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凤凰涅槃(2)

作者:枯泉    更新时间:2014-08-13 09:07:46

什么是极致呢?祁仪籍哲学泰斗冯友兰有一条名言:“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按现在的话就是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有很多人误解了“中庸”的含义。还言之凿凿的说是中庸思想害了国人。说:中。即是不彻底。比如做一件事只做到五成,而不是四成或六成。四成是谓“不及”,六成是谓为“有过”。中。即模棱两可,“折中”,“两面讨好”,“和稀泥”。庸,是庸碌。不敢有所作为,凡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庸。是庸俗。是“柴米油盐”之类庸俗的事情。其实,中庸的确切含义是:“中”是不偏不倚,不过不不及。一句话是“恰到好处”。事情只有做到最好,就是最彻底时才是恰到好处,并没有模棱两可之意。儒家说“时中”。时中者,即随时变易之中也。

“庸”。程子说:“庸者,天下之定理。”康德说:“凡是道德的行为,都是可以成为公律的行为。”程子还说:“不易之谓庸。”不易即是不可改易。即大家都公认的公律、公德,都是应该“不易的”。

从功利方面说,凡是能使某种事最成功的办法,亦是最平常的办法,这才是“庸”。

“中”是不偏不倚,不过不不及;“庸”是最成功的办法。“中庸”就是最好。最好,就是极致。

祁仪人,追求的是一种文化的极致。

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为了追求“极致”,吞金死于崇阳任所。

冯友兰、冯景兰、沅君(冯淑兰)三兄妹的学术成就和名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门三同胞都能成为驰名中外的知名学者的恐怕除了绍兴的周树人(鲁迅)、周建人、周作人之外就没第二个了,祁仪镇的冯友兰、冯景兰、冯沅君的父辈冯台异(进士)、冯云异(秀才)、冯汉异(秀才),又是一门三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更是少见。今后再能出现这样的一门二代双三杰的实例恐怕是更难了。

李季的诗,把陕北的信天游入诗几乎神化。曾有人问:祁仪,为什么没有人走李季诗的路子呢?因为,李季用陕北信天游形式创作的诗歌,已经达到了顶峰。换句话说,二十一世纪的诗人再去模仿二十世纪的诗人用信天游写诗,特别是不懂信天游的人用信天游写诗,成有几何?

还有一个作家李文元,五十年代,他的小说代表作《婚事》曾被译成英、俄、日、朝鲜四种语言被介绍到国外。1958年错划右派被捕入狱而死……

因为,极致的终极需要再生。再生之前是毁灭!

尽管如此,祁仪人,仍在文化的土壤上追求着最美好!

源潭人,追求的是经济上的极致。

清末民初,源潭商品就已远销川、黔、陕鄂等省,成就了源潭经济发展的最鼎盛时期。

全国解放后,原唐南县、唐北县、唐西县合并为唐河县,县府南迁至城关(现唐河县城),随着唐河经济发展的需要,源潭的一部分企业、工厂随迁往唐河城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源潭的经济。

原先的经济支柱迁走了,但源潭人并没有低落,仍在拼搏,因为,源潭人已经有过一次的“涅槃”经历,只有经历了涅槃,才能明白什么叫做“永生”!

在源潭人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发展几经起落之后,现在的源潭刘岗辣椒城,又风声鹤起,名扬全国;鑫犇绿色肉牛养殖有限公司育肥的肉牛全部销往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肉牛年出栏量位于全市第一;三宝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4.2万头,位居全市第二……

在经济发展中,源潭人是在追求一种经济的极致,而且要时刻保持着自身的经济能够继续不断地向前走下去。正如2009年的全球经济风暴中中国能够坚持下来一样,除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之外,还有源潭人自己的经济秘密。

这种秘密,正好印证了恩克斯生产价值观念的理论。

这,也许与二个乡镇人的文化理念有关。

祁仪和源潭,是唐河的二个历史文化重镇,要侃的东西很多。今日暂且打住,等下个晚上再接着侃。

事后非诸葛:极致-毁灭-再生-发展!宇宙发展自然规律也。适度掌握这个规律,则是经过涅槃走向极致的中庸选择。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