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学不妨试试“做加法”
来源:文学报 选稿:丛山 作者:滕肖澜 发布于:2014-05-23 点击:815
滕肖澜(青年小说家)
关于新媒体时代下,新的写作方式与传统写作方式之间的碰撞,这话题由来已久。两年前,有一个青年作家的访谈,主持人有个问题,“传统的纯文学写作该如何应对新的形势”,当时我的回答是,不必去理会,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因为无论世界如何变化,纯文学始终会有一席之地。
今时今日,重新面对这个问题时,我的想法大方向不变,小处略有修正。我从来没有尝试过网络文学,唯一一次与网络文学最接近的,是三年前在《上海文学》上发了一个中篇《拈花一剑》,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之所以写这个小说,除了写作节奏上的一个自我调整之外,主要也是想试试看,能不能用纯文学的方式来诠释这样一个武侠故事。小说发表后,好几家通俗小说杂志向我约稿,甚至还有网站编辑建议我,可以继续这方面的尝试。这件事让我想了许多。坦白说,除了题材与以往的现实题材不同之外,我写这部小说在细节、文字、对话,以及整个的构思上的用心,并不比以往任何一篇小说少。可以说,以往我的那些纯文学小说该有的东西,它都有,而它有的复杂的故事性情节性,却是我以往小说所没有的。这让我觉得有趣,纯文学小说与类型小说之间的界限真的很难说清,这边还在“孤芳自赏”,只需跨出一步,多做一些,立刻便是“老妪能解”了。
这事给我一个启发。如果我们在创作时,在保留那些纯文学小说固有元素的同时,加入一些新的元素,相互融合相互调剂,情况会是如何?比如,离奇的天马行空的故事,配上扎扎实实的细节;又比如,匪夷所思甚至有些“狗血”的桥段,配上妥帖熨服、接地气的优美文字———“假”的东西,往“真”里写;看似不那么有意味的东西,努力把它写得有意味。这些似乎是值得尝试的。我认为,在新媒体时代的大形势下,当一种新生事物逐渐占据我们的生活并被大部分人所认可的时候,纯文学小说作者要做的,除了坚守,除了耐住寂寞,除了“做减法”,似乎也不该是一味地撇清和避嫌,恰恰相反,我觉得我们可以试试“做加法”,去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增加些什么,多做些什么。也许事实证明,这种尝试让我们走了弯路、歧路,但我想,既然今天开的是青年创作会,说明我们在年龄上或许还有一些小资本,即便错了也来得及走回头路。正因为我们还年轻,写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小小尝试,并不是背弃,而恰恰是出于对纯文学长长久久的热爱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