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上海文学》2020年12月号“新人场特辑”讲述年轻人自己的生活

《上海文学》2020年12月号“新人场特辑”讲述年轻人自己的生活

来源:《上海文学》  发布于:2020-11-27  点击:689


2020年第12期《上海文学》已印行。

本期“新人场特辑”,推出一批 “90后”为主的新锐作者。

小说部分,宋阿曼短篇《然后我们一起跳舞》,一场有始无终的“要债”风波,疫情的影响渗透进每个人的生活。鲁一凡短篇《昆曼纱》,家族的纠葛蔓延到下一代,人物间的关系充满张力。高翔短篇《隔岸》,码头对岸是另一种人生。王文短篇《春之旅》,P2P、洛娘……最当下的元素,构成打开当代年轻人内心的钥匙。谈衍良中篇《生煎包家族》,“小镇做题家”除了回归自己的舒适区,是否还有别的出路?童莹短篇《破零——破碎——》,一次平静的死亡教育。于文舲短篇《从前有座山》,体会人际的“即”与“离”。

散文部分,刊登王晨蕾《触摸时光》、蔡维忠《哈佛导师》、刘黔与《黔食三则》。

“90后”诗歌选,刊发王年军《敲响新世纪的大门》、砂丁《像雾像风又像雨》、钟芝红《心灵治疗》、苏晗《纪事:宣武门》、顾甦泳《小镇即景》、何骋《和叶萌萌去天台》、康宇辰《也说太太客厅》、陈少彬《在科技楼楼顶》、王家铭《离岛》、黄婧怡《特别的一天》。

“文学访谈”刊登笛安和何平的对话《“那是我们劳动的时光,朋友们都来自采石场”》,围绕《文艺风赏》展开的回忆与讨论。

“理论与批评”刊登李壮《三十岁的钙化灶:关于青年写作的“折旧”问题》。

杨炼“屈辞溯源”专栏刊登《历史的忧郁(下)》,继续探讨屈原的“流亡”母题。

梁鸿鹰“万象有痕”专栏刊登《小芳与兰兰的流水》,讲述两个“60后”女性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