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孤岛    更新时间:2017-05-18 13:34:37

我在浙皖交界的浙西山区生活了二十余年,可谓是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了。我吃着那里的玉米和红薯长大,饱含着泥土气味。这种气味是颇含野性的,它不知不觉地深深藏在了我的肉体和灵魂中。

我一年年来回走在那里的山间栈道上,砍柴、上学、徘徊、抗争,思索和梦想。然后,我又走出山与山错落成的层层屏障,到山外求学……大地在我面前显得越来越开阔,但家乡却离我越来越远,越远越小,终至相隔万里遥望。

钱塘江的水最初是从我的故乡流出的。

那里的水清醇、透明、甘美。我的灵魂是靠这样的山水养育出来的,也自然有些清丽,有时候还能镜子般照人。当然,那里的水却从不安然,从山里奔出,又在一个又一个山谷间奔突、跳荡,所以是调皮的,有时还是激烈的、执著的。她似乎总在寻找出山的路,总在奔向远方的开阔地,乃至远方以远……它虽然不知道前面是什么地方,仍然绕过一座座山冈,毫不犹豫地向前奔去。之后,它加入了千岛湖的水波合欢曲,由此变得平静些了,深沉些了,但也有了些混浊。再之后,就与别的伙伴儿手拉手又有秩序地溢出,进入富春江、钱塘江,最终消失在茫茫无边的太平洋里,回到水自己的故乡。

我在浙西山区贫困而艰涩地生活了十六年,接着沿着河流的方向到省城杭州苦读了四年书,在一次又一次离乡、返乡的反观中,产生了极力要摆脱故乡的反抗欲望。这种反抗最终使我不愿返回故地,孕育那里的禾苗,而是独自奔到万里之外的浩瀚塞外,闯荡人生。我总认为我很了解故乡的山,故乡的水,了解山里人的脾性和思想,以及他们心里的快乐和忧伤;总认为在深入和超越中,对浙皖交界的这片古老得几乎被外界人遗弃的盘根错节的丘陵山区颇为熟稔,犹如了解自己的手掌心一样。但是,在我告别故乡到大漠地带生活十年后,也就是1995年,当我携妻带子再一次重返这片偏远、僻静的山区后,我发现我错了。我并不真正了解我的故乡,甚至也并不真正了解自己——身上有多少秉性来自故乡。

新安江汇聚成的千岛湖是我的故乡,但故乡中的故乡应是浙江的西极地,千岛湖的西水源区。那里,青山如簪,如笋,如狮,如龙,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它们看上去独坐一方,各自为守,实质上却起起伏伏,若断若连中绵延成一片片绿色屏障。这里的山并不太高,却比好多山险峻威武。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