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天道无常

作者:浴火胡杨    更新时间:2015-01-07 17:04:09

                                        385.异象


    清早,李白重回陆府。

    唐开元十九年,似乎注定不太平。一千多年后说故事的我,也每每为此叹息。你瞧,这正月是一年的年头,就初四才晴了半天,其它日子不是雪片翻飞,便是阴气沉沉。而自从初八午后起,京城一口气下了三天大雪,硬是把新年里想着如何走亲访友的人们堵在了屋里。更要命的是这雪特湿,于是把京城不少穷人家的屋子压塌了。从昨晚起,就有人在说这事儿。李白一听说这话,就上了心。这次再回陆府,他与僮仆丹砂特意沿“广济堂”前的大道考察了一遍,才拐人坊道回到陆府。路上积雪有半尺深,却没瞧见大雪压塌房屋的事儿。不禁长出一口气,额手称幸。回到陆府,他避到偏院一男佣的屋里,睡了小半个时辰。醒来后,便让人沏了一壶浓茶,坐镇在堂煌肃穆的客厅里,等着宝昌寺众僧的到来。谁知一等再等,就是不见那和尚的身影。瞧着已近五更,坊门开启在即,于是让人先做好准备。他打算自个儿先去宝昌寺安排陆申的起居。然后就在那里等陆府这边大模大样地起棺后,再把陆申、郎中驮了,伺机从另一小道移入宝昌寺。

    不一会儿,皇宫里第一响鼕鼕鼓声穿过死寂的黑暗、到得陆府这边。

    而李白仍没有那知客僧的消息。

    李白感觉有点儿不对劲。派人一打听,非但那知客僧踪迹全无,就连在陆府大院里扎了丧棚、做了几天法事的一干老弱和尚,也象变戏法一般,神不知鬼不觉走得干干净净。李白大惊,慌忙来到大院。眼前只有白茫茫一片被连天大雪压得东倒西歪的仪帐,在凄厉的北风里摇来摆去、“吱呀”作响。


                                        386.书僮刘文


    忽然,前院“嗵嗵嗵”响起一连串脚步声。

    很明显,是前院有人朝这边而来。李白一惊,翻身掠出屋门、来到院子里。他抬眼望去,原来是丹砂守在前院门外的僮仆丹砂。只见他慌慌张张、一头撞进院子来。李白好没声气,才要加以斥责。却见一个婢女已抢先迎上前去。

    李白一愣。可一想到不久前刚读过的那段寓言,不禁宽宏大度地“呵呵”笑了。

    那丹砂自感莽撞,低了脑袋凑到那姑娘跟前,悄声嘀咕了几句。姑娘顿然喜笑颜开,拽起丹砂一溜小跑出得门去,连个敞开的门也没顾得带上。李白被她弄得丈和尚摸不着头脑,瞧着冷风瞅了这个空儿直朝屋里钻来,只得起身去关门。却不料早已有人拉开门来。只见那姑娘牵了一个极清秀修长的年青人的手,直冲他而来。那年青人甫一进屋门,便朝李白纳头拜下施了个大礼。

    李白不禁愣了。


                                        387.新兵


    原来是陆调的书僮刘文。

    你别瞧这书僮刘文已长得一副大人相,其实也才十五、六岁年纪。此时,他面带羞怯地告诉李白,自个儿刚来了不一会儿,并说陆调后天便到。

    李白听罢,喜出望外、赶紧吩咐那姑娘给书僮安顿茶点。此刻瞧着刘文离去的背影,又不由地为丁三和小一了担起心来。——回到“广济堂”对老管家说到刘陵的去向,他顺带着查问有没有小丁三和一了的消息。听说长善亲自去一趟香积寺,却没见着他俩。连长善也有一阵没见着了。他请老人再着可靠的家人寻访。老人一口应承下来。可直到如今,还没见他俩回府或带回口信。此时又有人来禀报,门前屋后都有些不平靖。眼下总有些个闲杂人等,正在三五成群、窃窃私语,脸上满是疑神疑鬼的神色。听说大街上也是匆匆忙忙走过的人群,象是出了啥天大的祸事。李白愣了一愣,于是准备派人出去打探消息,一定要弄明白到底是咋回事。这书僮听李白说要派人出去打探消息,那坐得住,硬缠着李白要出去转一圈。他跟着陆调来陆府已有一些日子,对周边几个坊透熟。李白只得同意,要他快去快回。

    于是他牵了骑来的小驴,兴冲冲上了街。


                                        388.偷闲赋新诗


    李白心情大好。

    他走出厅堂、踏进白雪皑皑的院子。瞧着眼前的大雪,让他联想到了西北的茫茫边塞,联想到了前不久见过的一张脸。那是太原府少伊严挺之的掌书记印重。这张年青却黝黑粗糙的脸,连同他讲过的那边塞将士金戈铁马的热血生涯,在李白面前晃了好一会儿。接着,他的脑海里跳出王之涣的边塞名作《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突然,他激动得浑身发抖,压抑了好些日子的诗兴冲天而起,化为一连六首诗。这就是他日后流传后世的边塞名篇《塞下曲(六首)》。他吟诵良久,翻身回到客厅、抚平抓起丹砂给摊开的白纸,奋笔疾书——

    “之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原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之二: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深。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之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之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瑟沙棠枝。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之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之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杀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书罢,他瘫在床头、喘息不止。

    而此刻,不知何时聚拢在他身旁的人们,禁不起住欢呼起来。


                                        389.出招


    这一番折腾,差不多有小半个时辰。

    半天,李白才缓过劲来。小书僮刘文这一去,还是没个回头的影儿。李白再仰脸看天,久违的日头虚虚蒙蒙,已有一丈来高了。李白决定不再留在家里傻等,先到宝昌寺走一趟。

    就在李白要动身时,老管家匆匆回到陆府,一把将他拦住。

    原来,老管家经过一宿反复思量,又有了新的主意。他想把陆申假灵柩暂厝宝昌寺的事儿往后推一推,先尽快安排好陆申易地养病的事。至于地点,他属意宝昌寺。随后,又把他准备好的出行方案,悄声告诉李白。李白听罢表示赞成,又提出了一个同时迷惑对手的补充意见。老管家一口答应可先把它安排妥当。俩人商定,明晨李白只管趁了甫开坊门的混乱,先去宝昌寺接洽,然后就留在那里等着陆申一行。至于陆申本人何时动身,由他见机行事,务必今晚之前完成。

    这件事一定,李白顿觉心头一松。

    于是他赶紧上路——他与丹砂潜到“广济堂”东南角上坊门旁的行道树下等候。趁着坊门甫开不久、天色昏暗,牵了两匹快马,装着溜马闲逛的模样,由院门到直达东西坊道旁的河埠头。在确信甩掉可跟踪者后,李白主仆俩掉过头,径直朝北面的宝昌寺疾驰而去。


                                            390.雪灾


    事儿也凑巧。

    李白刚走,书僮刘文便兴冲冲回到陆府门前。瞧着眼前这一大帮神神鬼鬼的闲杂人等,他还没跨下铝来,早已是吃了一惊。他哪敢在门前逗留?于是,他牵了驴悄悄绕道而行,从西边巷道深处的花园旁门进来。一问李白出了门,而老管家董述刚好回来了,正在客厅。于是赶紧一溜小跑来找老管家董述。

    这边的董述,早已没了喝茶的心情,正焦急地在客厅来回踱步,等待下人的回话。

半晌,他一扭头,瞧见小书僮掩在角门旁,不时探出脑袋,两只小眼正朝他这儿地乱转。于是大喜,有意暴喝一声“小文子”,把个可怜的小大人吓得腿一软,一屁股坐在了砖地上。董述见玩笑开大了,赶紧笑眯眯地招呼他起来说话。这书僮也不是个好惹的角色,灵机一动,就地打了个滚,竟赖在地上不肯起身。说是老头一声暴喝,吓得他把屁股摔坏了,非他亲手扶他起来不可。董述见状,又好气、又好笑。他回头四顾,身旁并没一个人可供差遣,只得弓身上前,拉起这小猴头。不过他还是顺手给了他脑袋上摔了一个“板栗”。这儿玩笑过后,书僮正要给他禀告此行的来意,董述却把他的话头拦住,劈头就问他从哪儿过来的、眼下街上有何动静。书僮道,他是先向西过了国子监,这才折往南,再过南街一路小跑着回到陆府,实绕了个大圈。眼下街上有点儿乱,到处传说连着三天大雪,就数昨夜那场最利害,生生压塌了三四千穷人家的茅屋,死了不少人。他一路跑来,瞧见好几处人家哭声震天、极为凄惨。说到这儿,他的眼圈早已红了。

    董述听罢欷噓不已。


                                        391.贵客临门


    这时,出去打听消息的人儿陆续回来了。

    所说的情形,与小书僮的禀告大致相仿,只是更具体详尽些。离陆府最近的一个遭灾的街坊人家,就在平康坊西南、与平康坊隔了一条坊道的宣阳坊。那人家是一死三伤,伤者已抬到“广济堂”去了。估计还会陆续有伤者往“广济堂”送。另外,就是禀告董述,那么些和尚,是得到雪灾的消息后,才匆匆离开陆府,忙乎赈灾的急事去了。董述听到这儿坐不住了。眼下最要紧的,是派个人去“广济堂”告诉严引泰把好关防,以免有人趁火打劫。要说最好是自个儿跑一趟,可他预感今儿陆府肯定会有麻烦上门,他得在此坐镇才好。

    正说着,外面有个门房跑进屋来,给董述递过一纸名刺。

    老管家董述接过名刺,头顿时大了。原来来客竟是县衙的钱粮师爷。门房说,这师爷指名要见老管家董述。这可真是哪壶不开偏提哪壶。董述深深地叹了口气,赶紧把小书僮唤到身旁,耳语了几句,打发他从角门出去。

    然后,他吩咐家人开大门迎客。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