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上海文学》2014年5月号

《上海文学》2014年5月号

来源:《上海文学》杂志社  选稿:丛山  发布于:2014-05-05  点击:902



《上海文学》2014年5月号:陈仓中篇《兔子皮》直面生存困境

2014年第5期《上海文学》已印行。

陈仓中篇《兔子皮》,以一盒下落不明的雷管为起始,逐渐勾连起主人公的生活轨迹,看似散漫的布局,指向的是现代人的各种生存困境。光盘中篇《桃花岛那一夜》,人生中的一场蝴蝶效应,面对岔路的每一步选择,都引向更远的歧路。

台湾作家陈雪短篇《疾病的隐喻》,细腻缜密地还原了城市、医疗体系对人的挤压,病人内心的变异,比生理上的病痛更加挠心。已故作家孙方友短篇《陈州笔记六则》,以传统笔记小说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讲述陈州一地的民国传奇。王威短篇《饥饿的餐馆》,城市小餐馆里三个年轻人,艰辛的生活将他们聚拢在一起,又将他们分开,叙述真切动人。白小云短篇《午夜流浪时刻》,一对陌生男女的语言冒险。

“新人场”刊登80后作者职烨的短篇《那片海》,小说勾勒人际间的冷漠与交流的鸿沟,有人生如梦之感。

专栏“王蒙说”,本期《爱的书》,王蒙回忆在新疆的生活,也表达了自己对“文革”的另一种认知。

陈文芬专栏“斯德哥尔摩笔记”,本期《诗人之城:贝尔曼与古斯塔夫三世》,将斯德哥尔摩老城的文化渊源与历史背景,如数家珍一一道来,诗人与国王的传奇经历,更为这座城市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异域来鸿”刊登张慈《老虎草》,一个中国女子在美国结婚生子,得到了曾经向往的美满生活,最终却还是决定回国寻找自己的精神救赎。

“作家讲坛”刊登陈应松《接近天空的写作》,深入浅出地从“抛弃传统”、“突破文体”、“创建符号”三个角度探究文学创作的问题,贴合创作现状,生动流畅。

“理论与批评”刊登徐勇《经验再造和形式实验》,从“80后”写作如何在“经验写作”和“形式实验”的两难中求得突破的角度切入,对小说实例进行分析,立论有据,观点独到。

“心香之瓣”刊登龚静《林下友仁》,娓娓道出古琴大家林友仁的艺术、人格魅力。

“人间走笔”刊登乔叶《在呼伦贝尔的郊外》,詹克明《竞争——人类常年服用的“兴奋剂”》。

“新诗界”刊登曹树莹《我们到底被谁预言》,史小杰《故事里的雨声》,渠水《荒寂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