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百兽君王老虎

作者:蔡振兴    更新时间:2014-01-22 11:03:47

百兽君王是老虎

在距今约三百万年的更新世晚期,哺乳纲猫科动物的健硕个体中特化出一个种族——老虎,并在不同的生态环境里衍化出八个亚种:孟加拉虎、里海虎、巴厘虎、苏门答腊虎、印度支那虎、爪哇虎、华南虎、东北虎。

老虎的诞生为动物王国注入了一股狞猛之气,并雄踞百兽君王之位。明朝李自珍说:“虎者,山兽之君也。状如猫而大如牛,金质黑章,锯齿钩爪,须健而尖,舌刺如锉,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立秋虎啸,仲冬始交,产二至四仔,食獐、猪、兔、羊,其搏物三跃不中则舍之。”简洁地写尽其性状生态。

虎中之王是东北虎,长三米,重六百斤,那长达十厘米的虎爪蜷伸自如,锋利如刀,捕猎食物时怒张开来如一排匕首,抓人后背,可切开动脉、静脉,可令被猎者腑脏坠地,连浑身涂满松脂且粗糙坚硬得如铁甲的野猪皮,也能被虎爪撕开。老虎是大力士,报上曾披露过有关东北虎力气的记录:一头东北虎叼起一家饭馆后院里的一袋重达二百六十斤的猪油,主人惊呼时,它竟叼起袋子跳越二点八米高的栅栏逃跑。有一只东北虎咬死一头六百一十四斤重的黄牛,往树木丛生的山坡上拉了三公里,一条牛腿因夹在两树之间而被它拉得断裂,这该需要多大的力气。有一个骆驼队夜行于山路上,林中冲出一只东北虎竟拖走一匹骆驼。东北虎的游泳技巧和耐力可与北极熊比高低,它能游过波涛汹涌的黑龙江。

老虎头大而圆,虎视眈眈,相貌堂堂,加之它额上那“王”字形斑纹,俨然一副兽中王者之相。中国人虽然“谈虎色变”,但并不影响人们对老虎的审美感情。过去民间为男婴讨吉利,就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汉代有虎贲中郎将,宋代的军机办公厅名曰白虎堂,都有借虎壮威之意。“虎背熊腰”赞美躯体之魁伟;“生龙活虎”赞美精力之充沛;“藏龙卧虎”赞美人才之荟萃;“龙吟虎啸”赞美声音之壮美;“龙骧虎步”赞美气度之不凡。

老虎——是大自然创造的一种辉煌的生灵!

刊《安庆日报》


查姆巴瓦食人虎

世界上已知吃人动物有狮、虎、鳄、蟒、熊、鲨等16种,其中老虎吃人知名度最高,正所谓“东山的老虎要吃人,西山的老虎也吃人。”1967年,尼泊尔北部的查姆巴瓦出现了一只也许是世界上已知的吃人最多的老虎,5年中先后咬死和吃掉426人,闹得人心惶惶,引起当局注意。猎人们紧追而不可得,专家们对老虎吃剩的残肢进行分析,他们认为老虎食谱广泛,吃人绝不是一种嗜癖,通常只有在下列五种情况下吃人。一是极端饥饿,就饥不择食;二是生存环境里缺乏水源,其血液含盐量增高,就易于把人当“甜食”吃掉;三是人在林莽地带弯腰劳作,老虎把人当作一般四脚兽而扑食之;四是一些人掏走或杀死虎崽而母虎疯狂报复;五是一些因搏斗致残或机能衰退的老年虎也喜欢吃人,因为它无力与猛兽争食,即便追一只兔子也要比吃人费力得多。专家们众说纷纭,但是一只老虎5年中咬死吃掉426人,总是找不出像样的解释,只能无奈地宣布这是老虎家族里的恶魔。虽然老虎受到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保护,各国也有对老虎的保护计划,但对这只查姆巴瓦食人虎自然是格杀不赦。

查姆巴瓦地区的人自然谈虎色变,猎人们也时刻把它放在心上,必欲杀死而后快,以求得一个地区的环境和平。一天,这只作恶多端的食人虎终于被猎人发现,起因是猎人发现一堆树枝,翻开一看,树枝下有吃剩下的半个人体。聪明的猎人分析,食人虎自感谋食不易,这是它贮备的食物。于是猎人们在四周值班,隐蔽起来,轮流守候,两天后,食人虎出现了,自然死于猎人猛烈的乱枪之下。检查虎尸,发现这只恶虎并非威猛无比,而是断了半截尾巴,瞎了一只眼,犬齿全部脱落,它完全成了猛兽中的弱者。一个专家验过虎尸后感慨地说:“人类在猛兽面前的自我保护力实在是太脆弱了。”

刊《安庆日报》


老虎的婚姻

“嗡呜——”的虎啸之声穿透力很强,它能使空气振动、树叶微颤、百兽心寒。虎啸不是老虎在发威,而是雌老虎在发情期间求偶的叫声,因为山高林密,老虎个体数量少,遭遇概率低,只得通过叫声发出信号。雌老虎啸号三天,如果没有雄虎应召,只得垂头丧气地错过发情期。

雌虎发情期的性烦躁体征特别突出,它冷淡食物,喜好活动,常常仰卧,伸展四脚,打着响鼻,狂呼乱叫,一旦雄虎应召前来,即成良缘。雄虎初来乍到,面对陌生的异性,不知如何办才好;而雌虎则主动在雄虎跟前趴下,偏开尾巴求配。雄虎如梦方醒,跨上雌体,咬住雌虎颈皮交配,完毕后绕雌虎转几个圈儿后离开,双方各自相忘于深山老林。

雌虎的妊娠期为102天,通常产二至四仔。雌虎第一胎成活率低,一则缺乏做母亲的经验,脐带咬得过短,幼虎易得破伤风而夭折;二则年青雌虎母性弱,不太喜欢哺乳,甚至有远出谋食而三四天不归者,使幼虎饿死。一般三胎后的雌虎母性成熟,在下崽前,窝址选得好,洞内絮物柔软,哺乳勤谨,照顾周到,如发现有干扰环境者,雌虎即另选安全的洞穴,然后叼起虎崽子搬进新房。此时的雌老虎是真正凶恶的“雌老虎”,它**多疑,对于它认为威胁虎崽安全的动物包括人类,一律咬死。如果有谁从老虎洞里抱走小老虎,那么四周将有许多动物要遭殃,它用咬死动物来发泄其悲哀和愤怒。

虎崽子13天后开眼,并开始长出乳牙。20天后眼球由浑浊而变得明亮有神采。一个月后身上的黑色条纹清晰,如一只大虎斑猫,初步显出小老虎的威势。幼虎喜食灰石、泥土,以补充体内微量元素的不足。幼虎如果从断乳期开始驯养,它能表演种种节目,还能与人类及兽友和谐相处。

刊《安庆日报》


老虎谋食

老虎是世界上著名的16种吃人动物中的一员,有“东山的老虎要吃人,西山的老虎也吃人”的恶名,但在食草动物丰富的环境里,老虎是不主动攻击人类的。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老虎保护计划负责人彼德·杰克逊,曾在森林中看到一只老虎坐在草地上用前脚赶苍蝇,相距仅10米,杰克逊做好防护准备后,故意和伙伴大声说话,以引起老虎注意,但它不理不睬,证明这只老虎在这个生态环境里过着“酒醉饭饱”的生活。美国野生动物考察家勃兰登夫妇在印度卡哈自然保护区里多次与老虎相遇,未发生过老虎扑咬人的记录。但老虎确实要吃人的,如尼泊尔境内的“查姆巴瓦食人虎”,在四五年间咬死咬伤436人。印度有只“朝戈尔雌虎”,5年中咬死咬伤64人。老虎吃人主要是在极端饥饿、缺乏水源、发情期无配偶、幼虎被偷等情况下发生的,人在佝腰劳作时也易被老虎当四脚兽吃掉;再就是年老、有病、缺齿、决斗致残的老虎也喜欢吃人,因为吃人比吃别的动物容易得多。

老虎谋食通常使用埋伏偷袭法,勃兰登在印度郎萨姆帕国家自然公园里拍摄到一组电视镜头——一只印度支那虎埋伏在河边草丛里,耐心地盯着小河。不久,一个鹿群来河边饮水,支那虎紧贴地面悄悄地向鹿群靠近。一只大母鹿刚喝了一口水,就高仰起头,翕动着鼻子,它闻到了不祥的虎味,立即发出“呦呦”长鸣,但是来不及了,支那虎腾空跃起,冲向逃散的鹿群。一只幼鹿掉进河里,支那虎迅即下河咬住幼鹿,按在水中待其窒息,然后叼起来,爬进草丛里享用。老虎喜食偶蹄兽,最喜欢吃狗肉,这可能与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世代为敌有关。老虎把吃剩的兽肉用草盖好,饿了再来吃,而吃人之后则丢下残肢逃跑,好像怕人会报复似的。在食源不足的情况下,老虎像逃难中的慈禧太后吃窝窝头一样,降低生活标准,也吃鸟、鼠、鱼、鳖,甚至于拍打些蚂蚱嚼嚼解馋。

刊《安庆日报》


虎性与虎画

俗谚云:“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画猫重柔态,画虎重威猛,而这威猛则来自其骨相、神魄、气韵,但野生状态下的虎性是难以撞见的,所以画虎的人很重视虎性的收集。野生老虎常规寿命10年,人工豢养的老虎可活上20年。西伯利亚虎最大,约有250公斤,东北虎次之,苏门答腊虎最小,约100公斤左右。

苏门答腊虎斑纹密集,西伯利亚虎斑纹最少,这是适应地貌繁简的一种获得性遗传。老虎在黑暗中的视力比人类强6倍,而且能辨别出色彩,这是适应晨昏夜间活动的一种天赋。老虎身长与尾巴的比例是1:0.5,虎尾不是点缀品,是奔跑、扑咬的平衡舵。老虎扑咬很有一点“程咬金三板斧”的冲劲,其势凶猛,但三扑不中而弃之,很少纠缠不休。老虎的势力范围在65至3200平方公里内,这么大的弹性空间是由于自然界猎物分布稀密度悬殊决定的。

茹毛饮血的老祖宗必然与猛虎作过搏斗,商代青铜器上已有虎形纹饰,战国时代的虎符已是熔铜铸塑了。西汉人卜千、秋墓室壁画上的老虎,已经显出张牙、舞爪、扬尾的狞猛气势,屈原也有“魂兮归来,虎豹九关”的充满文学意象的咏叹。东汉墓室画砖上有“高山虎啸”、“草莽虎奔”的写实虎画。云冈、龙门、敦煌的石窟壁画中,“舍身饲虎”是常见的绘画命题:7只嗷嗷待哺的幼虎围着干痩待毙的母虎,此时释迦牟尼舍身饲虎,救活母子虎而成佛。这佛教神话也是后世信徒们购动物放生修德的由头,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大自然生态的作用。当年武松打虎是英雄,现在谁打死老虎则是犯法的,当然是指偷猎牟利者。

一从人类审美后,画笔千古绘到今。二十世纪风云际会,画虎名家迭出,张大千为画虎而养虎,其虎画出神入化,价值万金。徐悲鸿画马之余旁骛老虎,其卧虎图雄浑酣畅,亦为传世名作。何香凝画虎侧重虎气虎威,表达了一代革命家的英雄虎胆、猛志固常在的意绪。

刊《安庆日报》


谈古说虎

老虎头大而圆,金地黑纹,毛色灿烂,其相貌是哺乳兽中最体面的,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古以来人们就畏虎、敬虎,“虎为兽长,亦曰山君”之誉。老虎是力量与孔武的象征,《诗经·鲁颂》中用“矫矫虎巨”比喻勇武之巨。《庄子·盗跖》篇中说:“疾走撩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以此形容战争中九死一生的艰险。古人还把探老虎洞比喻成勇敢的极致,李白在《送羽林陶将军》诗中说:“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表达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情。

古人把老虎当成崇高的审美象征,喜欢用虎设喻,以示威武。《尚书·牧誓序》中有“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虎贲者虎奔也,如虎之奔走逐兽,言其勇猛莫敢当也。汉朝设虎贲中郎将的武官职称,有借虎壮威之意。陶宗仪亦有诗云:“天威咫尺黄金阙,虎拜三千白玉墀。”很有点天子天威臣子虎威的气象。历来把骁将喻为虎将,军队大本营的帐幕称虎帐,古诗中的“虎帐夜谈兵”给人一种运筹帷幄、兵气凛冽、戎马倥偬的意绪。《水浒传》中高俅的议事厅堂叫“白虎节堂”,便有借虎生威之意。信陵君救赵故事中有“虎符”一节,这是我国古代调兵用的凭证,虎符是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右半存朝廷,左半给统兵元帅,皇家调动军队时,传令官必须持虎符来对合验证。

古人很看重“虎变”一词,因为老虎的形态越变越好,虎仔毛色如猫,两眼浑浊,长到后来,毛色有光泽,纹章清晰,虎目炯炯有神清澈有光,谓之虎变,很有点黄毛丫头越变越好看的意思。孔颖达赞扬那些初时平庸的后起之秀为“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李白在《梁甫吟》中说:“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这是对大器晚成者的感慨。老虎虽有“虎视眈眈,旁眺八维”的威势,但它是一种很自重的动物,平时表现出“鹰立似睡,虎行似病”的状态,这是蓄势,而一声虎啸,则将森林中的百兽吓得屁滚尿流。

刊《安庆日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