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作者:葛芳    更新时间:2017-04-21 10:41:36

一个月以后,简春华站在法慧寺巷口回望时,有一种孤独、温暖、悲壮、幸福的神情。然而他不放纵自己的情绪。他意态悠远,目光沉静,似乎一眼能看穿人生那头到底是什么。他等待着什么。他比以往更加清瘦了,青布棉夹袄套在身上,倒像是个旧式文人,和整条巷子的气息十分吻合。前几天,他和阿珍领了证,小范围请了些朋友来热闹一下。最初阿珍还有些江湖气,嚷嚷着说要喊哪些哪些小姐妹,他拒绝了。择了个黄道吉日,吃了一顿,也算仪式大功告成。他没有忘记邀请老张,但老张说路途遥远,他的大胖小子也出生了,他得每天负责把屎把尿,改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再聚吧!对了,老张提出要看极品女人的照片,要过把瘾,简春华应了,挑一张阿珍最有风韵的照片手机发送过去,“叮咚”一声,老张惊愕,禁不住咂嘴连声称赞。

果然,阿珍月经没有来,嘴巴也刁了不少,喜欢吃酸。

他都一一交代好了。

明天起,他真的要出趟远门。六个月。古人上京赶考,前后也要这么多时辰,舟车劳顿,再加上节外生枝的情节,说不定要整一年才能回到妻儿的身边。他的旅途,单一、清晰。他十分明了。早晨起来站在阳台上远望时,他看见法慧寺佛阁顶上的旗幡随风飘动。白鸽又开始盘旋了,忽上忽下,忽起忽落。太阳渐渐升起,舍利塔在朝霞的映衬下显得又巍峨了一些。母亲说,那天她看见佛光了,炫目神奇。他含笑。母亲又虔诚地向佛塔方向拜了三下。陈米换掉了,超市店里的老板娘赔了不是,现在的新米煮出来的饭又香又甜。听说,寺庙里有个和尚这两天要还俗了,回老家成亲,不用指哪一个,简春华也能分辨出是谁。

阿珍下巴磕在他手掌上,可怜兮兮,又想吃酸豆角。

去买啊,不论阿珍想吃什么,今天他都要想方设法买周全。阿珍穿着纯棉睡衣松垮垮地窝在沙发里,像粉红色的维尼小熊。他看她的小腹,还不见隆起,但他的目光能穿透肚皮看进去——儿子还是女儿呢?说出来还真是一个笑话,昨晚他做梦他的孩子出生了,可是男是女这性别怎么也辨识不清,医生拎着孩子的脚,横过来竖过去看,也没说出个究竟。他咯咯笑出声来,伸出手,接了——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哪怕是怪物,他都会疼他爱他一辈子!

推门,外面竟下着雪。乔平城三五年来很少落雪,最多也是飘几朵雪花就不见影踪。没想到这次像模像样真下起了大雪,厚厚一层,踩上去有“咔嚓咔嚓”的声响。简春华搓搓手,又将手放在嘴边哈热气,这一招也是小时候姨母教的,姨母说,落雪落雨狗欢喜。若不是要出远门,他想和阿珍玩堆雪人的游戏,多少年没有这样尽兴了!

法慧寺巷子两边的腊梅花也开了,花木扶疏,幽香袭人。寺庙门嘎吱开了,出来一个虎虎有神、皮肤紧致的男子,穿了件黑色羽绒服,背着旅行包,脚蹬黑色皮鞋。男子冲简春华不好意思地笑了。简春华认出是那已经还俗的皂色和尚,也笑了。

男子掏出旅行包里的名片盒,取出一张名片递给简春华。

简春华低头看:张强  新华美素斋食府经理

男子说:“有缘,今后请朋友们多联系多帮助,小本经营,要靠朋友们支撑。”

简春华习惯性双手合十。男子摸摸清亮亮的头皮,又从旅行包掏出一串手腕念珠,赠与简春华,说:“这念珠,开过光,我原想要把它赠给我今天开门所见的第一个人,恰巧是你。”

简春华也不推脱,接了去。走在雪地上,忍不住嗅嗅念珠的味道。念珠一共十八颗,简春华将它一颗一颗摸过,一边走一边摸,一直走到食品批发部。


(刊于《上海文学》2015年6月号)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