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出版社为留住作家出新招

出版社为留住作家出新招

发布于:2013-12-03  点击:1104

建个工作室就灿烂?信任才要紧

最近作家出版社成立了“王海鸰工作室”。此举被业内认为是作家社“拴住”名作家王海鸰的一次努力。中国作家与中国出版社合作的“蜜月期”之短,世界少有。而此次作家社推行的“作家工作室”模式,被视作为延长“蜜月期”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不过业内也有声音认为,出版社要想留住作者,最关键还是要建立信任。

“挽留工程”:催生作家工作室

“王海鸰工作室”更像一种模式。按照作家社社长葛笑政的说法,出版社给作家建立工作室,就是要从过去的包装图书品牌向包装作家品牌过渡。要“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为作品投入更大的宣传活力,更好地研发作家资源。”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成立工作室后,作家社将不再仅仅是王海鸰作品的出版机构,更像一个经纪人的角色,甚至“要为进军影视做好铺垫”。

据青年报记者观察,为了留住“变心太快”的著名作家,不少出版社掀起了“挽留过程”,方式也五花八门,有的让作家参股分红,有的每年安排作家出国旅游。而成立“作家工作室”,为作家提供整体包装服务,被认为是一种最“贴心”的挽留方式。10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也为著名儿童作家汤素兰成立工作室,全盘负责汤素兰作品的编辑、出版、营销、发行及品牌的推广工作。而在这方面,郑渊洁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合作,应是作家工作室的雏形。

2006年初,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与郑渊洁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郑渊洁把所有作品都交给二十一世纪出版,而二十一世纪则负责对郑渊洁进行整体包装。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号称最“贴心”,但现在中国出版界的作家工作室还凤毛麟角。作家分明对出版社成立工作室的“好意”还心存疑虑。

“不想被套”:建立信任才是关键

青年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作家对工作室模式比较排斥。一位不希望披露姓名的知名作家告诉记者,已有数家出版社提出要为他建立工作室,“我一眼就看穿他们的心思,就是想把我‘套牢’,一旦被套牢,就只能任人宰。”

据了解到,在西方国家,一些作者和出版社可以合作几十年,有可能作家一生所有的书都在一家出版社出版。而在中国,不少作家和出版社只是一个合同期的“蜜月期”,甚至合同还未到期,双方或已形同陌路,或吵得不可开交。

出版人李德明提醒记者注意,西方作家之所以对出版社忠诚度很高,完全值得作者信赖。“所以建立作家工作室固然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出版社要想挽留作者,归根到底是在工作室建立后如何取得作家的信任。”

郑渊洁能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合作至今而没有“变心”,其实并不完全因为“长效深度合作机制”,而是他对出版社的信任。郑渊洁曾写过一篇文章专门夸赞说:“该出版社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印数完全透明,支付版税的时间一天不差,每月快递税单给我,年初还有上一年度的年度总税单,样书也是及时邮寄。”


选稿:丛山  来源:青年报  作者: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