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南文学选刊》目录 | Si Nan Literary Journal 2020.06
来源:思南文学选刊 选稿:傅亮 作者:思南文学选刊 发布于:2020-12-11 点击:678
目 录叙 事肖江虹 美学原理林晓哲 鸭子与先知郊庙 我们夜里在咖啡馆喝啤酒魏思孝 村民速写季宇 就当从没发生过赵苓岑 爪蟾诗 歌林白 背对一切使它更加犀利德里克·沃尔科特 鸿楷 译 我乘着古老的骗局分开新的海水对 读陈恒&nb......
-
《收获》进校园:从一本《民谣》,打开通往历史的可能性
来源:澎湃新闻 选稿:严超杰 作者:罗昕 发布于:2020-12-11 点击:503
“我坐在码头上,太阳像一张薄薄的纸垫在屁股下……”伴随着学生的朗读,“收获进校园——长篇小说《民谣》见面会”于12月9日晚在苏州大学拉开序幕。这场见面会由批评家、《上海文学》编辑部主任来颖燕主持,也是《收获》开启“文学杂志进校园”后的首场活动。今年,六十岁的批评家、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尧在《收获》杂志第六期交出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民谣》。熟悉他的朋友玩笑说,就开头那句“太阳像一张薄薄的纸垫在屁股下”,王尧已经说了快二十年。这一次,他终于回到了少年时的乡村,在“未名......
-
好内容让图书走出去更稳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章红雨 发布于:2020-12-09 点击:480
“有竞争力的出版社背后都有优质内容。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截至目前,百科社实现版权输出176种,超过去年。”12月2日,在2020泰山国际新闻出版合作大会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蒋丽君说。来自新世界出版社的数据显示,2020年该社实现《大国工匠》俄文版、《凯哥日记》英文版等72种图书版权输出,与海外出版社合作落地出版《中国关键词:治国理政篇》罗马尼亚文版、《谢谢了,我的家》韩文版等32种图书。据近5年发布的《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图书对外版权输出......
-
《咬文嚼字》发布今年十大流行语:逆行者、后浪、内卷等入选
来源:澎湃新闻 选稿:严超杰 发布于:2020-12-07 点击:573
12月4日,《咬文嚼字》杂志经过评选,公布2020年十大流行语,它们分别是“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逆行者、后浪、飒、神兽、直播带货 、双循环 、打工人、内卷和凡尔赛文学。今年流行语新概念、新语词丰富多彩,是流行语的“大年”。2020年全民生产流行语今年是流行语的“大年”。新冠疫情肆虐,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积极投入到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中,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社会经济全面恢复步伐加快。今年大事要事多,新鲜事物多,先进人物多,感人事迹多......
-
思南文学选刊 · 特约评论 | 张桃洲评杜绿绿诗歌
来源:《思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选稿:孔轶 作者:张桃洲 发布于:2020-12-04 点击:342
《思南文学选刊》将陆续邀请书评人对选刊转载的作品进行评论,本文是评论家张桃洲评杜绿绿诗歌。杜绿绿《我们还拥有少量的光》选自《作品》2020年第2期,《思南文学选刊》2020年第5期转载。“造梦”的“真相”——杜绿绿诗歌的一种读法张桃洲/文对于初读者,杜绿绿的一些诗作带来的直接感受,也许是一种寓言般的恍惚感。其寓言的特征表现为:它们似乎在讲一个情节简单、场景不令人陌生的故事,却又呈现出扑朔迷离的状貌,最后“故事”不知所终,读者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座小型的词语迷宫。比如......
-
思南文学选刊 · 特约评论 | 冷霜评杜绿绿诗歌
来源:《思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选稿:孔轶 作者:冷霜 发布于:2020-12-04 点击:293
《思南文学选刊》将陆续邀请书评人对选刊转载的作品进行评论,本文是诗人冷霜评杜绿绿诗歌。杜绿绿《我们还拥有少量的光》选自《作品》2020年第2期,《思南文学选刊》2020年第5期转载。“你不得不用徘徊的语词……”——杜绿绿诗歌印象冷霜/文曾不止一次听杜绿绿说过,她开始写诗很晚,我推测,她说的“开始写诗”是指自觉地接受了某些已为人熟知的现代诗写作律令,而非从用纸笔分行涂抹算起。比如她的诗里很少直白的抒情,即使言及自我也总是采取一种沉思的、旁观的乃至否定式的口吻:不轻易谈......
-
思南文学选刊 · 特约评论 | 宋琳评杜绿绿诗歌
来源:《思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选稿:孔轶 作者:宋琳 发布于:2020-12-04 点击:337
《思南文学选刊》将陆续邀请书评人对选刊转载的作品进行评论,本文是诗人宋琳评杜绿绿诗歌。杜绿绿《我们还拥有少量的光》选自《作品》2020年第2期,《思南文学选刊》2020年第5期转载。“无穷的内”或“少量的光”——读杜绿绿随想宋琳/文杜绿绿给我发来《女演员来到夏季》等十首诗,它们曾发表在今年第二期《作品》杂志上,新近入选《思南文学选刊》。总标题《我们还拥有少量的光》来自《云上自省》,这是一首飞行诗,写摆脱地心引力的空中体验。“光芒点点裹住我:我在读一本小说。”坐在飞机......
-
以诗歌表达时代的回响
来源:华语文学网 作者:《上海文学》杂志社 发布于:2020-12-04 点击:910
12月4日,由静安区图书馆、《上海文学》杂志社、静安区读书协会联合主办的“人类同心,共抗疫情”主题诗歌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在静安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办,并为新出版的诗集《天涯同心——诗人思想录》举行首发式,上海市作家协会、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的领导和多位诗人、获奖代表参与此次活动。本次主题诗歌大赛的揭晓与诗集的出版,标志着第五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圆满落下帷幕。中共静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宏、《上海诗人》执行主编、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季振邦、文......
-
严家炎:为学和做人都需要一点“傻子精神”
来源:光明日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方莉 发布于:2020-12-03 点击:575
严家炎近照本报记者 刘平安摄/光明图片87岁的他,被作家宗璞称为北京大学里的“大侠”,率先把金庸的武侠小说搬进北大课堂,秉笔直书为丁玲、萧军等人“翻案”,把鲁迅小说《铸剑》归为武侠小说而与一位学者发生激烈笔战……在一次次文学论战中,他坚守着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他说:“无论为学还是做人,都需要一点‘傻子精神’,即不计利害,脚踏实地,坚守良知,只讲真话。”初冬的北京阴雨绵绵,别有一番历史感。在养老院的文化室里,87岁的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严家炎已静候多时。见......
-
陈子展:中国古典文学园地的“楚狂老人”
来源:文汇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任思蕴 发布于:2020-12-01 点击:569
陈子展(1898—1990),文学史家、杂文家。原名炳堃,以字行,湖南长沙人。曾在东南大学教育系进修,结业后回湖南从事教育工作。1927年“马日事变”后遭通缉,避居上海。1932年主编《读书生活》。1933年起任复旦大学等校教授。30年代曾发表大量杂文、诗歌和文艺评论,后长期从事《诗经》《楚辞》研究。著有《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诗经直解》《楚辞直解》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初各大学院系调整之后,复旦中文系蓬勃发展,群星璀璨,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