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媒体报道说,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老家“成立了专门的接待小组。”“镇上目前横幅已经做好,其中一张横幅将打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故里’。”读后有些消化不良,需要吐一吐。
先来咬一咬“故里”这个词。(字)词典多将故里直接解释为:故乡、老家。这没有错,因为白马也是马。但反过来用“故里”能不能完整解释“老家”呢?不能。因为马不都是白马。正如“邻居”一词,城里人喜欢说“街坊”、“对门儿”,农村人多习惯说“隔壁”。其中的细微差别在于,农村人的居屋一般都坐北朝南,少有相对的。中国汉民族最早的“城镇化”(借用现代词汇),是随着经济发展状况,先出现中间留通道而两边对向建房的“里弄”、“巷陌”,再为“街”,再为“集镇”,再为“街市”的。政治随经济发展,地方出现了村民自治机构:“里”。“里”并不是基层行政机构,所以,古代有的地方有“里”,有的地方没有“里”。但不管是否有“里”,“家”才是共性的。
正因为“里”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有“里”的地方才会有较系统的文化教育,才会出知识分子,才会出官儿。也因此,古代文人才常常说自己的老家是“故里”,而寻常百姓总是说“老家”的。当代大人物们,大概是出于“亲民”的良好愿望,一般也都说,最近回“老家”待了三五天,少见有人说,“三五日之故里行”。
最早出现“故里”一词,大概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敦煌变文集》里记载的春秋鲁人秋胡向国王请假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臣得重赏,由如衣锦夜行;特望天恩,放臣皈国,还於故里,岂不是大王慈恩?”意思是说,得了重赏,必须回老家炫一炫,要不然就会像穿着华丽的衣服走夜路一样。“衣锦夜行”的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不管怎么说,故里与老家,除了文言与口语的不同,确实有含义上的细微差别。
其实,即便有细微差别,本不值得去过于深究的。为什么笔者去深究?这与“时代”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失足”,本义是没有踩实的意思,而当卖B成为“失足妇女”时,表现的不是妇女的站立能力不如从前,而是一种无奈的“现代”价值。笔者无论是老家还是最终的居住地,都挨着河南。河南的林县、河南的红旗渠,还有河南的朝阳沟、河南的银环,让我很尊重河南人。就连那个打网球的河南女孩,也让我激动过很多年。
真的让我讨厌河南的,并不是河南人,而是河南一些地方的炒作。曹操墓就是其中之一。“故里”一词,即便是等于“老家”,为什么不说是刘洋的老家,偏要搞什么“故里”?
当女航天员的消息公开以后,就有“迷信”者说“不吉利”,有关方面还特意“澄清”,说是男女没什么不同。而今天因一个故里的“故”字,让网民再做文章,笔者认为真的很不值。假如让我当一把林州(林县)的宣传部长,我会打出这样的招牌:“林州,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的家乡;林县,欢迎您回老家来看看今天的红旗渠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