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的原唱者名叫翟惠民,汉族,生于1966年5月2日,吉林人,职业是歌手、音乐人和商业经营者。翟惠民自幼接受民乐熏陶,六岁就能吹竹笛,十几岁能拉二胡,后又从师二胡演奏家李得武,1987年通过吉林省歌舞剧院陈福利老师介绍到长影录音棚试音,试唱歌曲《铁窗泪》,震撼众人,音乐编辑张力当即拍板,“囚歌”《悔恨的泪》专辑由翟惠民演唱,(这是中国第一本“囚歌”专辑)。
令人遗憾的是,这本当时创下销量过千万的专辑,由于策划人过于注重名人效应,以因“流氓罪”刚出狱不久的演员迟志强做卖点,在磁带封面标注演唱者迟志强,当年的歌迷们也错误的认为演唱者为迟志强。随着翟惠民原唱《悔恨的泪》专辑出版之后,由于利益的驱动,大批的跟风、抄袭、盗版制作层出不穷,翟惠民成为了那个年代音像市场第一个冤案的受害者!
这个专辑中,就有《狱中望月》这首歌。
翟惠民是受害者,翟惠民之前还有受害者吗?
有!余的粗浅认识是——
唐河民歌《当长工》,就是不折不扣的第一任的受害者。
余于1982年冬季采集的唐河歌谣《当长工》,后来收入《中国歌谣·河南省唐河县卷》,采录歌谣原文是:
《当长工》:
正月里来正月正,
赌博场里闹哄哄。
有钱人输了当田地,
没钱人输了当长工。
二月里来二月中,
洗洗浆浆去上工。
上工先担两担水,
试试俺长工中不中。
三月里来三月中,
地理野草青蓬蓬。
十二把锄头用下地,
累死累活是老长工。
四月里来四月中,
遍地麦子黄瞪瞪。
十二把镰刀拿下地,
累死累活是老长工。
五月里来五月中,
遍地栽秧闹哄哄。
白天栽秧千千把,
晚上栽秧还不算工。
六月里来六月中
日头出来热哄哄。
掌柜打把小洋伞,
热死热活老长工。
七月里来七月中,
遍地蚊虫闹哄哄。
掌柜睡的是纹罗帐,
咬死咬活老长工。
八月里来八月中,
遍地屎壳郎闹哄哄,
两眼熬得烂又红,
熬死熬活老长工。
九月里来九月中,
菊花做酒香喷喷。
掌柜喝得咕咕醉,
不让长工端端盅。
十月里来是月中,
长工算账把帐清。
扣除前用八串整,
发给两串没有零。
长工干够十个月,
腰里就剩这两串铜。
看着那赌场俺不敢去,
饥饥荒荒过一冬。
编者收录的歌谣原文中,删除了原歌谣演唱中的曲调感叹词(哥们呀。嗯哎哟)之类的语词。如果把这类曲调感叹词加进去,歌谣就变成了:
“正月里来正月正,
赌博场里闹哄哄。
有钱人输了当田地,
哥们呀,
没钱人输了当长工嗯哎哟
……”
《当长工》的词与《狱中望月》词相近,二者的曲、调,在余的记忆中是一模一样。上世纪八十年代,余在听到《狱中望月》的第一刻,就已经震撼了。当时余就想,《狱中望月》的词、曲作者,是否就是唐河人?至少,他们到过唐河。但后来再想一想,民歌的流传非常广泛,也许,《当长工》的曲调并非是唐河的专利。
想法归想法,但余每逢与朋友一起进歌厅时,凡有朋友点唱《狱中望月》这首歌,余若唱,必唱《当长工》。这不仅仅是因为《当长工》是余家乡的歌,更重要的是,《狱中望月》仅是对一个犯过罪的人的一种内心的忏悔;而《当长工》表现则是旧时农村长工的苦难生活和内心无助的期盼。相比而言,余以为,《当长工》所表现的苦难中的无助与抗争,要比《狱中望月》所表现的忏悔与低落情绪更有积极正义的正能量!
《当长工》是唐河民歌。
唐河民歌,源远流长。
《当长工》这首民歌,余采集于自己的老家——唐河县祁仪乡临泉村,演唱者与余是一个庄一个生产队的,他的名字叫齐景顺(已故)。
祁仪的民歌,为什么会与“迟志强”演唱的流行歌曲如出一辙呢?因为,祁仪的民歌,太人性化、文学化了。
再如,《紫荆树》(片段):
……
门前喊姐姐不应
上门喊姐姐不吭
紫荆树下站成坑
……
大门锁有三簧锁
二门又锁八宝金
院子里面喂有狗
边墙有挂走马灯
还有石灰垫路程
房门它是铁打的
屋内还有害人的坑
被子挂有响铜铃
……
长篇悲剧歌谣《哭瓜秧》(片段):
……
南街哭到北街上
街头哭到街中央
哭得天地娘娘心肠软
阎王玉帝也悲伤
……
生活歌谣《弹花歌》:
杉木弓,羊皮弦,
枣木棒棰刮得圆。
一斤花,八个钱,
少了一个俺不弹;
多了一个俺弹的连。
咚,咚。咚咚!
来自祁仪的民歌和歌谣,要么缠绵多情、忧心断肠;要么热情奔放、英勇悲壮。祁仪歌谣,一是“情”,二是生活。与歌、戏、诗、小说诸多的文学品类相近,按现在时髦的话说,与文学(其实它就是一种文学形式)“接轨”了。
祁仪歌谣,她映射出的是一种生存文化理念。
祁仪能够出现一大批的文化大家,也许与祁仪的这种文化土壤有关。
说迟志强,侃起了祁仪歌谣。祁仪歌谣说得太多了。下面该侃侃源潭的歌谣了。
民歌是成年人演唱的,歌谣虽多为儿童传唱,但她反映的亦是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人文背景。在某种程度上说,歌谣与民歌很难严格地区分开来。
祁仪歌谣反映的是祁仪的文化背景;源潭歌谣反映的就是源潭的文化背景。看一看二地的歌谣,就宣明地彰显出各自的不同文化理念。
2010-07-26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