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岛上的见闻(一)

作者:韩红    更新时间:2014-11-05 10:17:45

1、样板戏

在岛上,见到了许多不曾见过的人、不曾见过的事,还有一些不曾见过的东西。初来咋到,我对什么都感新鲜,但又很害怕见生人,就躲在爸爸宿舍里通过窗子往外瞧。我双腿跪在靠窗的写字桌上,两只手紧紧抓着窗子的铁栏杆。这天营房里挺热闹的,来了个文工团,跟来一大帮演员。屋子对面是个厕所,我起先看时,窗外并没走过什么人。突然间,有两三个男军人从我的窗栏前走过,他们紧贴窗口而走,还特意把脸转向我,他们这一转不要紧,却把我惊得从桌上翻滚下来。何以如此?瞧瞧那几个军人的模样:眉毛涂得又粗又黑,脸颊通红通红的,一左一右,两块膏药似的,连嘴唇也不放过,同样红彤彤的。我打生下来开始,还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到这么“恐怖”的(或许该说“颜色”突出的)人,叫我如何不害怕?

那时在舞台上演出的演员就兴这种化妆,英雄人物个个浓眉大眼、红光满面。怨不得《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回答座山雕为何脸红时,要铿锵有力地大声一喝:“精神焕发!”化妆还只不过是视觉上的感觉,你不喜欢也便罢了,可你还得听听他们的锣鼓点。咚咚咚、锵锵锵,高八度的发声,咋一上台,就把初次听戏的我吓得哇哇大哭。这可不得了,这是在军营里,这么一个毛丫头居然敢公然用哭声“对抗”革命样板戏?!父亲忙叫母亲快把我领出了露天的观戏场。扰乱演出是一大“罪过”,还有更大的罪过在我手里犯下了:我上演员后台玩,好动的手实在是闲不下来,将好几把琵琶之类的弦乐器的弦给拉断了,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溜了……

2、狮子头

有一年,爸爸似乎是在一个部队的农场工作,带了一帮FD大学“五七干校”的学员,几乎全是年轻的姑娘,我已不记得还有什么小伙子,只记得他们小食堂的那位年轻大师傅倒是男同胞,他烧的狮子头是我今生吃过的最美味的狮子头。我常到姑娘们住的仓库里玩,她们都喜欢吃零食,看见我就也往我的嘴里塞。我还时常看她们操练,她们那个带队的女队长特别的严肃,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她也要求别人和她一样的标准表情。可那些姑娘们就是忍不住要笑,被她狠狠地训斥了一通,让我领教到世上还有这么厉害的女人呢。

干校学员有他们自己的小食堂,我们当然得吃部队大食堂的菜了。有一回几个当兵的捕了许多海滩边睡觉的野鸭,带回食堂和茨菰一起红烧,那味道是让人吮指难忘的。狮子头和野鸭的美味在我幼年不很丰富的美食纪录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在那个农场没呆多久,父亲又调到另一个地方去了。也不知道那些姑娘们后来怎么样了,想来她们大概是大学里的年轻教员或是一群“工农兵大学生”,也许她们中有后来的教授,不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了,到如今,我已认不出她们,她们也不会认出我的。

3、地震风波

天有不测风云,那年的七月底,北方发生了惊天大地震。消息在千里之外的我们这里传得纷纷扬扬,先前的消息化作了地震的谣言。

于是,妈妈和周围的阿姨都忙着准备起干粮来,以防万一发生的灾害。妈妈买的是附近烟杂商店里的一种挂着白色糖霜的“雪饼”,是有些类似桃酥的干点心,半两粮票一只,她买了两大卷,二十只吧。

在传言发生地震的那天晚上,虽然凉风习习,但四周的空气一点也不爽,人们都带着一丝紧张的神情和往日那样在室外纳凉。妈妈把睡熟的弟弟用一条小毛毯裹好后放在一张八仙桌上。弟弟哪能知道周围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只管睡他的,他以为还在他的床上,本能地翻了个身,一下子就滚到了地上,紧接着发出“哇”的啼哭声。这哭声把周围的那种紧张空气的程度更加深了一层,可也随之带来了360°的转机。住在后院的那位S校长正好打外头开会回来,一见我们这儿那样紧张,大人小孩神情异样,急忙告诉我们最新的可靠消息:我们这儿不会发生地震,大家想睡觉的赶紧进屋睡觉,保管大家能睡上一个安稳觉。这下大家终于舒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也踏实了。我心里窃喜,妈妈买的“雪饼”可够我吃上好一阵呢。

4、防空演习

那一年,北方的地震余波一直未了。身处南方幼儿园的我们,也在老师的教导下了解地震,了解地震发生后的应急防范。幼儿园的后院就是一个防空洞,于是我们就被训练着,怎样在最快的时间内,从教室转移到防空洞来逃生。这样的防空演习一点也不可怕,反而是很有趣。

比防空演习更有趣的是接力赛跑。在此之前,我从来也没听说过什么叫“接力赛跑”,更毋庸说见着了。笑话也由此发生了。

当我们一方领先时,接力棒传到了我的手里。我一看,旁边一方落后我们那么多,我就傻傻地站在那里,等待我们的对手和我处在同一起跑线时才撒腿奔跑。就这样,我把到手的胜利白白奉送。照理说,我是完完全全地贯彻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没人夸奖我,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可笑得很。可我一个来自乡下的女孩子,怎么会知道有什么“接力赛跑”呢?笑就笑吧,反正我并不傻。

5、游行与皮鞋

转眼两个多月过去,突然有一天马路上汇集了许许多多的人,整齐地排着队,举着彩色的纸旗,喊着口号,放着噼里啪啦的炮仗。人们的脸上布满了喜气,我和几个大院里的孩子站在路边看热闹。有同伴大着胆子向游行队伍中的大人们索讨小旗,未果。一个挂着微笑的阿姨却指着不声不响的我说道:“看!这个小姑娘穿的皮鞋多漂亮,我们把旗给她吧!”我这才注意到我们几个中只有我穿着一双灰蓝色的猪皮皮鞋,别的小孩都穿着布鞋。我没有一丝骄傲的感觉,反而觉得自己是那样地与众不同,这种感觉反而让我有些窘迫。我没有去接那递过来的纸旗,一声不吭地走开了。从此我的小脚丫再也不碰皮鞋了,直到上了中学。

6、“政文”与“军体”

77年的2月份,我上小学了。拿到的语文课本封面赫然印着:“政文”。翻开课本,第一课的内容只有一句话:“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第二课则是提醒我们警惕“牛鬼蛇神”的“泛滥”。

再瞧瞧课程表,有“军体”二字,其实就是体育课,那时还特别讲究出操、行进等等军事化的操练,叫“军体”也是名副其实的。

这情形转年就大变样了,比我低一届的学生不再使用我们用过的那种课本了,改成了有彩色插图的,虽然第一课依然是语录,但语录不再是气势汹汹了,而且紧接着就有《小猫钓鱼》之类有趣的课文,这让我很是羡慕。“军体”课也改成了“体育”课,各种正规的体育项目全都纳入了教学内容。

因为我们是春季开学的,为了全部统一至秋季开学,我们的一年级上了三个学期。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