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浙江缙云仙都记(2)听雨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2-07 13:55:29

到了仙都,我和妻子几乎每天清晨在鼎湖山溪水旁做广播操、散步,面对青山绿水,吮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觉得非常舒适,忽然,下起了小雨,妻子从包中拿出了伞给我,她回旅馆休息去了。

  我却在雨中游兴盎然,撑着伞,悠闲自在地沿着溪水踽步而行。在雨中,绿油油的山被薄雾所遮,飘拂飞扬,呈现了飘然的诗情画意;不知名的鸟儿,清脆的啼叫声,涌动了,一片空灵;山涧中的流水,“哗、哗、哗”流淌着,演奏新春的旋律;鼎湖峰,像擎天之柱,把飘忽的云雾,把山涧的流水,把清脆的鸟声,全揽在脚下。鼎湖峰,像位指挥,巍然鼎立地指挥着春潮勃勃的乐曲,飘浮的青山、嘹亮的鸟鸣,“哗、哗、哗”的流溪,都成了不同的乐章,此起彼伏,此伏彼起,生机盎然!

  此时,我只想听雨。听雨珠滑落鼎湖峰之声,听雨珠飘落鸟林之声,听雨珠坠落溪水之声,更想听,雨珠潜入禾苗之声。我,端坐在溪边古老虬劲的大树下,面对高耸的鼎湖峰,面对绿山,面对流水,面对婉转悠扬的鸟啼,总听不淸,哪是雨声。

  早餐后,我约弟弟、弟媳、妻子一同沿溪而走。溪边的雨似乎不太大,四人各撑把雨伞,不至于雨水湿脚。这时,没有鸟鸣,没有鸡叫,更没有犬吠,就连溪中的水也没有波澜,只有“嘀嘀嗒嗒”雨声。当我们走到朱潭山景区时,宽阔的水面,横架着约50公分宽,100多米长的石桥,石桥由20多公分两块石板连接而成。我首先走上石板长桥,弟弟、弟媳、妻子也跟了上来。在桥上,大家几乎屏气凝神,只听“嘀嘀嗒嗒”雨声坠落河中。弟弟说:“雨声中有鱼儿‘沷沷’,盎然春天的生机。”弟媳笑着说:“当心滑下去与鱼儿一起‘沷沷’,那才是生机勃勃呢?”我上岸,回头拍下了他们夫妇逗趣的情景。弟弟感慨地又说:“年纪大了,感悟到: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就是健康,健康了,本人不受罪,子女不受累,节约医药费,有利全社会。人要健康,首先要心理健康,看得明白,放得下,自然悠哉悠哉。经常出来走走看看,才能像水中鱼那样,有着勃勃生机。”

  走过了长石桥,是一片葱郁的树林,林中的空气格外新鲜,连五脏六腑都感到十分惬意,人也觉得精神。妻子望着对岸的仙堤,一派逶迤天际、赤崖奇突、风景如画的景色跳入眼帘。她喜不自胜说:“这样妙景,在‘嘀嘀嗒嗒’雨声中,更有诗情画意,如果对对双双的情侶携手相连,肯定胜过神仙!”我说:“我们两对都是神仙情侶,难道不是雨声绝配?”她在“嘀嘀嗒嗒”雨声中,彷佛听出,元初书画大家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一座大桥如长虹似横跨两岸,我们从大桥而过,走到了仙堤。仙堤是依山而架,依水而建的,人行其间,趣味异乎寻常。人影倒在水中,难分你我。望峰亭,翘角凌空,宛如天上的琼楼玉宇。晦翁阁中是晦翁洞,后山即晦翁岩。山脚下的好溪,溪阔水深,人称朱潭。相传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字晦翁)曾憩于此,因而,此处以朱熹的姓与号来命名。九龙壁,起伏弯曲,横生凹凸,如无数条虬龙盘石潜伏。在“嘀嘀嗒嗒”雨声中来到超然亭,我们都觉得超然物外,心游闲云。弟媳在雨声中听到了风清水烟、飘拂飞扬的悠然之声。她说:“朱潭山在雨中更像梦中仙境,在雨更觉得,人在其中飘然若仙。一个人,只要不纠结于个人的得失,就会超然物外,超然物外了,就会有好心境,有了好心境,就会快快乐乐每一天,好日子,快活地过。”

  走出朱潭山景区,那我在雨声听到了什么呢?在路边的茶香中,我听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曲《茶雨》涌上心来:

  雨蒙蒙/雾密密//在蒙蒙密密中/新芽“吱吱”/裂开了笑脸/抖动丫叉小辫/挑起眉尖上雨雾/挂着总角的稚气//你逗着我/我耍着你/叽叽喳喳/喳喳叽叽/嘻嘻哈哈/哈哈嘻嘻//把雨扔给我/把雾泼给你/我不让你/你不让我//闹醒了/黄鹂清脆叫声……

2015年5月

吴盛宽雨中品读《听雨》

雨,淅淅沥沥。

朱潭山水边,几个男女在突出的岩石下围坐,一边品茶,聆听雨声,一边传阅史郎刚写就的美文《听雨》。

雨声是丰富的,打在树上的,落在河里的,洒在崖壁的,还有水珠溅在地上的“嘀嘀哒哒”,互相交融,仿佛意趣天成的丝竹乐。

雨声里读《听雨》,格外入心。许仙忍不住对身旁的白娘子说:

“当年在西湖,也是这样的雨,把我们牵到了一起。”

白娘子羞涩地笑笑:“对,你用伞为我遮着,呵护我。雨,是你我的月老。”

坐在对面的苏小小羡慕不已:“二位虽历经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可喜可贺。那场雨,下的是缘分哪。不瞒你们说,我当时也因雨……”

紧挨许仙的史郎眼睛一亮:“哦,想起来了,你雨中遇到阮郁,吟道,‘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阮郁深为感动,与你喜结秦晋之好。我呢,连搭茬的机会都没有,至今还留有遗憾。才女啊,佩服!”

“唉,好日子如镜花水月,转瞬即去了,阮郁他……”苏小小掩面而泣,痛不欲生。

“妹妹,别难过了。若说不幸,俺比你更甚。”

边上的李清照轻抚苏小小后背:“记得在济南,雨中游大明湖,邂逅赵明诚,俺俩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婚后,鸾凤和鸣,好不快活。没多久,为避战乱,渡江南下。不久,夫君病殁,扔下俺一个人,孤苦伶仃,颠沛流离,任人欺辱……”

“姐姐,我全知道了。所谓红颜薄命,说的就是你我啊,”苏小小一把抱住李清照。

“呜……”两人大放悲声。

李清照边哭边叨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许仙见状,赶忙安慰:“罢了罢了。二位节哀,今非昔比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好日子在后头哪。”

白娘子走过去,拍拍她们的肩膀,柔声说:"坚强些,世上没有迈不过的坎,啊?"

被深深打动的史郎回过神来,他要转移她们的注意力,婉言道:"是的,振作起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听,雨声里有希望,有召唤。”

听了他们的话,两人的情绪渐渐平复。许仙趁势说:

“你们觉不觉得,今天的雨诗意浓浓,分外可人?”

她们点点头。

“史郎的美文《听雨》,你们都看过了,感觉如何?”许仙追问。

“好啊,无可挑剔,”苏小小抹干眼泪,翘起大拇指:“《听雨》,把江南雨的妙处和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岂是柳咏的《雨霖铃》、戴望舒的《雨巷》可比。外瑞谷得!”

许仙颔首:“言之有理。《听雨》里江南的雨特别多情,细密、绵长、温婉,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但是不能过度解读啊,因为史郎的文字有极强的引力,像宇宙中的黑洞,稍不留神就会被吸进去。”

李清照与苏小小扑哧一声笑了,气氛开始活跃。

“俺完全赞同二位的评价。雨中听雨,悠哉悠哉,情趣盎然。双双对对形影不离,陶醉于青山秀水,幸福啊。涌动在字里行间的,是仙气弥漫,朦胧而绚丽,悱恻而勾魂。”

李清照有点不好意思:“史郎的《听雨》写得太入骨,俺痴迷过头了。想想如今的不堪,难以自抑,故而失态。”

苏小小红着脸:“我也是,忘乎所以。读《听雨》又听雨,听到另一头。史郎的笔不啻是法海捉拿白娘子的魔钵,一下子把奴家罩住了。”

史郎起身作揖:“罪过、罪过!”

白娘子“咯咯”一笑:“史郎史郎,不是柳郎(柳郎,南宋婉约派诗词代表人物柳咏)胜似柳郎。我提议,以茶代酒,为史郎的美文《听雨》干杯!”

“干杯!”众人齐声附和。

2020.8.9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