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2014年10月号梁鸿专栏《云下吴镇》展现小镇民间世态
发布于:2014-09-24 点击:1205
2014年第10期《上海文学》已印行。
本期开设近年来在非虚构写作领域颇受关注的作家梁鸿新专栏《云下吴镇》,以一系列的人物和故事展现小镇的民间世相和生命形态。本期刊发《漂流》,截取吴镇平凡的一天,生动展现出小镇人物富有烟火气的生活情态。
陈蔚文短篇《室友卢爱华》将两个有着不同经历和处世态度的人物形象并置对照又交叉互渗,蕴藉深厚。哲贵短篇《契约》讲述一个情人间签署契约的故事,看似俗常的情节结局却出人意外。万芊短篇《过去日子的碎片》,逝去岁月在老爹生活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似是同时代人生命状态的隐喻。
彭瑞高中篇《一票否决》悬念迭起的官场题材,很可一读。张好好中篇《碧玉妆成》以一个女子感情和生活的变故为主线,平静的笔调之下蕴藉着宿命的无奈。
“异域来鸿”刊登张辛欣《4G/4D我之二:怎么写?怎么读?》,反思海外中文写作者的孤独境遇,具有国际性的前沿观察视角。
“王蒙说”,本期《话题与歧义》,探究“五四”与传统文化、“国学热”、“文白之争与繁简之争”、文学与革命等问题。
陈文芬专栏“斯德哥尔摩笔记”,本期《高鼻子小镇》,回忆马悦然在瑞典南方的高鼻子小镇的少年生活。
“谢大光新作”刊登《朗桑师傅》,讲述自尼泊尔辗转返回拉萨的经历,刻画了一位醇厚朴实的藏族司机形象。
“我的大学”专栏续载龚斌《课堂与书本》,记叙“工农兵大学生”在复旦大学求学的曲折经历。
“作家讲坛”刊登张清华《“雨和森林的新娘睡在河水两岸”——关于海子诗歌中肉体隐喻阅读札记》,阐述了海子几首有爱情场面描写的诗歌在当代诗坛的创始性意义。
“理论与批评”刊登黄德海《如何重新讲述一个时代》,选取知青文学中的另类文本,探究文学作品如何丰富读者对一个特殊时代的综合印象。
《人间走笔》刊登马尚龙、杨忠明、胡亚才的《丹霞山写意》。
《新诗界》刊登商震《秘密交流》、徐芳《寄宿的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