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上海文学》2015年8月号北岛诗歌新作十三首

《上海文学》2015年8月号北岛诗歌新作十三首

来源:《上海文学》  发布于:2015-07-29  点击:1027

2015年第8期《上海文学》已印行。

本期“新诗界”刊登北岛《中秋节》、《怀念》、《时间的玫瑰》、《给父亲》等十三首诗作,皆为诗人近年作品,诗句隽永,充满历史的纵深感,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阔大的视野和胸襟。

烈娃中篇《青梅煮酒》,抗战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被时代裹挟,既有抗争,又有无奈,人物形象鲜明,刻画生动。胡晓君中篇《树上的螃蟹》,无法自理的病患与年轻男护工,从敌意隔阂到互相了解,细致描写人物在日常相处中绵密的心理变化。

刘心武短篇《水葱》,老派的文化人和势利新秀的瓜葛,牵连出一段往事的回忆,表现时代变革下的世态炎凉,发人深省。杨遥短篇《黑色伞》,失怙的小女孩偶遇修伞的南方人,对他和他关心的水产生了奇妙的心理变化,故事情节散淡,弥漫着独特的气息。黄昱宁短篇《幸福触手可及》,是作者首次进行小说尝试,旅途中动荡不确定的关系,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最终的妥协看似偶然的结果,其实是别无选择的必然。周建达《秦砖》,被现实严酷打压的一家人,完全灭失了理想和尊严。

梁鸿专栏“云下吴镇”本期《明亮的忧伤》,讲述几个各怀理想的青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和生活轨迹上漂泊的故事,多舛的经历磨练了他们,也改变了他们,几分坚持,几分无奈,令人唏嘘。

陈文芬、马悦然专栏“斯德哥尔摩笔记”本期《温家窑的故事》,由作家曹乃谦引出的温家窑之行,对山西乡村有独到的观察。

罗达成专栏“煮字风云”《与黄宗英争议〈小木屋〉》,讲述著名报告文学作品《小木屋》的创作过程及刊发背后的故事,得窥1980年代报告文学的创作状况与当年的文学环境。

“作家讲坛”栏目刊发牛学智《长篇小说的批评价值与人文话语水平的错位》,从当前长篇小说批评价值整体所遭遇的瓶颈问题出发,探究了批评可能需要打开的空间视野。

“理论与批评”栏目刊登张慧瑜《老故事与新问题:新启蒙话语的破产》,从方方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和《万箭穿心》切入,论述了1980年代的新启蒙话语与城乡叙事、1990年代的社会转型与新写实的态度,以及新启蒙话语的破产三个问题。

“人间走笔”栏目刊发于坚《独眼》、王勉《漫步与随想》、刘锦涛《乡下的花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