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去过多次,上烟台山我们却是第一次。山虽不高仅海拔40多米,风光却无限。这里三面环海,冈峦兀立,林木葱茏,清秀幽雅,犹如镶嵌在烟台海滨胸襟上的一块绿色翡翠,璀璨亮丽,并融历史文化和旖旎风光为一体,是旅游休闲的胜地。
明洪武年间,为防倭寇侵扰,在此修建狼烟墩台,又称烽火台。烟台由此而得名。1862年烟台开埠后,英、法、日、美等16个国家相继在此建造领事馆、教堂、邮局等,新中国建立后又建民族英雄纪念碑。这些极具个性特色的建筑群体,记录了烟台作为山东第一个开埠通商口岸的特殊历史;记录了烟台至胶东广大人民忠烈保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和振兴华夏的志向。自1988年起,这里已被开辟成为烟台山公园,成为市民和游客爬坡游玩的好去处。
走近烟台山,我们沿着平坦宽敞的台阶快步直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旁郁郁葱葱的绿叶丛树、或隐或显的一幢幢具有欧美近现代风格的建筑群,交相辉映,争艳斗奇。我们先后走进和参观了美国领馆、丹麦领事馆旧址,京剧艺术馆,冰心纪念馆等犹如落英缤纷般地散落在地的历史建筑群,还游览了以“龙王庙”“忠烈祠”“狼烟墩台”为代表的民俗建筑群,又有“燕台石”“造化奇观”“太白石”等神奇景点,让人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纪念馆,让我们印象尤其深刻,早在初中学生时代我们就读过她的《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名篇佳作,对她的美文和“爱的哲学”颇为欣赏和钦佩,如今有缘参观她的纪念馆,自然高兴不已,流连忘返。
冰心纪念馆坐落于烟台山东海关税务司检察长官邸旧址内。官邸建于1863年,砖木结构,坡瓦屋顶,四周设外廊,室内全是木地板,天花吊顶,有壁炉,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属于典型的英国亚洲殖民地外廊式建筑。走近馆的大门,呈现我们眼前的是宽敞庭园和冰心汉白玉雕像,步入馆内一种清静明亮之感,油然而生,令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冰心出生福建的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参加过抗击日侵略军的战斗,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冰心4岁时,随全家搬迁到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她曾在《海恋》中说:“我从小是个孤寂的孩子,住在芝罘东山的海边上。三四岁刚懂事的时候,整年整月所看见的,只是:青郁的山,无边的海,蓝衣的水兵,灰白的军舰。所听见的,只是山风,海涛,嘹亮的口号,清晨深夜的喇叭。”大海,陶冶了小冰心的性灵,丰富了小冰心的想象力,后来又赋予了冰心创作的灵感。所以当冰心登上了文坛之后,就经常写作以大海为题材的诗、散文和小说,她自己就曾经说过:“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因此在烟台山大海旁建立冰心纪念馆,是很符合冰心性情的。
纪念馆丰富多彩,全馆分成5个部分,9个展室,展示了冰心珍贵历史照片80余幅,文物20余件,书籍期刊66件,文献11件等,尤其是“冰心的书房”,格外精致而温馨,虽然仅有写字台、书柜、座椅和墙上冰心自书的楹联等几件,却让我们看到了冰心爱读书、爱写作的倩影。纪念馆从不同侧面再现了冰心与烟台的历史画面,因此在烟台山建立冰心纪念馆,既展现了冰心与烟台的历史渊源,也把冰心的爱心作品、生活片段,完好地保存下来,以便后人传承和发扬光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多的精神动力。
《新民晚报·旅游城市》2012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