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2015年2月号林白短篇《汉阳的蝴蝶》含蓄内敛
发布于:2015-01-26 点击:4144
2015年第2期《上海文学》已印行。
林白短篇小说《汉阳的蝴蝶》,寥寥数笔勾画出诸多小说人物从学生时代到老年的一生命途,内敛含蓄,别有韵味和蕴藉。朱山坡短篇小说《一个冒雪锯木的早晨》,讲述父母离散后,兄妹三人在一个雪天早晨的遭遇,颇有隐喻意味。王小王短篇小说《我们何时能够醒来》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我”出生之前和之后父母间的爱恨恩怨,构思奇巧。铁舞短篇《鸟鸣滑过一切》,讲述一个离异家庭的命运,看似平淡的描述却回味悠长。
李月峰中篇《你是我的小苹果》,以轻松平和的笔调,表现“杀夫”的残酷主题,两者的反差构成耐人寻味的张力。常芳中篇《冬天我们去南方》,讲述一群沉溺于自己世界的年轻人的故事,他们琐碎而恍惚的生活状态,是现实生活的同构。
梁鸿专栏“云下吴镇”本期《美人彩虹》,吴镇女人彩虹淡然而坚强地面对人生的坎坷和起落,看似戏剧化的经历道出凡俗人生的无奈与哀愁。
陈文芬、马悦然专栏“斯德哥尔摩笔记”本期《偶戏人生》,细述欧洲偶戏与台湾戏偶戏传统间的渊源,文化蕴藉丰富。
“我的大学”栏目刊发龚斌《在市委写作组的日子》,作者自叙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进入市委写作组工作实习的荒诞经历,反映了在那个特殊年代,人文环境对个体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心香之瓣”栏目刊发罗达成《将来的日子还很长——北岛与〈文汇月刊〉》,回忆当年与著名诗人北岛的交往,细节丰富,情感真挚。
“译文”栏目刊发美国本土裔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创作、张廷佺译小说《夏门戈瓦》,讲述小提琴家夏门戈瓦的音乐人生,对于艺术和生命对热爱和执着,感人至深。
“文学访谈”栏目刊发路内、走走《敏锐会取代厚重》,探究“70后”代表作家路内的作品特质及其创作经历和理念。
“理论与批评”栏目刊发汪政、晓华《文学以外的文学》,以翔实的一手资料观照地方与无名或隐名状态中蓬勃的文学生态。
《人间走笔》刊发阿贝尔《黄土道情》、汤朔梅《相呼之情》。
《新诗界》刊发西川《开花》、李刚《醉如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