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2018年5月号陈应松短篇《赵日天终于逮到鸡了》悲伤的幽默
来源:《上海文学》 选稿:葛文静 发布于:2018-04-23 点击:2264
2018年第5期《上海文学》已印行。
陈应松短篇《赵日天终于逮到鸡了》,城市人的猎奇眼光,与山村的生活真相互相撞击,以欢快衬悲凉,用闹腾写凄清,悲伤的幽默余韵悠长。班宇短篇《空中道路》,由父辈工厂生活的回忆,最终进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现实与内心互相交错交织,意味独特。杨静南短篇《我相》,老人偶然在博物馆发现祖父的照片,连续六十年每年一张,家族的回忆,年轻时对祖父的伤害,老人在审视照片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我的审视。
阿航中篇《单纯的心》,一群偷渡客在缅甸山区迷了路,这一个月恍若一生那样漫长,人性的恶劣与美好,在此展露无遗。故事跌宕起伏,对人性之幽微多有洞察。刘迪中篇《重返飞机场》,以亡灵的视角,勾连出机场军旅的陈年往事,富有画面感。
“海上回眸”栏目刊登王占黑《香烟的故事》,父亲离世后的追忆,人生的困苦与平静,作者写来十分沉着,张弛得当。
麦家新作《三株草》,关于短篇小说的创作体悟。
陈丹晨专栏“钱寓琐闻”,本期《活而则跃》,讲述钱锺书的阅读与藏书,以及对学术的执著。
殷健灵专栏“访问童年”,本期《含泪的笑》,父母造成了晦涩和曲折的童年。
“作家讲坛”刊登汪澜《叶落阳明山 又见林语堂》,阐释林语堂的文学人生。
“理论与批评”刊登金赫楠《告别青春的三种路径》,以张悦然、颜歌、蒋峰三位“80后”作家为例,探究青春成长叙事终结之后如何进入文学和表达自我。
“人间走笔”刊登陈霁《泥日河渔火》。
“新诗界”刊登肖水《故乡和父亲》、田原《钟声里的景色》、黄礼孩《季节的伤口》、中海《尽头的方向》、周春泉《盘膝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