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记录(1959~1998)二
1986年
越剧开篇《劝弟去自首》,2月为新乐派出所宣传法制而写。
《唐伯虎》剧本刊于《上海剧稿》第4期。
越剧《红楼梦外梦》(与王祖鸿合作改编),未演。
剧评《赵志刚与〈何文秀〉》,发表于5.18.香港《文汇报》。
《义务献血小唱》,曹银娣等演唱,11月录音录像。
故事《追鱼》,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包公戏曲故集》一书,12月出版。
1987年
《红楼梦外梦》剧本刊《上海剧稿》第五期。
随笔《戏曲文学的独白》,发表于2.27.《文汇报》。
短评《一石激起浪千迭——越剧新戏〈琼浆玉露〉赏析》,发表于3.8.《新民晚报》。
历史故事剧《问君能有几多愁》初稿完成。
古代传奇喜剧《莲花女传奇》(与李莉合作)初稿完成。
历史小说《唐伯虎传》(12万字),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十二集电视连续剧《红伶泪》(与李莉合作),由上海电视台、温州电视台摄制,李长弓、洪兆森导演,何晴主演。89年上海电视台首播。
1988年
《问君能有几多愁》修改稿由胡越导演,上海越剧院胡佩娣(特邀)、陈琦、俞美娣、陆枫等演出。剧本刊于本年《上海剧稿》第2期。其中《手提金缕鞋》一折参加全国越剧“三新奖”评比演出,获优秀创作演出奖。
沪剧现代剧《筱丹桂之死》(与李莉合作),由上海沪剧院一团吕贤丽、华雯等演出。
剧本提纲《四明公主》,刊于松江《云间》第二期。作为“怎样写剧本提纲”的实例。
1989年
短评《越剧〈血染深宫〉欣赏随笔》,发表于9.27.《文汇报》。署名秋君。
剧评《有血有肉惟妙惟肖——谈赵志刚在〈血染深宫〉中的表演》,发表于9月《新民晚报》。
艺术谈《〈红伶泪〉和它的议论》(与肖颖合作),发表于12月《文汇电影时报》。
故事《红伶泪》,连载于《每周广播电视报》47期、48期。署名未秋。
剧评《感人的gcd员形象——评沪剧〈一夜生死恋〉》,发表于《支部生活》20期。
1990年
《莲花女传奇》修改稿由张少祥导演,上海越剧院青年团方亚芬、裴燕、章海灵等演出。获上海戏剧文学奖。
漫谈《高兴 惭愧 遗憾》,发表于《上海戏剧》第6期。
1991年
《莲花女传奇》剧本刊于《上海剧稿》本年第4期。
历史故事剧《女皇·公主·驸马魂》完成初稿,剧本刊于《上海剧稿》本年12期。
评论《越剧新星方亚芬》,发表于11.22.香港《大公报》。署名黄山云。
剧评《方亚芬演活莲花女》,发表于11.22.香港《文汇报》。署名秋君。
1992年
短评《还戏于民·听天由命》,发表于1.31.《上海文化艺术报》。获该报本年度三等奖。这是在上海戏剧学院高级编剧进修班结业座谈“戏曲如何走向21世纪”会上的一个发言。
《女皇·公主·驸马魂》的修改稿《女皇与公主》,由胡越、张森兴、杨同时导演,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方亚芬、陈颖等演出。获上海戏剧文学奖。
24集电视系列剧《小浦东传奇》(与乔谷凡、陆军、陈慧君合作,执笔8集拍成5集)。由上海电视台摄制,王胜华导演。
短评《越调新翻迷人曲——记越剧作曲家苏进邹》,发表于1.22《解放日报》。
为台湾越剧名伶周弥弥编写越剧本《王熙凤》。
1993年
艺术论文《越剧现代戏创作的思考——〈祥林嫂〉艺术经验的几点启示》,发表于《上海戏剧》第二期,原是提交92年越剧改革五十年研讨会的论文。后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94.7.出版的《重新走向辉煌》一书。
采编越剧电视艺术片《她在丛中笑——傅全香艺术集锦》(四集),由上影厂影视部、中央电视台拍摄。中央台首播。
故事《情痴》,发表于本年第三期《上海故事》。
剧评《西施美,美在心痛时——欣赏韩再芬主演的黄梅戏〈西施〉》,发表于《上海戏剧》第4期。
杂感《痴人说梦》,发表于《上海艺术家》第4期。
短评《方亚芬的迷人处》,发表于12.4.《劳动报》。署名秋君。
短评《袁派传人方亚芬》,发表于《东方城乡报》。署名秋君。
散文《傅全香的心愿》,发表于《支部生活》17期。
1994年
杂感《魂兮魂兮归来乎——关于上海越剧现状的思考》,发表于《上海戏剧》第一期。
越剧《王子复仇记》(根据莎士比亚原著《哈姆莱特》改编),由苏乐慈导演,上海越剧院赵志刚、史济华、华怡青、孙智君等演出。参加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公演。
艺术论文《莎剧戏曲化的一次尝试》,提交莎剧节的论文,收入《’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论文集》,于1996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京剧电视剧《太平公主》(上下集),由江苏电视台、江苏京剧院拍摄,沈洁导演,黄孝慈主演。95年5月第十届全国戏曲电视剧评奖获优秀电视戏曲艺术片一等奖。
故事《小浦东寻“弟”》,发表于本年第4期《上海故事》。获全国优秀故事二等奖。
跟徐进合作,完成30集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文学本(林辰夫约稿,本人执笔十三集,徐进老师改定)。
1995年
《女皇与公主》的定稿本《太平公主》发表于《上海戏剧》本年第5期。
10集电视连续剧《观音娘娘》(与乔谷凡、陈慧君合作,本人执笔3集)。上海电视台导演张戈约稿。
评论《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发表于《上海戏剧》第一期。
评论《天机云锦任剪裁——胡越导演艺术欣赏》,发表于《中国戏剧》第10期。
应沈于兰之约,编写越剧《梅花烙》(根据琼瑶同名小说改编),因故未排。
为台湾越剧名伶高瑾编写越剧电视连续剧《释迦牟尼的故事》(七集)。
1996年
将古典名剧《玉簪记》改编为越剧本,由胡越、童薇薇导演,上海越剧院红楼团钱惠丽、陈颖、章海灵等演出。
改编越剧《红楼二尤》,由俞珍珠导演,浙江平阳小百花越剧团朱晓平、王雪玲等演出。
剧评《雅俗共赏欲罢不能——喜看京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发表于11.29.《中国演员报》。
散文《这20万,我能不能要?》,发表于安徽《恋爱·婚姻·家庭》杂志。
20集电视连续剧《天涯情》(与程志达、李惠康合作)。
《王子复仇记》剧本刊《上海剧稿》本年3期。
1997年
《玉簪记》剧本发表于《剧本》月刊本年5月号。
18集电视连续剧《珍珠塔》(与李惠康、程志达合作)。
30集电视连续剧《海公传奇》(与程志达、李惠康合作),永乐影视(集团)公司组稿。
为上海有线电视台戏剧频道撰写越剧进入上海80周年专题片两集: 《双星殒落》《香飘万里》。年底播放。
剧评《这样的京剧有观众》,发表于2.9.《中国青年报》。
迎香港回归越剧小戏《家祭》(胡越导,钱惠丽、张国华主演)、《争票》(孙虹江导,陈颖、章瑞虹演)、《花好月圆》(与北茹合作,童薇薇导,华怡青、许杰、章海灵演)。剧本刊于《上海剧稿》。
为香港宫雪花编写电视连续剧《敫桂英》(4集)。
1998年
年初改编越剧现代剧《舞台姐妹》。卢昂导演。上海越剧院钱惠丽、单仰萍等主演。是’98上海国际艺术节入选剧目,于5月首演。获上海国际艺术节优秀新剧目奖。
4集电视连续剧《美人计·将计就计》,由永乐公司组稿、摄制。
20集电视连续剧《美食街女老板》(与程志达、李惠康合作),永乐公司租稿、摄制。
新编历史故事剧《小忽雷传奇》(根据孔尚任、顾彩原著改编),由傅全香介绍并指导,应浙江平阳小百花越剧团约稿。
“抗洪救灾”越剧联唱(与吴兆芬合作),8.24.由钱惠丽、方亚芬、王志萍、章瑞虹、陈国凤等演唱,参加上海越剧院赈灾义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