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上海文学》2017年2月号“峡海叙评”两岸小说与评论的碰撞

《上海文学》2017年2月号“峡海叙评”两岸小说与评论的碰撞

来源:华语文学网  作者:上海文学  发布于:2017-01-22  点击:896


2017年第2期《上海文学》已印行。


残雪中篇《煤的秘密》,作者延续一贯的先锋姿态,构建了一个乌托邦似的“煤乡”,以寓言的形式,讲述一种封闭状态如何被内外合力所打破,又最终复归新的平静的过程。王可心中篇《一个人的行走》,父亲死于车祸,儿子不懈寻找真相,步步追究中,逐渐发现生活的残酷面貌,儿子的人生也由此经历了一次蜕变。


张怡微短篇《过房》,生老病死,人情冷暖,两代人错综复杂的纠葛,经由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描摹,寻常人家的无常琐事被赋予了更深一层含义。郭楠短篇《岛屿俱乐部》,刻画一个特别的富人形象,在种种尴尬局面中显示阶层差异与人的复杂,气息独特。


今年本刊与台湾《文讯》杂志合作推出新栏目“峡海叙评”,一年四期,每期推出一位台湾实力作家的短篇,配以大陆青年评论家的短评。本期刊登台湾作家童伟格短篇《孩子》,以海边小镇孩子低抑的视角,回望与探视家人的生死悲欢。文后配以项静的评论《深井里的回望》。


“凝视文学与人”本期王蒙与池田大作对话《活自己的命》,两位老人交流对生命的感悟。


杨炼专栏“诺日朗因缘”,本期《“柏林墙,到处都是!”》,讲述1991年旅德期间感受到的疏离与隔绝,以及对母亲的无尽思念。


张辛欣专栏“我的5G”刊登《泡影院》,将视线聚焦于美国的艺术影院,形形色色的人生在那里演绎。


“文学访谈”栏目刊登韩东与黄德海对话《趋向完美的努力会另有成果》,分析韩东小说中的思辨性和哲学元素。


“理论与批评”栏目刊登郭冰茹《当下文学书写中的“虚”与“实”》,从审美追求、情思义理、精神意韵等方面,结合具体文本,探讨对中国古典文学虚实处理技巧的借鉴和创造性的转化。


“心香之瓣”刊登王琪森的木心印象记——《风啊,水啊,一顶桥》。


“人间走笔”栏目刊发朱振武《莫言的电话号码》、干亚群《过年蓝》。


“新诗界”栏目刊登张好好《踏风而归》、吴重生《春天的密码》、华清《寂静的喧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