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何建明:“报告”中国故事四十年

何建明:“报告”中国故事四十年

来源:中国文化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李雪  发布于:2018-09-10  点击:692


虽然忙得分身乏术,可每次出席公众活动,何建明的精神头儿都特别好。8月12日,茅盾文学院在茅盾故乡浙江省桐乡市成立,何建明被聘为首任院长,肩上又添了扶持新人的担子;8月16日,他亮相上海书展,与读者分享浦东开发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8月22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他畅谈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的发展变化,以自身经验回答“报告文学作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改革开放40年, 何建明的文学之路也走过了40年。自1978年创作第一部作品至今,他以敏锐的视角和深挚的情感推出了一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突飞猛进的中国和这个蓬勃鲜活的时代留下了一份难能可贵的文学史志,展现了一位大时代记录者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所有的写作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着想


何建明的创作可谓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生动报告:《落泪是金》引发全国性的关爱贫困生热潮;《中国高考报告》引起中国教育改革大讨论;《那山,那水》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山神》则讲述了“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村民坚持36年开通“天渠”的动人故事……


“改革开放40年变化翻天覆地,这种变既有新闻特性也有文学特性,报告文学是两者非常好的结合,报告文学作家应当自觉地肩负起记录历史事件的使命。”何建明说。不少评论家认为,40年来,何建明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直面矛盾冲突的勇气,真实记录社会发展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直接参与并推动着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进程。


梳理何建明的作品,会发现一个意味深长的转折。2004年之前,他的《共和国告急》《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侧重呈现、剖析社会重大问题,从2004年《永远的红树林》开始,何建明开始关注那些为国家进步作出贡献的时代英雄和平凡人物,推出了《国家》《那山,那水》《山神》等主旋律作品。对此,何建明表示,早年的创作源于社会问题引发的内心焦虑和担忧,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他发现,每个国家在发展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只提出问题是不够的,文字的另一种力量是给人带来温暖、树立榜样,让这种正能量牵引着国家、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抵达生活越深下笔越有力量


虽然要经常在各种场合露面,但何建明的写作习惯却几十年未变,至今坚持每天写几千字,常感叹:“世界变化太快,60多岁了,有点写不过来了。”中国“天眼”、国产大飞机、中国高铁……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他都关注。


在2017年举办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给两位老人让座的场景感动全国。老人中的一位就是何建明作品《山神》中的主人公黄大发。


像黄大发这样的先进人物,各种新闻报道很多,公众对其事迹也大都知晓,如何在写作中让人物更出彩,更可读、可信,是报告文学作家面临的难题。对此,何建明认为,作品的思想高度与作者抵达生活的深度是成正比的。一个好故事首先要有细节,细节来自生活,作家必须深入生活,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作品才不会悬在空中。“我特别注重采访中那些不易被人关注的零碎,挖掘一般人不怎么感兴趣的东西,恰恰这些零碎才是最有价值的素材。”何建明说。2017年夏天,他踏上寻访黄大发的旅程,跟着80多岁的黄大发老人攀上千米之高的悬崖,步量漫长险峻的水渠,在艰苦深入的采访中强烈感受到这位老共产党员的不变初心。


“以我目前的创作激情,我感觉自己在创作上没有尽头。”何建明认为,对报告文学作家来说,未来的故事永远都比今天更加精彩,尤其是在热点不断更迭的当下,需要作家不停地书写、不懈地记录才能追得上时代的脚步。


中国故事如何传播才能入耳入心


有人问何建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好作家能凭借一部优秀作品得到读者的敬仰和应有的社会地位,而如今文学似乎已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就连大学的中文专业也不再是“香饽饽”,是什么让文学创作如此尴尬?


何建明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提到一件事,今年的热门电影《战狼2》有部分故事就取材于他的《国家》一书。很多读者听闻此事后大都一副先吃惊后赞叹的表情,这让何建明多少感觉有点遗憾:“今天的读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不知道真正的写作者在哪儿,好作品好在什么地方,但一些猎奇甚至低俗的作品传播量却非常大。可见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手段非常重要。”


如今,何建明在新书写作前会对自己提3个要求,一是新书出版要有一定影响力,首发数至少是10万册;二是一本书多年后要能再版,再版才说明它不仅有新闻性,还有文学性;三是要能改编成影视作品或翻译成外文出版。此外,考虑到年轻人对报告文学的阅读可能缺乏耐心,他还在网络上开设了名为“我的好故事”的自媒体平台,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作品中的大故事拆分成小章节与读者分享。


何建明认为,尽管现在的创作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文学在人们生活中依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报告文学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眼下,他关注的是被人们誉为“超级工程”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扶贫攻坚实现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些重大历史节点上,何建明都将有新作问世。何建明说,进入新时代,中国作家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飞速发展、波澜壮阔的时代给报告文学作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多写、写好、写出“高峰”仍是他未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