仍愿意受人呵护 眷顾
天地
已决定了他们
天南地北地分成男女两群
上帝
教会他们游戏
分——合 合——分
提示:
人们在进入爱情的时候,没有人怀疑要天长地久。然而男女各自的秉性,造成了他们必然发生变化的情形。人们在分析原因的时候,从来不考虑本在的人性,而总是从既有的道德出发,意识不到道德对生命的扭曲以及生命的必然反抗。以及这种反抗所证实的生命会逐渐突破旧道德、推动它的变革,而让个体得到更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