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先着

作者:浴火胡杨    更新时间:2015-01-12 10:45:20

                                        427.刘姥姥


    胡一家一回到陆府,立马升帐点将。

    不一会儿两路人马领命去了。时间过得飞快。眼见天快黑了,都回来了,却没有好消息。他沉不住气了,于是重新出门。此时,就见不远处使唤丫头二妞带了双收破烂的老夫妇、牵了头健驴匆匆朝大门赶回。胡一家瞪了她一眼。不料二妞却上前一把拽住了他。胡一家真恼了,脑袋一拧便要骂人。心想本来这等破事,该找管杂物的老仆人才是。没等他嚷出声,那老汉早抢到二妞身前,把裹紧的头巾一摘,露出一张年青的脸。

    这人竟是外号“兰大骡子”周兰的二小子于昆。

    这于昆却是“嗨嗨”笑了,也不打话;倒是斜在后面的小老婆子敛衽一拜。一旁的胡一家朝她瞧去,心里不禁一惊。这小老婆子个儿不甚高;脸庞清癯,身形极羸弱,乍一看挺普通。可那一双细眼,却透彻大气,是个见惯大场面的高人。他是个聪明人,见此情形,马上猜到此人现身于此,跟刘姥姥或刘一环的事儿有关。甚至于此人便是今儿他要找的老婆子刘姥姥。


                                        428.奇人


    胡一家没猜错。此人正是刘姥姥。

    二妞见身边并没闲人,便凑到胡一家跟前,说出了她的身份。接下去二妞说到她与“兰大骡子”的关系,却令他大呼怪哉。听二妞说,这刘姥姥竟是“兰大骡子”周兰的亲姐姐。那“兰大骡子”,胡一家前些日子打过交道。无论脾性还是功夫,都叫他长了见识。可眼前这老女人,无论相貌性情,都与外号“兰大骡子”周兰有天壤之别。要不是二妞明说,他再也不会想到这俩人竟是一对亲姐妹。

    原来这刘姥姥一落生便体弱多病。有一和尚看了相后说,她只跟菩萨有缘,留在家中不吉。于是就在她七岁上,被爹妈送入京城有名的尼姑庵院“妙静尼寺”为尼,法名空尘。后来做了该寺的住持、人称空尘师太。刘一环养母、那个唐先天年间大出风头的女巫,既是她童年的玩伴,又是她成年后的密友。刘一环被卖入妓院后,就是她通禀陆申出重金将她赎出。前些年,一场大火把庵院烧了个精光,老尼因故外出,才幸免于难。不过也因此大病一场。此后,刘一环把她接到乡下家中将养至今。她本来还想重建“妙静尼寺”,也筹得了部分款项。可身子一直很弱,就把这事给拉下了。日子久了,乡下人依了她是往日刘一环师傅兼养母,便尊她为刘姥姥,倒把她的僧尼身分给忘了。转眼间,这老师太就在乡下过了半年。

    等二妞把她的来历一说,胡一家张大的嘴半天都没合拢。

    刘姥姥微笑着对胡一家合手一拜,道她从陆府隔壁那人家脱身后,便雇了头驴去找妹子周兰,商议如何去救刘一环母子,结果没见着娘,却在回来的半路遇上了侄儿、二楞子于昆。于昆说她娘昨晚听人说刘姥姥祖孙俩的事,今儿一早就带了俩帮手进了城。要不是他病着,也一块儿来了。


                                        429.小观音


    说到刘一环,老人唏嘘不已。

    自打从教坊被陆申赎出后,她在“妙静尼寺”只待了三年。后来绝尘师太因故南下江淮。行前考虑到此去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回头,请胞妹物色到一户殷实的曹姓庄稼人家即如今的丈夫家,让她还俗嫁了人。从此,她便成了一乡间媳妇。原来那刘一环多年不育,直到前年才得有一子。小子挺俊,夫妇俩都信佛,把这小子视若菩萨送来的一般,着意抚育。长乐坡血案发生的当晚,她便得了消息。本想连夜赶到长乐坡探视陆申,在她丈夫苦苦劝说下,这才转而决定第二天一早全家一起上路。不料就在她打点好行装出门前,却发现刘姥姥与宝贝儿子不见了。这小子因为讨人喜欢,平日常被刘姥姥带着在村子里走动。这天早起有点儿脑,就让刘姥姥哄着在院子外玩耍。于是,她打发丈夫先牵了驴慢走,自个儿留下来找着后赶过来。不曾想找遍了村子的角角落落,却是连祖孙俩的影儿也没瞧见。直到晌午,那孩子才有了下落。有人悄悄告诉她,瞧见清早有一辆马车从她家院子前的小道经过,仿佛听到有小孩的哭声。那车子出了村子,飞快地朝京城去了。刘一环大惊,以为遇上了一伙拐骗乡村儿童的歹徒,于是赶紧入城。她先到长安县衙,找有过点交情的捕头金大,帮忙带人在辖区缉拿人犯、解救刘姥姥祖孙俩。随后又请了几个往日的相好,帮着一块儿去东面归万年县管辖的东市一带寻访。——她早听说拐卖儿童的歹徒,常在这一带找人交易。眼见天渐渐暗下来,事儿却还是没一点儿着落。就在此时,捕头金大转来线人的通报,有知晓底细的大人物说,让她不必寻找。据说那一老一幼已在一处宅子里安顿好。三天内会有人跟她接洽,只要她与来人合作,没人会难为她祖孙俩。

    既是这样,也只得死死待在朋友家等消息。

    只是刘一环糊涂了。这来人会是怎样的人,又是有何事要找她合作?是她养母早年的仇家在找麻烦吗?不象。除了偶尔应邀客串一回巫师,再也没跟养母从前过从的人等来往过。是江湖上的对头要她难看么?她因缘跟教坊的师傅学过功夫。后来行走江湖,难免得罪人。可她一向隐忍,江湖上人称小观音,也没惹过大一点的漏子。

    她实在想不出是怎地种下了这祸根。


                                        430.奸细


    明日晌午,有人用车把她带到城西一户人家。

    来人没告诉她这是哪。可她心里透明。这一带便是她早年待过的城西南角永平坊。这户人家经营的是一养牛场。那祖孙俩就在隔壁楼上,挺好的。没错,一会儿她便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弱弱的,倒也安祥。一周之内,便会有人把那祖孙俩送回乡下家中。可这人提出的交换条件,却使她大吃一惊、愣在那里好半天没透过气来。

    原来,这伙人打得是陆申的主意。

    这人道,今儿陆申的灵柩已回到城里的家中。他们疑心其中有诈,要她以吊丧为名,住到那里一探究竟。如果要那祖孙俩活着回去,必得将陆府实情告知此后来跟她联系的人。刘一环情急之下大哭。来人将她架到另一小院押着。这女人思前想后,无奈之下只得答应配合。此后,她便回住处收辍一番、来到陆府。奇怪的是,直到夜间有人大闹陆府后院前,并没人来找她。那天她与李白等赶走上门撕杀的匪徒后的两天里,也还是没有那一方的消息。她慌了神,抽空再找捕头金大,回说让她等着。就在她作法要把陆申移送城东北静养的次日清早,终于有个和尚找她来了。这和尚明说陆申活着,如今就在“广济堂”。眼下只要她说出李白等人要把陆申移往何处,等陆申走后,她便可与那祖孙俩团聚。她先说陆申要搬床不假,至于搬到何处不详也没法打探清楚。和尚要她说出陆申所去方向。她沉吟片刻,说是北边。和尚撂下句“不是北边,就等着收尸”的狠话,便匆匆离去。

    刘一环呆了半晌。随后她只得用诵经排遣满腹愁苦。也不知过了多久,有人来报,陆府隔壁一人家的女仆来找。原来是刘姥姥找她来了。她赶紧来到那人家。没想刚跨入院内,便被暗处闪出的俩大汉制服。

    接着便被这俩人带往城南。


                                            431.咸鱼翻身


    人说该你走运,你推也推不去。

    这刘一环等人才入城南一处小宅院大门,便有一群手执刀枪的大汉奔出。就在这俩人把刘一环带到一间屋子、按倒炕头捆了手脚后,那前番奔出大门的其中一人,翻身来到这屋子,把看守她的俩大汉唤了出去。等周遭静下来,刘一环挣开手上的绳索、拧开屋门的铜锁。她瞧出这去处不是那祖孙俩待的地方。于是掠出屋门后,径直翻过院墙、来到大道上。没错,这大道便是安化门大街。南边不远处就到了安化门。她本想翻身就去永平坊解救儿子。再一想她眼下赤手空拳,又只单身一人,哪是那帮家伙的对手。于是掉头朝东、来找昔日的江湖好友、“小红线”林竺的徒弟兼玩伴阿乌。

    阿乌家就在不远处。

    刘一环知道阿乌平日总待在偏院的屋子里。于是绕到阿乌家偏院小门,找到了阿乌。阿乌虽是女流,人却长得粗壮,性情更是极豪爽。没等她把话说完,阿乌便跳起身提剑在手,招呼正在她家玩耍的俩姐妹,跟刘一环径去永平坊。这边还没出得厅堂,就听见有人在外拍大门。打开门一瞧,原来竟是二楞子于昆。他的身后,是骑在驴背上的刘姥姥。而远处有四条大汉,正逶迤朝这边而来。


                                        432.姜是老的辣


    这便是于昆带来寻访刘一环的胡一家等。

    原来刘姥姥估算刘一环应该就被囚在安化门大街一带,于是便关照于昆带了胡一家的人从北到南拉成条线、自西向东排查过来。刚才,有个手下正好在街头遇见刘一环朝阿乌家来。瞧着模样象是要找的人,便一边通禀上峰,一边悄悄跟了过来。

    胡一家得了消息,立马把一干人聚拢了带了过来。

    此时,听说刘一环要带人去硬闯永平坊,额头直冒虚汗的于昆,还是咬牙称快。众人也是轰然响应、相拥着就掉头朝西而去。

    胡一家与刘姥姥面面相觑、一时都有些愣神。不过走着走着,胡一家慢下了脚步。他边走边琢磨,虽说眼下长安县衙的人在东面一闹,吸引了那帮匪徒的注意力,恐怕也已把永平坊这头的神经给绷的紧紧的了。光天化日之下动手,靠他和手下这几号人,很难占得便宜。可一时也没更好的主意。随他而来的几条大汉,情知有异,也不觉呼啦啦散开、一同拉到了后面。刘一环见胡一家等慢下了脚步,急得直跺脚。情急之下,倒是刘姥姥越发沉静了许多。见此情状,老人凑到胡一家跟前。

    只两句话,便把他心头的疙瘩解了开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