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神意

作者:浴火胡杨    更新时间:2015-01-06 17:48:20

                                    381.诗续


    李白目送老道跨出大门,半天没缓过神来。

    眼看本来似乎平静如一潭死水的陆府,竟一时间云涌浪起,这事儿到底如何去了结,还真费思量。身旁的众人早已散去,四周重归静穆。李白一时无所适从,茫茫然走出前院、让人开了旁门,踱到坊道的另一头,抬眼朝东面老道的归处望去。

    此刻,大雪已斜了下来,满世界都是哀哀素色。老道前不久留下的足迹,已差不多被新雪遮蔽。隐隐约约剩下一条细线飘然而去、消失在墨黑的坊道尽头。只有他丢弃在道旁的画了符的几张白麻纸片,被一块块小石子压着,在风中哆哆嗦嗦。李白面对一条暗黑色的坊道和两旁满眼高低无序的白茫茫的屋檐屋脊,似乎看到了一首诗。这正在他低头寻访多日、早离他远去的诗的头续。可就在他正要循着这思路追去时,老道的身影突然在面前晃了一晃,这诗的头续却又一下断了。

    李白叹了口气。就在这雪地里,李白做出决定:今儿就在“广济堂”过夜。待会儿先解决女尼一凡作法降神的事儿,再好好筹划下一步的事宜。一个人面临重大事件之所以会彷徨不前,往往是找不到理由接受这个挑战。而一旦做出决定,就会一身轻松、无所畏惧。

    现在的李白就是如此。

    回到后院,老管家董述找上门来。老道这一闹,也把接女尼一凡作法降神的事儿搁下了。李白把自个儿的决定告诉了他,准备按原先的决定请他回一趟陆府。出乎李白的意料,这回老人没马上接口,而是默默地瞧着眼前的落雪发了一阵呆。半晌,他才进屋走到陆申的病榻前。俯身看了一眼陆申的脸色,又去摸了摸他的脉,然后仰起脑袋,随后转身走了出去。瞧着董述消失在前院深处,李白再次来到庭院。他一方面把院子内外又仔仔细细查看了一遍,一方面吩咐下人誊出一座僻静小屋,以去供女尼一凡作法降神。


                                        382.法术


    这儿诸事还没办妥,就听院前有人来。

    李白料想是侍女来请示事项来了。可来的是一高一矮俩人影,走得特疾。他颇惊讶,再定神一瞧,却是老董述和女尼一凡。于是,便掠出院门来迎接。这一行人来回如此快捷,大出他的预料。瞧着李白有点儿发愣,青阿掩嘴一笑。原来青阿与董述、丹砂来到陆府前院的小屋一瞧,女尼一凡早已换了一身洁净的白褂,正在独自准备作法降神。青阿见状惊得目瞪口呆。董述把来意一说,女尼一凡默然。隔了好一会儿,她才应了一声,收拾起作法降神一应用具,跟着众人而来。

    如今,她瞧见李白迎上前来,只是朝他倆敛衽一拜,然后携了随身法器,自顾来到陆申病榻隔壁那间小屋。她四下里打量了一会儿,沉思片刻,吩咐老郎中打开一面南窗。然后就在屋子一块离铜香炉三五尺的空旷处席地而坐。抬眼一瞧,刚才还在院子里四处寻查的老董述,早就不请自来,垂脑袋倚靠在炕前。

    而李白早已一本正经地象个学生似的扶膝端坐一旁,眼巴巴的朝她瞅过来。

    女尼见状惨淡一笑。只见她左手执了一只小金铃,一面摇铃,一面默默颂了一段经文,才从随身的一个狭长的青布包袱打开,抽出内里的一柄极狭的桃木剑。在屋子的空旷处席地趺坐,嘴里默念了约一袋烟功夫。随后霍然起身,原地上下舞动木剑。起先,她还只是一板一眼地舞动。那轻脆阅耳的铃声与此相伴着,颇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旷远清新之感。不久,她整个人就象是一根淡青色的玉簪似地飞速转动,奇怪的却是悄没声息。而屋子四面八方倒不断涌动起清凉爽润的风潮!奇妙的是,这不断涌动风潮还紧一阵,慢一阵,节奏与速度变化无常,却使人心旌摇撼、有了一种欲哭欲狂的感动。正当李白要暗自喝起彩来,她却嘎然而止。随后面北而立、铃声大作,喃喃自语了半天。这女尼一口本地话,加之言语含混,李白瞪大了眼仔细辨别,还是啥也没听明白。他悄悄把身子移到老董述跟前,正要向他打听究竟,却被他摆摆手、颇为粗鲁地打断了。——李白回头瞧过去,只见此时女尼却把嘴闭上,那本来还有点儿暖色的脸,早已是冷汗横流、苍白如纸。

                                  

                                        383.人算与天算


    老董述急了。

    他没等女尼停下脚步,便疾疾来到女尼身旁。显然,女尼的巫语他是听懂了。见女尼不语,他愣住了好不,容易才把要说的话咽了下去。等她重新睁开眼来,便与她用本地话叽叽咕咕说道起来。须臾,女尼起身,几乎是哭丧着与老董述一起慌忙离去。

    李白瞧着他俩的背影,愣了好一会儿

    说话间,天色有点儿亮了。他惘然地望着女尼和老董述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外,心儿突然坠了下去,变得如一只称砣沉甸甸的。半晌,他回头瞧了一眼老陆申病榻旁的青阿,发觉她不时去瞧病人的脸,自个儿的神色也满安怡,心里这才好受些。他想等董述回来,问个究竟。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老人的身影。于是就站在屋檐下,望着天空纷纷扬扬的雪片发呆。李白是个直性子,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瞧着左等右等,就是没等来董述。于是索性大步来到院墙旁的一棵老樟树下,摆下架势做起内功来。

    这李白一旦做起什么事来,总是全神贯注、物我相忘。直到二妞推开门,走近他身旁,他才回过神来。

    二妞面带喜色地悄声说道,病人情形似乎有了好转。大概是心情好罢,又把女尼着实夸奖了一番,对她的法力推崇备至。李白大感意外,赶紧与她一块儿来到病房。这时,李白再瞧老陆申,已是安然入睡,果然气息平稳了一些。那张本已如死尸一般蜡黄的脸,却回了暖,脉息也已稳了下来。这病势说不上是明显好转,倒也并非怎么样凶险,。李白一颗吊在半空的心,总算落了地。于是问起那女尼到底说了些啥。二妞告诉他,那女尼说陆申有德,天神可保他眼下无性命之忧。不过“广济堂”周遭阴气太重,要她尽快将病人转往东北一处僻静地调养,才可禳了这起大灾。她说完仰起脸,只顾想此地往东北,可有一处僻静地适合陆申养病。她一面想,一面喃喃自语,把身旁的李白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心里暗笑,扭头走出小屋。

    不过耳边还尽是她这话,怎么也丢不开。


                                        384.难题


    此时,前院俑道响起了他已熟悉的脚步声。

    李白猜想是老董述回来了。也不知是咋地,这老人一去差不多有小半个时辰了。于是,李白抢出门去。

    确实是他。

    这老头见了李白,便急迫地问起病人情形如何。听李白说到有了好转,他“嘿”地一笑,喜滋滋地告诉李白,这跟那女巫的估计一点不差。李白问起他对女尼作法的结果看法。老董述沉吟良久,见身边再没旁人,一字一句地说道,他不赞成把陆申转往别处养病的意见,至少眼下病人的情形不太合适。要说安全,还是原地不动最安全。李白一向对鬼神力怪颇不以为然,不过对老人的这说法却不认同。是否找个机会把与宝昌寺住持暜润大和尚的小师弟、知客僧普衍来与老董述接头的事,禀告给陆申。--据那和尚说,暜润大和尚其实早就断定,陆府是在演戏。他眼下就在等在前院客厅,以便见过陆申,拿了这边的消息,去给老师兄回话哩。李白沉吟片刻,把他的主意合盘托出。他以为,如果董述觉得暜润和尚可靠,可以不必再等陆申醒来就索性对暜润和尚告以实情,趁着小敛三日已满,今儿一早便先将棺材移入宝昌寺。借暜润和尚和宝昌寺众僧之力,蒙下去再说或求得自保。如今看来,诈死一节眼下还不能说是走漏了风声。以他看,如果一旦棺柩去了宝昌寺,那么此后的“广济堂”非但说不上危险,反而大隐隐于市的独到之处,有出人意料之外的安全感;再说老爷子的病势刚有好转,也确实不宜动弹。他也可借此机会,了解暜润和尚醉翁之意,是否也在那秘函;只是觉得可以分两步走:先把棺柩移入宝昌寺,瞧瞧外界的反应,再做进一步的打算。--提议不妨先听一听暜润大和尚的意思再作打算。尤其是那大和尚颇有几分大背景,如果他真的可靠,把陆申移到那宝昌寺,倒就此把这难题给化解了。而借此机会,了解暜润和尚醉翁之意,为以后情事的发展早做准备更是一步高招。对陆申的病症,他与几位朗中探讨过。主要还是因为伤到了肺腑的缘故。所以眼下把病人转往一空气新鲜的僻静处调养,倒也满好。只是如果往东北去,路途的安全更成问题,得有一个周全的策划。

    董述一声苦笑,不再言语。李白瞧得出,他已不再反对易地养病的主张,心头为之一松。

    天空只亮了一会儿,就又马上阴晦了。接着,雪片又“哗哗哗”地从高处泼了下来。这一老一少瞧着眼前的落雪、各怀心事。半晌,老管家董述默默进屋。只见他走到陆申的病榻前,俯身看了一眼陆申的脸色,又去摸了摸他的脉,然后垂下脑袋,沉吟起来。随后,他吩咐二妞打来盆热水,胡乱搽了把脸,匆匆回陆府找知客僧去了。李白沉思了好一会儿,还是不太放心。于是决定即刻就派小伙计丁三去探查一下径去宝昌寺的路线。按唐代风俗,无论出殡或停柩寺庙,必绕道而行,以避鬼神回家作祟。陆府就将大张旗鼓地抬了棺柩,从西面绕道移送宝昌寺。

    这确实是个难题,李白想。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