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寡妇道:“老祖用您就说吧,走什么路我们全都跟着。就是赴汤蹈火,我们也绝不后退。”
佘太君说:“媳妇们!这条路并不是让你们去厮杀,这条路乃是辞朝,保住全忠全孝之路。”
众寡妇急问:“老太君!怎么个全忠全孝呢?”
太君说:“看起来咱们老杨家的全盛时期已经过去。当今皇上今天听信馋言,不顾老杨家对朝廷的汗马功劳,要杀王兰英,明天就可能听信馋言要杀老杨家另外的人。现在急流勇退,咱们老杨家还能保住忠于朝廷的名声。辞朝乃是全忠。”
“这一次辞朝之后,咱们全家老少均回西宁老家。咱们叶落归根,到西宁守住老杨家的祖坟,迫念老杨家祖先的风范,以后再设法把山后火塘寨的坟墓都迂回西宁,咱们慎终追远,时刻不忘老杨家的祖圳。这就是全孝。媳妇们,你们想想我说的对吗?”
众寡妇一片声说:“对!老祖宗想得周到,我们愿跟随老祖宗一起回西宁。”
佘太君说:“好,既然大家都同意,咱们就先作准备,然后在适当时候,再行辞朝。”
众媳妇们说:“悉听名祖宗调度!”
佘太君说:“既然如此,穆桂英,你过来!”
穆桂英忙到前边,问, “太君有何吩咐,孙媳自当照办。”
佘太君说:“咱们要回西宁,须得有人去打前站。第一,须得事先把吃住安排妥贴,要不然,我们回去,免不了会手忙脚乱,惹人耻笑;
“第二,咱们西宁的祖坟,虽然每年都派人回去修缮、添土,但是这一次是我们全家回去,到得西宁后,必须祭祖,所以也得安排妥贴。
“桂英,命你带排风,再领五十名家将去打前站,把上述两件事情办好。你可能办到?”
穆桂英忙说:“老祖宗放心,孙媳一定办妥。”
佘太君说:“桂英!排风!你们把这两件事办老之后,就到陕西凤翔府等侯我们,在那里也把全家的食住安排好。”
穆桂英和杨排风齐声答应:“是!”
当天,杨排风亲自挑选了五十名既老成、又能干的家将,整顿好了行装。第二天五更即饱餐早饭,拜别佘太君和众长辈,出了杨府。
穆挂英和杨排风在府门之外上了战马。她们临行之前,不由得抬头看了看天波府的门楼,眼里含着一股热泪,心中存着一片惜别之情。
天波府乃是宋太祖赵匡胤感念杨继业老令公父子为保大宋建立的功勋而修建的,虽不如皇宫大内雄伟壮观,却也修建得楼台亭阁,应有尽有。穆桂英和杨排风都在这府内住过数十年。现在要舍此他去,依依惜别之情甚浓。
穆桂英和杨排风带着五十名家将去了之后,佘太君就在修写辞王表章,然后上朝里给了哲宗皇帝。
哲宗皇市接了佘太君的辞工表章,看过之后,知道糸太君要辞王他去,乃是因为王兰英的事情,心情不畅。他想,不要看你杨门只剩下了女将,可我也不能放你们走。有你杨家在朝,可以给我支撑半边天下。于是就把表章留下不发,也不表示态度,就象没有那回事儿一样。
佘太君第一道辞王表章上去,等了几天,没有消息,于是又写了第二道辞王表。哲宗仍然没有表态。佘太君又写了第三道辞王表章。等了几天,仍然没有下文。
佘太君一连上了三道辞王表章,天子都没有表态,太君想:看那意思不愿意放我老杨家离开朝廷,还有一点君臣之义。虽然如此,我也不能继续留在朝内。伴君如伴虎,没准儿什么时候,你又听别人一面之词,我老杨家可受不了。你不放我走,我也要去。
这一天正是三月十四,到了晚上,佘太君把全家老少都叫到上房,告诉众寡妇说:“媳妇们!明天乃是三月十五,天子和满朝文武要到太庙给本朝历代天子的龙牌上香。我要到太庙,当着满朝文武官员在历代天子龙牌之前,坚决辞朝。天子无奈,一定会应允。柴郡主、张金定、李翠屏,你们今天晚上全家都要动毛收拾细软之物,装好车辆。然后把你们各自的官服叠好,摆正,上附各人的姓名,连同金印,俱都送到二堂。等到明天五更,你们就带领车辆,出西门到十里长亭等候我。我到太庙辞朝之后,即去和你们会合出发。”
这些寡妇太太们听了老太君的话,知道是太君狠了心,非走不可啦,于是全都回到自己房中,收拾细软衣物和金银财宝。车辆不够,又派人到外边雇用。这—晚上全府的上下人等,俱都没有睡觉,装好车辆。
等到三月十五天明之后,在杨府门前大小车辆有一百多辆,小轿有三十多顶,还有家将们骑的马匹,摆出去足有一里多地。
余太君命令张金定和八姐、九妹:“你们带领全家人等,出发到十里长亭等待。”
张金定等答应出发不提。
且说佘太君乘轿来到午门,下轿之后,由两名丫环搀扶;杨彩风下马,跟在佘太君身后保护,上了金殿。
这时,金殿之上,哲宗皇帝升坐宝座。满朝文武,侍立两旁。
佘太君急忙上前施礼,并说:“佘赛花参见我皇万岁!万万岁!”
哲宗皇帝忙说:“太君平身,一旁赐座。”太君说:“谢座!”
这时,哲宗皇帝看着佘太君感到诧异。他想:佘太君以前上朝,仅都是穿戴凤冠霞帔。她穿的袍服名叫万寿袍,乃前皇所赐,她手拿的龙头拐杖,也是前皇所赠。她手持龙头拐杖上殿,可以见皇上不跪。今天太君却改了打扮,只见她雪白的头发绾成发髻,黄续子包头,身穿一般的百寿袍,也就是说今天太君穿的乃是便服。再看在太君的左边那名丫环,手里提着一个包袱,右边那么丫环,代太君拿着龙头拐杖。往太君身后观看,站着一名小姐,—身短打扮。
哲宗虽然感到诧异,但由于要到太庙去进香,就没有细问,说:“太君!今天乃是参拜太庙之日,太君偌大年纪,还想着去参拜先皇灵位,有劳了!”
太君忙站起问答:“参拜太庙,乃臣应该应分。”
哲宗说:“好!大家俱已到齐,我们就起身吧!”
当时的太庙,修在宫内御花园中,皇上下殿上了车辇,其余文武百官俱都步行,时间不大就到了太庙。进到大殿之中,只见正中,供奉着先皇的灵牌,第一位就是太祖赵匡胤,第二位乃是太宗赵匡义,第三位是真宗赵恒,下边乃是四帝、五帝、六帝,六个牌位。哲宗皇帝首先进香,其次是各家王爷、侯爷,再其次才是五府六部的官员,俱各进香参拜完毕。佘太君站在大殿正中想起了往事,不禁百感交集,珠泪盈眶。她想:当年赵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基坐殿,建立了大宋。后来河东刘三造反,宋朝无人可敌,三道旨意,把我杨家请进汴梁。当时金刀杨令公杨继业带着七郎八虎八个儿子,平定了河东,二下南唐;大辽又和大宋作对,杨六郎镇三关,杨宗保征西,杨文广征南,十二女将征西,杨怀玉扫北,杨世瀚锤镇里维国。我老杨家世代保宋,创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但是,我老杨家,代代都被奸臣陷害,如今杨府只剩下众位女将,却又太子出来和杨府作冰才落得发皇榜海捕王兰英,罚年俸摘除御赐匾。想到伤心处,老太君不由得泪流满面。口个不说,心中默念:先皇啊,先皇!非是老臣我保国不到底,实乃是事不得已,我才来辞别先皇之灵,上表辞王,还望先皇在天有灵,不要苛责老臣。想到这里,太君擦干眼泪,转过身来,面冲哲宗跪倒,口 称: “我皇万岁!老臣我有本章上奏。”
哲宗更感诧异,忙说:“太君,今天乃是太庙进香,老 太君有本,还是回到金殿再说吧!”
余太君跪地不起,从袖口中拿出一份表章,双手捧上,
说:“还望万岁恩施格外,一览老臣的表章。”
哲宗无奈,只好把表章打开观看,原来是第四道辞王表。哲宗览毕,说:“老太君!你乃我宋朝开国老臣,年轻之际,南征北战,铠甲披在身,南北扫烟尘,渴饮刀头血,睡卧马鞍心。如今您老人家上了年纪,应该在京城亨荣华,受富贵,想不到您却要辞朝回归故里。朕已接到您三道辞王表,我都末准。这是第四道道王表了,朕我是依然不能允准呀!老太君,现在为先皇灵位进香已毕,您还是回府休息去吧!”
佘太君听哲宗如此言语,心说:我今天是去意已决,岂是你几句话可以打发走的?大君在天子面前,跪而不起。说:“我主万岁!非是老田我固执辞朝,实在是我杨府现在但剩女将,而且全都老弱不堪。一旦朝廷有事,老杨家已是无能为力。如再赖在京城,吃拿朝廷俸银,已是无功受禄,老身全家寝食不安。还求主公恩准,放老臣全家去吧!”
哲宗皇帝已从太君话中听出不满,但是,他也考虑;倘若真准太君辞朝,诚恐;第一,在京城引起骚动。因为京城呼、杨、郑、高四家,俱是开国元勋,一向荣辱与共.朕前要杀王兰英,继之摘掉无佞天波府的牌匾,现在再准其辞朝,恐怕呼、郑、高三家不满;第二,倘若朝廷一旦有事,杨府虽都是年迈寡妇,却仍然成名素著,是朝廷的依赖。所以他思来想去,最后还是不准太君辞朝。
佘太君心想,我是去意已决,全家都己离去,如今皇上执意不准辞朝,这可怎么办?难道还能把全家人等再从十里长亭招回来不成。佘太君急火上攻,她已是百余岁人,一口气上不来,就感到脑袋一昏使向后晕倒。两名丫环和杨彩风急忙在后扶住,让太君坐在地上,轻轻呼叫捶揉。
满朝文武官员看见太君晕倒,俱都围过来观看,呼唤。
哲宗皇上一看,也感到心中难过。忙跪在太君面前,口中不住念叨:“老太君!你看这是怎么说的,你们杨家为朝廷屡立战功,朕实乃舍不得你们离去呀!想不到老太君竞然如此想不开,急得昏了过去。这便如何是好?”
要知佘太君性命如何?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