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英雄却怕出身低

作者:周锡山    更新时间:2014-06-04 14:50:00

平定天下或改朝换代的开国皇帝,虽多是才华横溢的英雄人物,可是他们对自己做皇帝的来历却深感底气不足。贵为皇帝,号称“天子”,如果是第二代以后的皇帝,自己的父祖既然是皇帝,那么他们理所当然地可以“天子”自居,即使他本人品格低下、资质平庸。特殊的如唐太宗李世民。按名分,其父唐高宗的皇位应传于业已立为太子的长子李建成,作为次子的李世民却于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发动政变。他率领尉(yù)迟恭等,伏兵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亲手射死太子也即他的亲兄李建成;另有其部将尉迟恭杀其亲弟、齐王李元吉,击败东宫和齐王府的卫队,并杀光建成、元吉诸子。高祖李渊只好立世民为太子,仅过二个月即传位给世民,自称太上皇,以交权来确保性命。这次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尽管是太子李建成率先不止一次地图谋李世民的性命,而世民深感“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贞观政要》卷五),他本人“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魏徵评语,见《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他当上皇帝执政后使大唐帝国得与西汉并列,达到天下大治,他依旧因皇位的来路毕竟不正,自感心虚,也只好用前人故技,借重和宣传自己生有异兆,又有异人的预言,用天命论为自己的抢班夺权造舆论。《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说:

(太宗)生于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高祖之临岐州,太宗时年四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惧其言泄,将杀之,忽失所在,因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名焉。

《新唐书》的作者欧阳修、宋祁两人都是典型的儒家,他们遵循孔老夫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教导,所以此书的《太宗本纪》不采录生时有龙的无稽之谈,只录书生预言的故事。

李世民本是“龙子”,也要如此,那些出身流民或其他低贱阶层的皇帝就更要将自己“不光彩”的出身和来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的负面影响冲淡、中和、掩盖掉。使用这种手法的始作俑者便是刘邦。《史记·高祖本纪》说: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bēi,岸,旁边),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说他的母亲刘老太与龙交配,生下刘邦。又描写他吉人自有天相: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史记·集解》又引文颖:“高祖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长颈而高鼻。”《史记·正义》认为72颗黑子(痣),“应火德七十二日之徵”,因为他是“赤帝”,所以多黑子,并“应火德”。

《史记·高祖本纪》又说刘邦当亭长后,“常从王媪、武负贳(赊)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汉书·高帝纪》照抄《史记》,但末两句改为:“时饮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怪。”此外,《史记》和《汉书》又都记载刘邦在解送服劳役的壮丁时,半途遇到大蛇当径(拦路),大家害怕,正要退回——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子,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汉书》作“苦”,意思是要“困苦辱之”)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帝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这便是刘邦是“赤帝子”的来历。而且还因此而惊动了秦始皇: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yā,通“压”,压制)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这也就是说刘邦是真龙天子,“云从龙,风从虎”,刘邦是龙,所以常有祥云相随。

在此之前,刘邦做亭长时休假回家,吕雉与两个儿女在田里锄草,有一父老路过,请求给他饮水,吕雉则招待他饭食。父老给吕雉看相说:“夫人天下贵人也。”吕雉请他为两个儿女看相,他见孝惠帝说:“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她的女儿(后为鲁元公主)认为“亦皆贵”。此老走后,刘邦恰巧从旁边房子那里走来,听说此事忙追及此老,他说:刚才夫人、儿子之贵,都因为君故,“君相贵不可言”。

刘邦的神话是全套的:生时有异兆,本人有异相,又遭逢异事,更有异人看相预测,四异俱全。而且出自权威的《史记》,于是后世的流民皇帝都照此模式渲染自己的出身非凡,但除个别的数项俱全外,大多数要缺少其中的一、二项。但在具体描写方面,多有或大或小的创造,以免抄袭之嫌。

刘邦的后裔刘备,他自称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之后,因是龙子凤孙,出身是高贵的,但毕竟已穷到与母亲一起贩卖鞋子、织席为生的地步,所以也要找一个别出心裁的吉兆:

舍(所居房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

大树良木显示吉兆,植物也有灵性、灵气,与住宅主人有某种心灵感应,这样的异事比出生时现龙之类更显得富有诗意。当代也有此类的动人记载。最著名的有章含之《风雨情》中的《谁说草木不同情》一章,记载她的丈夫——外交部长乔冠华于1975年曾救活居处院中的一棵老梨树,两个月后,当春天来临的时候——

冠华救活的老梨树却已吐出了成百朵小花蕾,密密麻麻地从绿色的新叶中探出头来冲着冠华微笑。这是从来未有过的景象,老梨树从未开过这许多花!又过了两个星期左右,梨树迸发出满树雪一般的花朵,漂亮极了,真是漂亮极了!

冠华欣喜若狂。他简直像一个小孩子一般对着这满树梨花手舞足蹈。他硬拉着我到老梨树前面对它说:

“老梨树啊老梨树,咱们是老朋友,对吗?我救了你的命,你为我开花。生死之交啊!”……

此后,乔冠华于1979年肺癌手术后出院回家,“这一年梨树老友又以千朵小花庆贺我们的团聚。我那时心中不觉暗自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感觉,似乎这梨树直通人性,它的兴衰也许显示着冠华的安危。”1983年乔冠华因第二次癌症复发而去世之前——

在一个春天的中午,我无意中看到老梨树枯萎了,连树身都佝偻着,弯曲下来。只有稀稀落落的一些花蕾无精打采地挂在零乱的树枝上。我不禁惊呆了,马上想起了多年来心里神秘的联想。我诅咒自己为什么把冠华的命运和这棵草木之躯连在一起。我突然再也忍不住心里积压的悲痛,抱住老梨树,失声痛哭。难道这树木真有灵性?难道它真的显示了冠华生命之火正在熄灭?我的心突然一阵阵绞痛得厉害,不敢再往下想……

忽而,这不敢想的一切真的发生了!1983年的春天竟是冠华度过的最后一个春天……

从那以后,老梨树再也没有复苏。它的一半已枯死,另一半也没盛开过。我想它同我一样,永远不会从失去冠华的痛哭中解脱了。①

在乔冠华与章含之夫妇形影不离的最后五年中,“每年深秋,我们卧室窗外必有那一对并蒂红柿朝我们微笑。冠华也必定要摘下来挂在床前,一直到熟透还舍不得吃掉。”乔冠华去世后的来年夏天,“这根支干带着那一对青柿子突然折断了。既无大风,又无雷雨,它自己就这样断了!我倒反而觉得心安,这并蒂柿本来就是为我们两人长的……”②

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后去日本帝国大学留学,又于德国杜宾根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的乔冠华,是20世纪中国著名才子之一,晚年任外交部长。他幼年在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和古文诗词,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根基。所以他也富有诗意地将草木有情和人与树木的心灵感应与个人的心情遭际联系起来。而原本坚信科学,不信神异的章含之,受到这位丈夫的影响,也相信了,还郑重记入回忆录中,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和保护神。

刘邦和刘备是最早有此类故事的帝王,他们之后,流民皇帝和其他开国皇帝多有异兆和异相之类的记载,成为一种叙事“定式”:

西晋十六国时期,大成国建立者李雄,“母罗氏,梦双虹自门升天,一虹中断,既而生荡(李荡,李雄之兄)。后罗氏因汲水,忽然如寐,又梦大蛇绕前身,遂有孕,十四月而生雄。常言吾二子若有先亡,在者必贵。荡竟前死。雄身长八尺三寸,美容貌。”“刘化者,道术士也,每谓人曰:‘关陇之士皆当南移,李氏中惟仲儁(李雄之字)有奇表,终为人主。’”(《晋书·李雄传》)

这显然是袭用刘邦之母所作的奇梦的形式和术士预言的故事,而有自己的新的创造。

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生时赤光满室,白气自天属于中庭,见者皆异之。”其“所居武乡北原山下草木皆有铁骑之象。家园中生人参,花叶甚茂,悉成人状。父老及相者皆曰:‘此胡状貌奇异,志度非常,其终不可量也。’”(《晋书·石勒传》)这个记载又有了创新。相者认为个“状貌奇异”,传中又具体描写他的奇异之处:

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患。”驰遣收之,会勒已去。

既而卖与茌(chí)平(今属山东)人师懽(“欢”的异体字)为奴。有一老父谓勒曰:“君鱼龙发际上四道已成,当贵为人主。甲戌之岁,王彭祖可图。”勒曰:“若如公言,弗敢忘德。”忽然不见。

还有奇妙的经历:

尝傭于武安临水,为游军所囚。会有群鹿旁过,军人竞逐之,勒乃获免。俄而又见一父老,谓勒曰:“向群鹿者我也,君应为中州主,故相救尔。”勒拜而受命。

老人变成群鹿,引诱军人竞相追逐,帮助石勒乘隙脱逃,勿为所虏,这样的描写,犹如神话故事。

他本人还有奇怪的感觉:在田里劳作时,石勒“每闻鞞(pí,同鼙,即鼙鼓,战鼓)铎(马铃)之音,归以告母,母曰:‘作劳耳鸣,非不祥也。’”其母见怪不怪,倒是一位有识见的妇人。又记载:

每耕作于野,常闻鼓角之声。勒以告诸奴,诸奴亦闻之,因曰:“吾幼来在家恒闻如是。”

自幼年起即常常听到战鼓号角马铃之声,预示他日后的戎马生涯和帝王事业。以上记载,倒也生动别致。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奇妙经历,则故事性更强。据《南史·宋本纪》记载,他诞生在夜里,出生时“神光照室尽明,是夕甘露降于墓树。及长,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八寸,风格奇伟。”又有奇事和奇遇:

尝游京口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惊以白帝。帝独喜曰:“上人无妄言。”皇考墓在丹徒之候山,其地秦史所谓曲阿、丹徒间有天子气者也。时有孔恭者,妙善占墓,帝尝与经墓,欺之曰:“此墓何如?”孔恭曰:“非常地也。”帝由是益自负。行止时见二小龙附翼,樵渔山泽,同侣或亦睹焉。及贵,龙形更大。

异兆增加父墓风水之佳的内容,异象则有龙附身,异象的内容更为丰富了。离奇的遭遇则有两件:

后伐荻新洲,见大蛇数丈,射之,伤。明日复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觇(chān,看,窥看)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中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傅(敷)之。”帝曰:“王神何不杀之?”答曰:“刘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杀。”帝叱之,皆散,仍收药而反。又经客下邳逆旅,会一沙门谓帝曰:“江表当乱,安之者,其在君乎。”帝先患手创,积年不愈,沙门有一黄药,因留与帝,既而忽亡,帝以黄散傅之,其创一傅而愈。宝其余及所得童子药,每遇金疮,傅之并验。

以上记载,《宋书·武帝本纪》全无。《南史》是唐代李延寿所撰,《宋书》的作者为南朝梁代的大学者沈约。《南史》的写作比《宋书》要晚得多,而这方面的记载特详,从当今的科学眼光看,其真实性当然是颇可怀疑的,只能当神话故事来读。

南朝陈高祖陈霸先则由他的祖先陈达在他作皇帝时(陈永定元年,557)的240余年前(西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四年,310)即作了预言:

(陈)达,永嘉南迁,为丞相掾,历太子洗马,出为长城(吴兴长城,今属浙江湖州)令,悦其山水,遂家焉。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锺斯运。”(《陈书·高祖本纪》、《南史·陈本纪上》)

又有异相和异兆:

身长七尺五寸,日角龙须,垂手过膝。尝游宜兴,馆于许氏,夜梦天开数丈,有四人朱衣捧日而至,令高祖开口纳焉,及觉,腹中犹热,高祖心独负之。(出处同上)

五代梁太祖朱温,出生于夜间,“是夕,所居庐舍之上有赤气上腾,里人望之,皆惊奔而来,曰:‘朱家火发矣。’及至,则庐舍俨然。既入,邻人以诞孩告,众皆异之。”他寄养于刘崇之家,刘母曾告诫家人说:“朱三非常人也,汝辈当善待之。”因为她“尝见其熟寐之处,化为一赤蛇。”(《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

五代汉高祖刘知远未见这方面的记载,但可能《旧五代史》原来是有的,因为此书已散佚,今本《旧五代史》是清乾隆四十年时据《永乐大典》等几种古书拼编而成,篇幅约是原书的十分之七八,也即有原先的十分之二三未能收齐,散佚了。

五代周太祖郭威的神奇事迹有:

帝尝昼寝,有小虺(hui,毒虫)五色,出入颧鼻之间,后遽见愕然。在太原时,有神尼与帝同姓,见帝,谓李琼曰:“我宗天上大仙,顶上有肉角,当为世界主。”……所居官舍之邻吴氏,有青衣佳娘者,为山魈所魅,鬼能人言,而投瓦石,邻伍无敢过吴氏之舍者。帝过之,其鬼寂然,帝去如故,如是者再。或谓鬼曰:“尔既神,向者客来,又何寂然?”鬼曰:“彼大人者。”由是军中异之。(《旧五代史·周史·太祖纪》)

又记载郭威消灭河中李守贞的战前,梦河神告曰:“七月下旬,上帝当灭守贞之族。”收复河中后,“城中人言,见帝营上有紫气,如楼阁华盖之状。进军澶州时,“是日旭旦,日边有紫气来,当帝之马首。”更神奇的是,此前郭威留守邺都时,政迹卓著,一方晏然,于是:

一夕,在山亭院斋中,忽有黄气起于前,上际于天,帝于黄气中见星文,紫微、文昌,烂然在目。既而告之星者曰:予于室中见天象,不其异乎?”对曰:“坐见天衢,物不能隔,至贵之祥也。”翌日,牙署中有紫气起于幡竿龙首,凡三日。

五代十国中,五代属于正宗,所以后周太祖郭威是真命天子,有神异的记载;十国是僭伪,因而出身下层的国君虽然称帝,《旧五代史》并无神奇故事相附。《新五代史》的作者是大作家欧阳修,他是儒家,当然严格遵照孔夫子的教导,不语神怪,所以这方面一无记载。

宋太祖赵匡胤按例也有生时异兆:“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又尝与韩令坤抟(tuán,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室中,雀斗户外,因竞起掩雀,而室遂坏。”后二则故事,意谓吉人自有天佑。又说他曾得高人指点:“(五代后)汉初,漫游无所遇,舍襄阳僧寺,有老僧善术数,顾曰:‘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宋史·太祖本纪》)此则上节已引及。

其弟宋太宗赵光义也是平民出身,后因母亲的约定而继兄为帝,兼因他“烛光斧影”,有杀兄夺位之嫌,所以也有神异故事,以证明他也是生而高贵的大人物,而且还借他母亲的口中说出:“梦神人捧口以授,已而有娠,遂生帝于浚仪官舍。是夜,赤光上腾如火,闾巷闻有异香。”“帝幼不群,与他儿戏,皆畏服。及长,隆准龙颜,望之知为大人,俨如也。”(《宋史·太宗纪》)

《明史·太祖纪》记载朱元璋出生时,其母“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照例也曾遇到奇事。他为皇觉寺僧时,曾“游食合肥。道病,二紫衣人与俱,护视甚至。病已,失所在。”又曾求神帮助。元军进攻郭子兴时,“太祖时年二十五,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他因神的启示而加入郭子兴的义军,共举反元大业。世传朱元璋的相貌奇丑,还有流传的图画可资证明,但此则誉其“姿貌雄杰”,措辞极为含混。

以上摘录的内容,五光十色,犹如流民皇帝的神奇故事大全,情节颇为生动,犹如志怪小说。这在先秦时代是没有的,因为各类君主都是贵族之后裔。西汉以后,东汉、三国、晋、唐的开国皇帝,除刘备和唐太宗之外,无此类描写,因为他们都无此必要。南朝除梁以外,宋、齐、陈和北朝的魏、周,隋、宋、明诸朝的开国皇帝,史书都有此类记载。少数民族的辽、金、元和清的开国皇帝也有此类记载。这是封建时代天命论的一种表现。可见,并不只是流民皇帝,其他开国皇帝,只要自感出身的底气不足的,都用神迹为自己的定鼎造舆论,渲染天命的根据。第二代皇帝,除了唐太宗和宋太宗这样有抢班夺权嫌疑的之外,一般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除了帝王之外,中国历来即有伟人、天才和杰出之士“生有自来”的种种流传说法。如清代梁章鉅《归田琐记》(卷六)说《四库全书》的主编纪昀(晓岚)是女身火精转世,而且“耳上有穿痕(带过耳环的痕迹)”,“足甚白而尖(缚过小脚的痕迹)”,“公常脱袜示人,不之讳也。”比纪昀早的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金圣叹,当时即盛传他是神仙转世,连文坛领袖钱谦益也对此深信不疑,还特撰一文予以介绍和赞美。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这些当然都是无稽之谈,古人相信迷信,是缺乏科学知识的缘故。但今人也有此类传说,如郭沫若在《我的幼年》中,也介绍说他自己是母亲梦到天上豹子奔来而出世的。这是讲他母亲生养他时,恰好做了这个梦,并不是宣传自己是豹子投胎。另有《徐志摩文集·西湖记》记载:

昨夜(指1923年10月15日夜)散席后,又与适之(胡适,字适之)去东亚书局,小坐,有人上楼,穿腊黄西服,条子绒线背心,行路甚捷,帽沿下卷——颇似捕房“三等侦探”,适之起立为介绍,则仲甫(陈独秀,字仲甫)也。彼坐我对面,我谛视其貌,发甚高,几在顶中,前额似斜坡,尤异者则其鼻梁之峻直,歧如眉脊,线条分明,若近代表现派仿非洲艺术所雕铜像,异相也。(1923年10月16日)

这便是著名诗人、作家、艺术理论家徐志摩笔下的大名鼎鼎的曾任《新青年》主编、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的外貌。他借用古人常用的“异相”一词,并没有宣传神秘文化的意思,而是这位浪漫诗人徐志摩对他久仰而又初见的著名政治家和学问家陈独秀的外貌的出色描写。

本书的上述关于流民皇帝的摘录,都从正史中来,也因这些记载虽然荒诞不经,但想像力丰富,可供读者当作文学作品欣赏,一开眼界。其中司马迁《史记》描写刘邦的神奇故事,是首创之作,他在《扁鵲列传》、《日者列传》(惜已失传)、《龟策列传》等多篇传记中都记载了不少传奇故事,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继《史记》之后的二十四史中的不少著作有此类记载,而且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等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也受到《史记》的很大影响。

当前,风行世界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英国儿童经典小说《哈利·波特》和《魔戒》三部曲等等,都是这样想像力丰富的描写神奇事物和人物的文学作品。中西方古代也都有这样的作品,记载流民皇帝神奇故事的传记,实也可看作是这样的作品。当然我们没有手段可以证明这些故事都是虚假的和编造的,也说不定以前曾经发生过,或部分发生过。

①章含之《谁说草木不通情·老梨树的故事》,《风雨情》第251—25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

②《柿子树的故事》,同上第257—258页。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