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太君全家离汴梁 兰英主仆陷潼关(1)

作者:黄秉刚    更新时间:2013-08-30 16:03:02

且说余太君辞朝不准,一时急火攻心,竞然昏晕过去。

哲宗皇帝感到过意不去,上前探视,说:“老太君你这是何苦呢?你们杨家历代在朝,忠君为国,曾立边无数功劳。如今你辞朝要去,朕怎能舍得?惊不批准,本是一片好心。唉!想不到老太君竟然如此想不开,急得晕了过去。朕要早知你能如此,也就准你辞朝了。”

你说巧不巧,正赶上哲宗说这句话时,偏巧佘太君苏醒过来。她听哲宗说:“朕也就批准了!”急忙从地上爬起立  跪倒在地说:“谢主隆恩!”

哲宗皇帝一听:“这……”

佘太君一看,皇上要往回拉,忙说:“我主万岁!君无戏言!还望我主话符前言!”

哲宗听了,知道无法挽回了,只好说:“既然如此,朕批准你辞朝就是!不过,请太君回府,择日朕当亲去你府,为你全家饯行。还望太君在京城再盘桓数日。”

佘太君想:“我呀!拉倒吧!有道是夜长梦多。再说,我全家已出城在十里长亭等侯,我岂能再等你饯行。忙说:“万岁爷!既然已批准老臣辞朝,老臣就不再等了。不瞒我主说,我已命全家动身,现在十里长亭等候老臣出发。”

哲宗再三挽留。

太君说:“主公!老臣去意已决。现在天波府门已经封闭,二堂之上摆有我家各辈人等的宫袍履带和黄金宫印,还请我主派人前去启封,收取。”说著,太君又从丫环手中接过包袱和龙头拐杖,论  “万岁!这是老臣的官服、侯印和龙头拐杖,请万岁爷收回。”

太君说完之后,跪地给皇上磕了几个头,站起身来,扶着丫环就往外走,杨彩凤紧随身后。

哲宗皇帝忙吩咐随身太监,速于午门外御河桥旁备酒。皇上亲手给太君斟了三杯御酒,以示饯行。众文武均和太君道别。饯行己毕,太君上轿,彩风上马,出西门直奔十里长亭和全家会合去了。

哲宗皇帝也吩咐散朝,起驾回宫。众文武俱都黯然神伤不提。

且说翰林院大学士刘恒和右殿将军刘化本是叔伯兄弟。他们的祖先乃是河东刘王。大宋初期,河东刘王造反,赵匡胤旨命杨家将征灭。因而刘家后代牢记这桩仇恨。刘恒给赵佶出主意到杨家调戏杨彩风,就是存心离间大宋朝廷和杨家的关系。如今他们见杨家全家离京要回西宁,十分高兴。刘恒把刘化找到他的府里,兄第二人坐在密室里谈论。

刘恒说:“兄弟,不是哥哥我夸海口,是我赂施小计,就让大宋朝廷和杨家发生嫌隙。佘太君辞朝,带领全家回西宁,大宋天子就等于失去了左膀有臂,没有了依靠,这对我们将来起事有很大好处。不过,让老杨家平安回到西宁便宜了他们。”

刘化说:“依哥哥的意见,该当如何?”

刘恒说:“杨家女将今番回归西宁,一定心灰意懒,倘若我们派一得力能手,在途中出其不意,截杀杨家女将,定能得手。这样,一来防杨家东山再起,二来也报了杨家平定河东之仇。”

刘化说:“哥哥高见,兄弟舍下正好有两个护院之人,人称姚家二猛,哥哥叫姚天栋,弟弟叫姚天震。他们乃是兄弟我的心腹之人。我命他们二人带领家将五十名,俱都乔装改扮,随后追杀杨家女将,你看如何?。”

刘恒说:“好,你告诉他们二人,一定要见机行事。战暗杀均可。但不管得手与否,均不许泄露真情。”

刘化说:“我知道了。”

刘恒又说:“还有,除派姚家二猛追杀之外,还安派人到磨盘山、麒麟峪通知刘文灿和李龙、李虎,要他们在杨家通过时截杀。总之,务必杀掉杨家全家。”

刘化说:“好,谨遵哥哥之众请你放心。你就等着看那个老婆子的人头吧!”

不说这兄弟二人暗布阴谋。且说佘太君的大轿在前,丫环的小轿紧队杨彩凤骑马押后,不多时出西门来到十里长亭,和柴郡主、张金定、李翠屏、八姐、九妹等人会合在一起。佘太君把皇上批被辞朝的经过说了一道,然后全家启程。一百多辆大车,三十多乘大轿、小轿、一齐起动。家将们骑马前后卫护,(奇*书*网^.^整*理*提*供)杨彩凤骑战马来回游动。彩凤知道,她的那些祖奶奶、老奶奶、奶奶们惧都年纪高迈,只有自己年轻,身负保护全家之责。尤其是殿下赵佶在我杨家吃了亏,皇上要斩老奶奶王兰英,又被杨开胜劫法场救走。他的谋士刘恒必然从中使坏,看来这途中一定不会平安无事。所以她时时不敢有一点松懈。

这一天,车马大队来到洛阳地界。五色将晚,行到一个大镇甸叫吉祥镇。这个镇甸约有五六百户人家。镇中一条大街,街上商号饭馆、旅店应有尽有。在大街中间有一座高升客店,这座店房前后三进院套,并有专门存放车马轿的地方。彩凤看这里不坏,忙命家将前去联系住宿。店房掌柜一看,这么多人,这么多车马轿,能做一笔不小的买卖,忙命人动员别的旅客往一块归并,给杨家腾出来两进院子。大家忙乱一阵之后,车、马、轿、人俱都安排妥当。

彩凤心细,把家将的首领叫在一起,吩咐他们把载有细软的车辆集合在一起,并轮流派人值班看守,不得疏忽。家将首领一一答应,自去安排不提。

且说杨彩凤主动承担起路途中的一切事务,有不明白之处,就向八姐、九妹请教。这三位老少姑奶奶都是热心肠。她们招呼着给各房的太太、老太太、奶奶、老奶奶们开过饭店,|Qī|shu|ωang|大家俱都安静下来,那时候都是点油灯,晚上没事都要早睡。就在大家准备上床睡觉之际,忽听店房门外一阵大乱,“叭叭叭”店门被打得山响。

彩凤听了,不知店外来的是什么人,她马上抽剑在手,推屋门,要往外走。八姐、九抹刚才睡着了,这时突然惊醒,忙问,  “彩凤,怎么啦!发生了什么事?”

彩凤说:“店外有人高声叫门,听着来人不在少数。不知是什么人?我到角门去看看。”

这时店家已经都睡了,忽听如此叫门,不知出了什么事,急忙都穿衣起来。掌柜的跑到门边,向外问道:“外边什么人叫门,你们是干什么的?”

就听门外人蛮横地说:“快开门,干什么的,你开开门就知道了。”

掌柜的一所,只好把门打开,往外一看,把掌柜的吓了一跳。就见门外站着好几十名军兵打扮的人。为首的一人冲掌柜的怒喝:“你们干什么啦,我们叫了半天的门,你们才开?”

掌柜的连忙作揖打恭地说:“老爷,我们都睡觉了,听见叫门,就赶快起来了。”

为首的军兵说:“告诉你,我们是潼关来的。我们潼关的副元帅带着五百军兵从边关到汴京去办公。行到此处,天色已晚,我们要在这里过夜,快给腾出几间房子来。”

掌柜的忙说:“啊呀,我的老爷,小人的店房里都住满了,没有房子。”

那为首的军兵把眼一瞪:“胡说,我们是给皇上办事的,你敢说没有房子?没有房子让别人给腾一腾!”

这时众军兵也帮虎吃食,咋咋唬唬地说:“他妈的,快点腾,慢了,小心把你抓起来,治你个抗旨不遵的罪名!”

掌柜的说:“啊呀!我的爷!别说小店已经住满了人,就是不住人,您们五百军兵老爷也住不下呀!”

为首的军兵说:“好啦!这么办吧,你给腾出三间房,够我们副元帅和官老爷住就行。我们其余的弟兄在外边搭帐篷住。”

掌柜的一看,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答应下来,然后去给那批己住下的客人磕头作揖,求他们往一块并一并,好歹给这帮人腾出三间房来。

掌柜的忙过来说:“军爷!给您腾了三间上房,请副元帅进屋休息吧!”

为首的军兵忙派人去请副元帅和偏副众将。

杨彩凤在角门处把经过都听明白了。她知道镇守潼关的副元帅不是一般的将官。潼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处在河南到陕西的咽喉要道,地势险要,一边临山,一边临黄河,只有一条道路从关内通过,别无他路可通。今天这潼关的副元帅还带着五百军兵,深更半夜来到这里;他们要于什么?杨彩凤这里正想哪,忽听马蹄一片声响,原来是潼关的副元帅和他的偏将副将官都骑马来到店外。

“吁一”战马停住,众人下了战马。杨彩凤在角门里向外一看,就见为首的这个副元帅浑身上下穿了一身便服,头强大叶将巾,脑后一朵簪缨飘洒,肋下挂一把腰刀。往脸上看,他面似银粉,两道粗眉,一双环眼,颌下短短的须髯。旁边马童给他拉着马,马上挂着头盔甲胄的包裹,得胜钩上悬着一把三停大刀。在他身后,跟着偏将、副将有六、七个。

这个副元帅是谁?他到汴京干什么?原来潼关有两位大元帅,一正—副,乃是亲兄弟二人,哥哥飞刀将郭大朋是正元帅;弟弟金刀将郭金朋是副元帅。这兄弟二人使用两口大刀,威震一方。他们和刘恒、刘化互通声气,也和磨盘山,麒麟峪谋叛的大王有瓜葛,都有图谋不轨的打算。

这一天,他们接到朝廷刑部传下文书,说皇上钦犯王兰英和抢劫法场犯人杨开胜逃出京城,并把王兰英和杨开胜的长相描绘清楚。要各地关备注意逮捕。

郭大朋兄弟同时还收到刘恒从汴京来的信,说:太子殿下特别关心这两名犯人。尤其是那个叫王兰英的,过去曾在西歧国住过,现在逃出京城,很可能要回西歧。潼关是到西歧必由之路,你们一定要注意,拿获以后,火速押送京城云云。

郭家兄弟这些天来,除经常亲自在关门检查过往行人以外,还晓渝手下人等注意检查,不得玩忽职守,放过逃犯。

且说那一天,忠孝王呼延豹故意和刘化纠缠,并暗示平南王高捷把扬开胜送出西门。也多亏镇京大帅魏良臣和杨家有旧,故意把他们放出城来。

杨开胜背着王兰英,骑着战马跑出西门以后,不走大道,专走山村小路。这一天,来到一处山村之外,看看前后无人,勒住战马,下马把六奶奶王兰英从脊背上卸了下来。王兰英虽然武艺高强,但一来她已上了年纪,二来又折磨了这么半天,她从杨开胜背上下来以后,就倚着一棵树坐了下来。杨开胜说:“六奶奶!您老人家饿了吧!这里前后左右无人来往,您老人家在这里坐着休息,我到左近农家去讨些饭来,咱娘儿俩吃饱了好赶路。”

玉兰英说: “孩子!你千万小心了!不要让人家看出破绽。”

杨开胜说:“六奶奶放心!孩儿自然晓得!”

时间不大,杨开胜拿回来几个馍,一壶开水,两只饭碗。娘儿俩都饿坏了,一阵狼吞虎咽。吃饱喝足之后,娘俩才商量到哪里去避难。

杨开胜说:“六奶奶!我刚从山后火塘寨老家回来。干脆,咱娘儿俩到火塘寨去吧!”

王兰英说:“孩子!恐怕不行。火塘寨是老杨家的老家,谁都知道,官兵能不去那里搜捕吗?”

杨开胜说:“六奶奶,您说到哪儿去好呢?”

王兰英说:“这样吧,我过去在西歧为王,现在那里还有亲戚,不如咱们二人到那里去吧!”

二人商定以后,又由杨开胜到附近老乡家里去用身上的衣服,换来了两身农家衣服·又用王兰英头上的首饰换来一匹骡子。二人改装之后,尽量白天休息,晚上行路。走了好多天,才走到潼关。

王兰英知道潼关乃是重要关卡,要过潼关实在不易。他们在潼关城外呆了很久,都没有机会进城。正在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从大道上来了两辆大车,一辆装了一车于草,一辆装了一车粮袋。这两辆车都是重裁。潼关城卡建在山上,要进城乃是上坡道,大车行走特别费劲。

王兰英见此情景,灵机一动,忙对杨开胜耳语了几句。杨开胜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原来王兰英让他去和车老板说,可以把一马一骡借给他们拉帮套。车老板当然欢迎。车上有现成的帮套,把一马一骡套了上去,这时杨开胜告诉车老板说:“让我这位老奶奶坐到干草车上去吧!”

车老板自然不好反对。王兰英练过武艺,她踩着杨开胜的肩膀,借劲往上一跳,就上到干草上幼往草上一躺,下边根本看不见,剩下杨开胜一个人就好办了,他假装是跟车的,车前车后,张张罗罗,就这样混进了撞关城内。

进得城来,地势已见平坦,杨开胜扶着王兰英下了车,把一马一骡卸了套,送粮草的车各自去了。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