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苏浩心怀向往来到北京后,无文凭、无背景,起初只能在工地、餐厅这些地方打工。他不爱酗酒赌钱,闲暇时间就看看书,或是满北京城溜达,寻找发迹的机遇。当苏浩第一次逛到北京的古玩市场,他看着那些巧夺天工、千奇百怪的玩意,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他家祖上曾是地主,富甲一方、耕读传家,虽然后来很多值钱的东西都被毁,但在奶奶的讲述下,那些古物依旧在他脑海里散发着神秘、奇异的光。
那天下着细雨,苏浩来到古玩市场,他一家家地逛,开始出手他的第一件古玩。那是一个翡翠镯子,是他奶奶的嫁妆。临终前,奶奶把这个镯子交到他手中,说如果他以后的日子过不下去,就把它卖掉换些钱;如果可以度日,就把它留给她未来的孙媳妇。
江雁当时刚刚大学毕业,只有二十三岁,正帮着她父亲看古玩店。高高瘦瘦的,穿一件很旧的白衬衫和一条灰色长裤,眉骨高耸,目光炯炯有神,看那些瓷器、奇石的时候,俨然一副行家样,这就是苏浩给江雁的第一印象!苏浩先是指着玻璃架子里的一个相似的翡翠玉镯,问了价钱,然后再把自己的镯子拿了出来。当江雁给出了比其他店都高的价格的时候,苏浩就决定把镯子卖给她。他走访了几家,开古玩店的人大多年纪大,老奸巨滑,大概没有人会比这位年轻姑娘出更高的价。成交前,苏浩依依不舍,恳求江雁至少三个月之内不要把这镯子卖出去。江雁觉得奇怪,苏浩只好把他奶奶临终所托的事说给她听。江雁看得出他穷困潦倒,何况这镯子的品质确实不错,也就答应了下来。
说来也巧,这时有个财大气粗、大腹便便的男人走了进来。他想买尊佛给老丈人贺寿,他自己对这方面一窍不通,就非缠着江雁给他讲,言语中还略带调戏。江雁十分反感,苏浩见展示自己的机会来了,便当着江雁的面,滔滔不绝地给客人讲了起来。他虽然在这方面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但看过的书不少,高谈阔论、旁征博引,竟把那阔佬忽悠得深信不疑。那不俗的谈吐、模棱两可的话语,令江雁瞠目结舌。等那阔佬心满意足地抱着那尊佛离开,江雁就立马通知他明天来这儿上班。
开古玩店的人需要耐得住寂寞,江雁虽然嗜古,大学里也是学这个的,但她父亲这么快就让她接手古玩店,她很是郁闷。而自从把苏浩招进古玩店后,她平静如水的生活就开始泛起一阵阵涟漪。
她开始手把手教他,不但教他古玩鉴赏,还从方方面面把他改造成自己理想的夫婿。苏浩虽然在高二辍了学,但一直保持着读书思考的习惯,所以对江雁推荐给他看的书也能融会贯通,对于古玩的掌握也能很快得心应手。在书和文玩的熏陶下,苏浩的改变是脱胎换骨的,两年后,当江雁带他去参加上流社会的聚会时,她的朋友们还以为他是家境优越的芝兰玉树。
日子越长,江雁对苏浩的情就越发深了。不仅是因为他玉树临风的相貌、怪诞不经的才能,更是因为他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跟他相处的这几年来,他们名为主雇,实为朋友。苏浩没有什么不良的癖好,不抽烟、少饮酒,周围借着看古董来跟他搭讪的姑娘也不少,可他只是以礼相待,不过分亲热。江雁认为他对她是有感情的,只是为人内向,不好意思说出来罢了。可是她比苏浩大两岁,她又怎么好主动表露心意?
终于有一天,苏浩无意中又谈及他奶奶的那个翡翠镯子,江雁红着脸说:“你能不能把那个镯子给我啊?”苏浩聪明,觉出了她的“欲说还羞”,但他还是拒绝了她。他开始跟她讲了他的过去,从他父母双亡一路讲到他来北京,尤其讲了他的初恋夏清荷。江雁虽然很受打击,但看到了他的过去,就更加坚信自己的眼光不差,苏浩就是她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
苏浩当然明白她的心意,江雁很好,虽然他只是她手下的一个伙计,但是她从没有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他,只是把他当做志同道合的朋友,兴致勃勃地跟他讲古董,借各种书给他看。苏浩扪心自问,他是喜欢她的。可是,他又怎能忘记那个他抱着暗暗发誓要挣钱迎娶的女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没有亲人了,夏清荷是故乡唯一一个令他牵挂的人。
那年春节,苏浩在古玩店已经攒下了不少钱,所以下了决定回去看看。江雁没去过南方,提出跟他一起回去。苏浩婉言拒绝了,可等他要上火车的时候才知道,江雁买了两张火车票。一路上,从北到南,窗外的风景不断变化,而苏浩的心情也越来越复杂。
回到家乡,亲人一个也没有,祖宅也卖了,苏浩只好带着江雁暂住在涛子家。从涛子的口中,他得知了那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夏清荷就在几天前结婚了,跟一个房地产商。他身心俱伤,一个人在他父母的墓前徘徊了很久,那是个融雪天,周围的桃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没有叶、更没有花,格外寒冷。江雁看着心疼,上前紧紧地拥抱他,两颗相知的心终于贴在了一起。
那年夏天,北京突降暴雨,硕大的雨点连成条,直直地往下掉。苏浩当时租住在古玩店对面街道约两百米远的一个小房子里,眼看着天快黑了,可这雨还没止住,大街上像条河一样。苏浩站在门口望洋兴叹,江雁便留他吃晚饭,等雨小了再回去。
这天江雁做了很多菜,刚摆上桌子,却突然停电了,他们只好点上蜡烛。江雁特意把苏浩家乡产的四韵酒拿了出来,“清香醇纯,回味无穷”,这酒是樟城的名片,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名满天下,现在更是畅销中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江雁为他斟上一杯,递到他面前。她选这酒杯也讲究了一番,特意用薄薄的青花瓷小足酒杯。四韵酒颜色透明,青花瓷清新淡雅,瓷酒相融,给人一种妙曼空灵的感觉。
苏浩看着杯中“嫩色如新鹅”的清酒,那醉人的芳香,唤起他儿时的记忆。他父母在世的时候,每逢稻谷收割完,他家总要挑几担谷子到村口酿酒的人家去,请他们帮忙酿成香醇的酒,他爸爸最爱喝了。苏浩小时候也学样尝过一回,辣得不行。而现在长大了,却尝不到小时候自己稻谷酿出来的酒了。
苏浩一饮而尽,江雁笑问:“好喝不?”
苏浩咂咂嘴,“我们那边的名酒,自然是好喝的。”
触景伤情,他忆起了江南故乡,忆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还有念念不忘的夏清荷。他开始跟江雁讲起他小时候的事情:春天里,他跟小伙伴们在池塘水渠里捉蝌蚪;夏天,他们爬树去偷摘别人家的李子;秋天,田里金黄的二季稻熟了,他爸爸妈妈在前面挑着一捆捆收割下来的稻子,他就在后面跟着捡掉落的稻粒;还有冬天的大年三十的晚上,吃过团圆饭后,他们一家人围在火炉旁,妈妈织着毛衣说着话,爸爸叼着烟拨着火,奶奶躺在藤椅上打瞌睡,而他就在一旁摆弄着自己制作的小木枪……苏浩讲的每一件事,江雁都认认真真地听着,就像小孩子听童话故事一般。讲到父母双亡、背井离乡,苏浩会难过得洒落下几滴泪,这时江雁就拿别的事来岔开,引他开心。
这顿饭吃完了,渐渐地,夜深了,外面的雨也停了,可是电还没有来,外面的街道上依旧如同大海。苏浩站在门口,江雁从他身后抱住他,说:“别走,留下来吧!”烛火朦胧,苏浩转过身来,忽然想到夕阳的光影里,那杨柳岸上、荷花池旁的一吻,虽然他清醒地知道眼前的人是江雁,而不是曾经的那个女孩。
江雁的床还是古代的高足雕花月洞床,梨木的,是清代的东西,栏板上雕着“游园”、“惊梦”、“寻梦”、“离魂”、“冥誓”、“还魂”等《牡丹亭》里的故事场景,据说是江家祖上的婚床。那对红色的蜡烛燃烧了一夜,这大雨倾盆的一夜成了他们名符其实的洞房花烛夜。
这场大雨加封了一段恋情,也成全了一段婚姻。几天后,雨过天晴,街道上的水也退了,江雁带着他去见自己的父亲。苏浩一表人才,却家境贫寒,江父怕他是为了钱才跟女儿好,就迟迟没有答应这门婚事。苏浩很依恋江雁,但他对结婚的事看得很淡,毕竟,她的父亲不仅是江家古玩店的老板,还管理着一个大公司,他不太可能找一个没什么身份的人当女婿。而江雁,她从一开始就没有在乎苏浩的出身,反而觉得苏浩经历了丧亲之痛,少年老成,将来会是个无可挑剔的好丈夫!
江父后来之所以能答应下来,多半是从事业上考虑,他的确需要苏浩这样的人才。他管理着百货公司,无暇顾及古玩店。虽然已经交由女儿打理,但女儿为人单纯善良,没什么生意头脑。古玩店不是江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却是江家的祖脉,江家好几代都擅古,开文玩店。如果有个善于处理古玩交易的人来帮助江雁,那么这根祖脉也就不会断。再者,江雁的母亲是跟江父共患难的知青,在江雁六岁时死在了乡下。江父心中有愧,视江雁如掌上明珠。既然女儿真心喜欢苏浩,苏浩除了出身之外又无可挑剔,那就成全这段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