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今天,办场流动的阅读盛宴

今天,办场流动的阅读盛宴

来源:文汇报  选稿:丛山  作者:陈熙涵  发布于:2014-04-23  点击:669



乘客在地铁站候车时阅读。 张挺 摄 


候车乘客在公交车站看书。 张挺 摄


静安公园,一名外国游客坐在长椅上浏览英文书籍。 袁婧 摄



思南书集和思南读书会“世界读书日”专场“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 今天,办场流动的阅读盛宴

往常每周六雷打不动的思南书集和思南读书会,因为“世界读书日”的到来而决定在今天加办一场。作为一名爱书人,你可以欣赏一场莎翁作品朗读会,也可以听王安忆说说顾绣是怎么出现在《天香》里的,又或者,你可以逛逛活动现场设立的专区,尽情淘书。

  为“世界读书日”增设特别场

  4月23日,在全世界爱书者心中有着特别的意义。这天正是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生日与辞世日。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塞万提斯、维加、纳博科夫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冥冥之中,阅读这一人类高贵的精神活动,便有了属于它的纪念日——“世界读书日”。而复兴中路上这一场早早开始策划的“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更是将整个书业搅动起来。

  把时间倒回到3周前,上海新闻出版局的会议室里,局长徐炯提议:“渐成气候的思南书集可否成为上海迎接‘世界读书日’的主会场?”有人担心思南书集的周期早已固定下来:“每周六一次,提前到周三行吗?”

  “加场!”最终,带着对阅读的敬意,“思南读书会”为“世界读书日”增设特别场就这么定了下来。总之,目的很明确: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

  与文艺大咖一起品读莎翁名段

  为读者找书——今天早上,思南公馆花墙广场,王小鹰、王若虚、走走、周嘉宁、路内5位作家与陈征、王为松、史领空等沪上12家出版单位负责人组成的“书集志愿者”阵容,将为读者提供“一对一”的导购服务。导购之余,他们还将在现场与读者交流读书心得。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陈征告诉记者,自己很高兴成为志愿者的一员,并声称“借此机会了解一下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而上海图书公司、上海外文图书公司、作家书店、蒲蒲兰绘本馆、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中版图书公司、上海久远出版服务有限公司等在花墙广场设立的开放式露天书摊的规模也大大地超过了往常。

  为书找读者——由于今年的4月23日恰逢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为纪念这位英国伟大作家,也因为上海译文出版社刚刚出版了华语世界首部诗体《莎士比亚全集》,主办方多次与译文出版社沟通,共同策划了“我的欢乐在东方——《莎士比亚全集》朗读分享会”。表演艺术家梁波罗,以及曹雷、张欢、童自荣、王肖兵、曾丹、叶沙、金锋等老中青三代配音艺术家现场朗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莎翁作品的著名片段,用最美的文字和最美的声音陪伴读者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翻译家张冲和莎士比亚研究专家荣广润也将现身在思南文学之家,与读者分享这场跨越半世纪的翻译之旅以及阅读莎翁作品的心得。

  听王安忆细述与顾绣的故事

  下午一点半,就在同一个地方,王安忆与赵昌平将来到思南文学之家,细述“小说考证学——《天香》与顾绣的故事”。王安忆与赵昌平,一个是小说家,一个是古籍文献专家。两个人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却是相交已久的老朋友,王安忆几次在特定场合对赵昌平表示过感谢。原来在她写作《天香》期间,赵昌平在史料考证方面给了她“提灯照路”般的帮助。在此之前,许多读者尽管知道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天香》写到了顾绣的历史,但并不知道王安忆在《天香》里怎么去写这门古老的手工艺,她都考证了哪些顾绣历史资料,如何通过小说家的手眼去触摸顾绣背后的冷暖人生,以及王安忆为什么选择写顾绣,而不是别的古老的民间技艺……这些读者心存的疑问,都没有被简单地放过。思南读书会精心策划了这场文史交织的活动,就是将为读者服务的工作做到最细,实现“为书找到读者”的最终期望。据悉,两位专家将围绕《天香》小说创作与顾绣文化历史展开深入探讨。

  据悉,活动现场共设立“莎士比亚作品”、“王安忆作品”、“西班牙语作品”3个专区。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所有在思南书集的购书者,将得到主办方送出的玫瑰花。这个起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圣乔治节”的古老风俗,将首次出现在思南书集现场。

  本报记者 陈熙涵

采访手记

孙甘露:读书永远不会过时

  因为越来越害怕长途飞行,作家孙甘露有好几年没去巴黎了。他对巴黎最念念不忘的除了塞纳河左岸的一间间咖啡店、一家家书店,还有就是一个个流动着的书摊。这道流动的文化景观使他不止一次地想过:这种松散型的书摊,什么时候也在上海流动起来就好了。

  如今,孙甘露的梦想正在上海变成现实。复兴中路505号,思南公馆所在地,每个周末的中午与傍晚,因为思南书集和思南读书会的出现,使这个上海的时尚新地标变得有些不同寻常。一过中午,人们吃好午饭,慢悠悠踱到思南公馆附近,都能看见花墙广场的新气象——7个由上海几家特色各异的书店轮流运营的书摊前人流如潮。看看逛逛书摊的同时,一转头,旁边思南公馆的一间阳光房里,雷打不动地进行着各种以文学为主的读书会。近几周来,随着思南书集知名度的不断扩大,玻璃房子的跟前总是排着长队,有很多年轻人踮着脚、伸长脖子往里张望。

  邀请中外一流作家与上海的读者见面,是孙甘露为梦想找到的基点。“每周一次,一年少说也有50多场。读书永不会过时,上海现在每年只有夏天举办的书展和国际文学周,真的不够!”

  “其实,在许多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书集作为国际书展的一种延伸形态,变得越来越常态化,对大众阅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思南书集的另一位创办人表示。像美国纽约曼哈顿克莱星顿大街,每周举行的读书会、见面会的门票总是被游客和当地人提前预订一空。懂行的人都知道,在这个并不起眼地方,或许能遇见你心中的偶像,比如《英国病人》的作者翁达杰这样的大作家。

  “如今网上买书很方便,但人与人的接触与交流仍是无法取代的,这是我们搭建这个平台的目的。上海的作家资源很多,本地的、过埠的,应该与读者的需求对接起来。逛逛书集、听听讲座、喝喝咖啡、会会朋友,希望这可以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孙甘露告诉记者。

  据了解,举办不到半年的思南书集,已先后迎来孙颙、王安忆、格非、叶兆言、金宇澄、法兰西文学院院士达尼·拉费里埃等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作家和学者。而未来的名单里,还将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在内的世界级顶尖作家。

  逛逛书集,再听一场有质量的讲座——不少读者欣喜地表示,比邻而居的思南书集和思南读书会,使阅读这种原本十分自我、封闭的精神活动,打破藩篱变成了一场没有边界的阅读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