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厦门集美记 紫气萦绕罩鳌园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4 15:50:32

我们一到鳌园,就被笼罩在一片升腾的紫气中,波光粼粼的浔江之水碧连蓝天,广阔江面在红日中妖娆迷人,东来的紫气使鳌园、使集美气象万千起来,一眼望去气势磅礴。毛泽东主席书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在阳光中熠熠生辉,增添了集美雄气与霸气。纪念碑前安葬着陈嘉庚的坟墓,古典庄重。我立在墓前思索:陈嘉庚是何等人物,能葬在解放纪念碑前?葬在天蓝水碧,紫气东来的风水宝地之中?

我带着大大的疑团,游览了鳌园,鳌园内景色宜人,凤尾花与华盛顿树相映成趣,呈现着中西融会风采。长廊的浮雕,栩栩如生的历史的故事,和近代的风云无不叙述人才在中流中充当砥柱的作用。高耸的集美楼,屹立在一级高似一级石阶之上,仿佛是一面知识就是前进的旗帜。集美学校——陈嘉庚纪念馆院内高大虬枝的龙眼树与白兰花树挺拔,清香飘逸,仿佛在弥漫着主人公的神采。参观了纪念馆,在我眼前闪烁着伟人的那句话:“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生前对谁有过这样评语?我想,唯有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在家道中落,父亲还欠了一笔债的情况下,他抱着做人诚毅的原则,奋发拼搏,先后经营罐头与橡胶,他不但还清父债,而且还成了南洋橡胶大王。陈嘉庚一生是沧桑巨变的时代,是中国由衰败、动乱走向兴旺的时代。他心系祖国命运,早年是孙中山追随者,同盟会成员,他深切希望祖国早日摆脱欺凌与压迫,深切企盼祖国富强与腾飞。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回国他支助一万元,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他又支助五万元作为新政府费用。在抗日战争中,他联络海外华侨全力支援抗日,他是华侨中领军人物,据说在抗战中武器弹药与装备供给一半是华侨捐赠的。在新加坡,他率领华侨抗战,并备好毒药随时为抗争捐身,可以说他为了祖国是殚尽全力的。

在日本投降,重庆万人举行欢迎陈嘉庚平安归来的大会上,毛泽东书写“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是对陈嘉庚最为客观最为崇高的评价。他对国民党倒行逆施,反动腐败越来越不满,考察解放区后,觉得gcd才能救中国,于是全力支持解放战争,成了gcd的好朋友。陈嘉庚为了祖国抗击日寇,他挥手掷出1.5个亿,而招待陈毅市长只化了半块钱。他对自己生活克勤克苦,过着清贫的生活,可见他的为人与其他人不同之处。解放后他当选华侨联合会主席,他还为厦门建设设想了腾飞的蓝图,并把蓝图加以落实。正因为陈嘉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一九六一年逝世时身体覆盖国旗,举国哀吊。

陈嘉庚知道,人才就是历史发展的主动力,事业成败的关键,人才是改变水深火热中华民族主心骨,是取得胜利与进步的纲,纲举目才张。得人才兴,失人才亡,刘邦得“三杰”而得天下,项羽失去人才落得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下场。他抱着拳拳报国之心,不遗余力创办了厦门大学与集美学校,南厦门,北南开名誉神州。在他商场严重受挫时,宁愿变卖家产也使厦大、集美教学资金不断。集美航校是航海人才的摇篮,出现了大批航海卓越人才,伊利沙白号船长,南极探险雪龙号船长都来自集美航校。

而今,集美人实现了陈嘉庚遗愿,办起了集美大学。陈嘉庚就连自己在南洋的身后遗产,不是留给子孙而是留给了集美学校。“诚毅”的校训,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仍给人们启迪,仍是做人为事的风骨。

“华侨旗帜,民旗光辉”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疑团之锁。一个人,只有为人民,为国家做了好事的人,人们就想到他,他就会刻在人们心中。青山有幸埋忠骨,紫气萦绕罩鳌园,愿集美,插上翅膀翱翔在旭日紫气之中!

2007年9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