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将在台实现全彩印刷
发布于:2013-12-16 点击:1154
《十月》评出创刊35周年35部最具影响力作品 铁凝:作家不需要“表演”生活
12月15日,“《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在现代文学馆颁发,28位作家的35部作品获奖。凭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和《永远有多远》两部作品入选该名单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以获奖者身份在发言中指出:“作家应该避免表演生活。”她以个人写作经验为例,“一旦我想急切地表演生活,那必是我失败的时刻,因为生活不是表演,生活不是用来打分的,生活是用来生活的”。
“小人物”们完成了大时代
铁凝对自己获奖作品的“影响力”作了一番解读。她说:“我相信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时代,我这次有幸入选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却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网民们投票不是投给我的,而是投给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的。这是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在文学这里,再大的时代,它的呼吸和生态往往是由一些不具有表演才能的小人物们完成的。”
继而,铁凝谈到写作者的“永远”情结。“永远这个词,在新世纪的多种喧哗中时而嘹亮时而沉默,时而衰弱时而结实,但什么都不能阻挡一个写作者相信爱、相信理想、相信生活,只要有文字存在,文学就永远不会消亡。我最近看到叙利亚诗人多阿尼斯说‘没有诗就没有未来’。我不敢说没有诗就没有未来,未来还是会有的,但假如我们的未来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文学,那么那样一个未来值得我们期待吗?”
给心灵立传作品永不过时
获奖者莫言、张洁、张承志、张贤亮、李存葆、方方、池莉等作家也云集北京,出席颁奖仪式。莫言在发言中说:“还记得在部队里和战友抢着读《高山下的花环》的情景,读了这样的小说,我们这群热血男儿更加热血澎湃。”
作家的话也引起网友的认同,优秀文学作品,即使距今几十年,也仍未被读者遗忘。网友“浩歌微语”在文汇报官方微博发布的获奖名单后面留言道:“和一首老歌一样,这35部作品给人也是时光的记忆、温暖的怀旧。好作家与好作品是给时光和心灵立传的。这也是文学不会过时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这35部作品是由网络读者、媒体记者和文学评论家分别投票,按得票多者综合选出的。按发表年代来看,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发表的占4/5,《十月》杂志社也曾有多种担忧,一是担心网络空间里年轻人居多,年轻人是否了解历史;二是担心媒体记者也相对熟悉较时新的作品,是否了解曾经的经典作品。让他们惊讶和欣喜的是,除有个别遗珠之憾外,三方投票结果竟然大体集中。
本报首席记者 吴越(本报北京12月15日专电)
选稿:丛山 来源:文汇报 作者: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