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

作者:周励    更新时间:2016-03-07 13:43:43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曼哈顿是个奇迹。

曼哈顿是无数现代派建筑高耸的“钻石森林”。中央公园则是钻石森林中的翡翠。

纽约——美国第一大城市,濒临大西洋,位于美国东北部纽约州的哈德逊河口上,1897年以前的纽约市就是曼哈顿一个岛,后来,相继有几个区并入纽约市,才成了今天包括曼哈顿、布朗士、布鲁克林、皇后和史泰坦岛五区的大纽约市。

曼哈顿比上海小得多,占地只有23平方公里。1620年,欧洲大陆首批移民乘“五月花”号,越过大西洋的惊涛骇浪,登陆美国。而欧洲人首次来纽约,却要比“五月花”号更早一百年,意大利航海家佛拉扎诺(GIOVANNIDAVE,FRAZANO)最先于1524年发现纽约港是个风和日丽的良港。今天横跨在布鲁克林与史泰坦岛之间的世界第二长吊桥,便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为佛拉诺大桥;而著名的哈德逊河的命名,则是为了纪念另一位于1609年来纽约探险的英国航海家哈德逊。

荷兰人于1624年首先在此建立殖民地,称曼哈顿为“新阿姆斯特丹”。英国人于1664年夺下这片土地,改名“纽约”。荷兰人一度又于1673年夺回,改名为“新灯”(New Light),意即照亮世界的灯塔,于第二年即1674年又落入英国手中,正式复名为“New York”(纽约),直至如今。

在独立战争中,纽约是反英的十三个殖民地之一。1776年长岛战役,华盛顿被英军击败后,纽约市曾经成为美国的第一首都,美国第一任总统宣誓仪式,就是在纽约曼哈顿召开第一届国会的联邦大楼举行的。那时整个纽约——也就是整个曼哈顿只有一座教堂、十几座磨坊、一幢用来召开联邦会议的维多利亚殖民期的小楼房。然而仅仅二十年后,曼哈顿南端的华尔街上高楼林立,诞生了全世界最早的纽约股票市场!不久后又诞生了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在以后的年代里又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大都会歌剧院、大都会博物馆、百老汇商业中心,直至今天蜚声于全世界的帝国大厦、中央公园、洛克菲勒中心、第五大道、联合国大厦、世界贸易中心……

曼哈顿是一个奇迹!

因为人生本来也是一个奇迹!

创造了曼哈顿的昨天和今天的人,就是一个奇迹!

一、美国担保人

——维廉·柯比(William Kirby)

不可否认,我从小就梦想周游全世界,这是许多孩子都有的梦想。可是如果没有红卫兵大串连和上山下乡,我连上海都别想迈出一步。在大串连中,我看到了西湖苏堤、白堤如人间天堂般的图画;也看到了黄土高原赤裸的贫瘠、寒鸦飞绕的孤村、凄凉的院落。后来我又去了黄山,在惊叹黄山之壮丽幽美之时,又提心吊胆地想着自己的钱袋:玩一天黄山就要扣一天工资。

每当我的病人们——那些上海外贸局的外销员们出国归来,和我讲他们在国外的所见所闻,以及在国际商场中斡旋拼搏,大展身手为国家创汇时,我听了都激动得不能自已。后来我动手为他们——这些外销员们写报告文学和电影剧本。可是我能写什么呢?在我写《德黑兰的雪,真热》时,我就胡思乱想德黑兰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去描写那些街道、城堡和波斯湾民族古老的历史遗迹,不然别人怎么知道这是在德黑兰而不是在葡萄牙发生的事情呢?写上海丝绸进出口公司参加东京和巴黎的时装表演时,我也是挖空心思去回想电影中或者干脆是在梦中所知道的东京和巴黎。当我描写银座和香榭丽舍大街、塞纳河时,我觉得我就像一个盲人在摸着琴键弹琴一样。有一天,我跑进党委办公室,突然出现在党委书记面前:

“我要当外销员!我请求领导改变我的职务,我可以现在就旁听外贸学院的课程,两年之后,我一定会是一名好外销员!”

党委书记先是大吃一惊,当他明白过来之后便哈哈大笑起来:“周医生,你真会异想天开!一会儿写作,一会儿又要当外销员。这怎么可能呢?”然后他话锋一转,“计划生育统计表都登记全了没有?局工会在催哪!另外,单证科有一名打字员想生第二胎,你得好好去做做工作,怀孕六个月之内都要强迫流产,这是根本大计!千万别让她生啊!”

这就是我的“生活轨迹”,你只能回到你原来的“生活轨迹”上去。

我那时还没有想到要申请出国自费留学,我那时还认为:出国就要像外销员那样,或者像演员、作家代表团那样,代表国家出去,堂堂正正,让外国人抬起头来看我们。至于到国外当保姆、打苦工,那简直是耻辱,不堪想象。经常在我脑子里转着一个问号:“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周游世界?”像香港、日本的那些工人那样,堂堂正正地到世界各地去旅游?我敢打赌,如果那时准许个人出国旅游,我会立即把家里的彩电、“聂耳”牌钢琴、洗衣机统统卖掉,哪怕四处借债也要张罗一张出国机票!

当然我的“堂堂正正”的出国梦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曾经反复地思考过法国18世纪哲学家伏尔泰的一句话,他说这句话时是在1758年:

据说在某些国家里禁止公民离开命运使他们降生的地方;这条法律的用意是很明显的:“这个国家太坏了,治理太糟糕了,因此我们不许任何个人离开,以防所有的人都跑光。”

人们当然不会从中国跑光,从今天来讲,即使跑走了,最终还是要再跑回去,为什么国家就不开明点呢?为什么国家就不考虑考虑许多人——特别是我这样喜欢幻想、把精神生活考虑得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人的需要呢?

每一个人来到美国前都有一个故事。我的故事已经十分明了,既然我不能堂堂正正地出入国,既然我连跨出上海一步都如此艰难,那么我一定要设法改变它: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个念头是逐日增加并且逐日强烈起来的。

1982年初,有个外销员从虹桥机场接外宾回来,对我说:“周医生,好多人出国留学啊!每天机场上都有不少跟你年龄差不多的人,拎着大箱小箱的。你怎么不想出国留学呢?”又有一次,另一名女外销员到医务室,兴奋地说:“你猜我看到谁了?在虹桥机场我看到陈冲了!她去美国留学!”1983年,当我向党委书记提出要当外销员遭婉拒后,我的一名外销员朋友小林——他后来考取了研究生,对我说:“周励,你想到外贸学院旁听,当外销员,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念头。你有这个决心有这点魄力,为什么你不出国自费留学呢?”

外贸局的小林——他是大家公认的最聪明最有前途的男孩;小顾——外贸局业务考试第一名、大家公认的最漂亮最善良的女孩——他们两人现在都在香港不同的公司担任要职,成了我终身的知交。我挚烈地爱着我的朋友们,分担着他们的喜悦和忧愁,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我讨厌小市民。我记得黄药眠的自传中有一句生动的描写:

有一次在船上,我看见一对油头粉面的青年夫妇,一天到晚捧着茶壶嘬着壶嘴,口里不停地嗑着瓜子,这无知的小市民,是多么令人厌恶!

那些人并不会因为你的厌恶感而消失。我有健全的灵魂,我总是喜欢幻想,并且爱把幻想变为现实。

当我的外销员朋友们不断地把祖国开放的气息带进我的小小医务室时,我终于在1984年下决心申请赴美自费留学。我要把幻想变为行动,我要改变生活,看看世界!

有时候幻想对生活是多么重要啊!在这幻想中集中了我所有的精力和全部情感。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我感到了一股强烈的热情,像蓝色的火焰一样在燃烧。

那时候没有什么出国留学指南一类的书籍,我的一位在上海歌舞团的朋友曾经请求我找外销员为他填打一份入学申请表格——那份杨百明翰大学的申请表格也就是我第一次看到的美国大学入学申请书。从梦想到现实仿佛有十万八千里。所有出国留学的朋友都有亲戚在美国,或是在香港澳门,能为他们提供担保及生活费用。也有个别极优秀的学生通过了李振道主持的出国训练考核,就提全免奖学金。我一无所有,我是一个没有任何海外关系的人,这反而使我产生了跃跃欲试的一种兴奋。从复旦大学一位刚刚通过李振道博士出国考核的研究生那里,我知道了要找美国的学校,只要到上海图书馆四楼资料室即可找到。于是我骑自行车到了人民公园边上的上海图书馆,一口气抄下了纽约二十多个学校(第一章《纽约商场风云》已述),将二十几封外销员帮我打的英文信统统发出,连同我发表的二十来篇翻译成英文的作品——我知道,我的惟一资格就是这些发表的作品。我既不能学医——美国医学院不收外国临床学生,也不能直接学商——因为我没有外贸学院或经济学院背景。那么我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好走——报考文学院,申请攻读比较文学研究生,到了美国再转学商业管理。

还记得1984年盛夏时节,一天下午,家门口地上有一封信,我拣起一看:是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学院文学系主任来的!整整三页长信,表示他对我的作品非常感兴趣,他认为我一切条件具备,现在只是依美国法律需要一份经济担保书。他并且随信附来了一份空白的经济担保书,让我请担保人填好了寄回学校,以便在秋季尽快入学。

只见担保书上的英文写着:

U.S.Department of Justice 

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 Affidavit of Support 

Form I-134(Rev.12-1-84) Y

中文意即:美国司法部移民公证处  担保宣誓书

I-134表格

最严格具体的是其中第十一项:

11.(Complete this block only if the person named in item 3 will be in the United States temporarily.)

That I □ do intend □ do not intend, to make specific contributions to the support of the person named in item 3.

(If you check“do intend”,indicate the exact nature and duration of the contributions.

For example,if you intend to furnish room and board, state for how long and, if money, state the amount in United States dollars and state whether it is to be given in a lump sum,weekly, or monthly, or for how long.)

翻译成中文即是:

我愿意(或我不愿意)提供特别的援助给这位被我担保来美利坚的人,包括确切的金额和年份。例如:提供房间膳宿(标明多长时间),如果提供现金,请指明美金数额。是一次付清或按周、月定期支付,支付至何时为止。

这样的担保书我后来替不少朋友填写过,帮助他们来美。可是在1984年整整一年里,我无法给那位教授回信:我上哪里去找一位担保人?祖宗八代都在中国。写信给已去美国、加拿大留学的朋友,均回信曰外国人不愿为没有见过面素不相识的人担保,再说那些朋友们自己也很困难。这事已经成了我出国留学不可逾越的障碍,没有担保人我就永远出不了国!

1985年春天我到北京出差,那时我已调到《经济日报》,为《经济日报》上海国际经济信息中心办事。办完事后的一个星期日,我登上了香山“鬼见愁”高峰。和我一起登上鬼见愁的有美国驻中国大使馆领事道格拉斯先生和他的太太凯伦,我们原是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认识的。凯伦是文化秘书,她邀请了一批中国朋友到美国总领事馆看当时热门的美国原版电影《星外来客》(《E.T》),看完电影后在鸡尾酒会上,道格拉斯和凯伦看了纽约州立大学教授给我写来的热情洋溢的信后说:

“我们很遗憾,我们很高兴为你担保,但是美国政府规定不允许外交官为任何外国公民作担保。”

尽管我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但他们夫妇的真诚很让我感动。以后他们又几次邀请我去美驻上海总领事馆看获奥斯卡奖的影片,并且邀请我去上海盖斯康外交官公寓参加他们与其他几对美国夫妇一起举办的万圣节化装舞会。我最初和他们交朋友的惟一目的是学习英语口语。因为他们两人都是修养很深的“中国通”,我们竟很快成了好朋友。里根来上海访问时,道格拉斯担任里根总统的中文翻译。他们夫妇极爱中国,对中国朋友热情诚恳。后来他们调到北京美国大使馆,特地给我留下电话,让我去找他们。

现在他们驱车把我带到了香山,又一起爬上了“鬼见愁”。我的心情和他们的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只是假日的休憩,而我,则为找不到担保人而困扰。我甚至想到自己是不是要放弃去美国自费留学的努力。

那天的天气十分奇妙。一开始浓雾重重,当我们快爬到山顶,却突然云开雾散,一片清新。美丽清幽的峡谷,野玫瑰花、野迎春花丛绕在嶙峋奇异的岩石边;小溪流对岸的峭壁上,雪白的瀑布奔腾直泻,发出震心的喧响。“鬼见愁”山壁陡峭。爬到写着“鬼见愁”三个红色大字的悬壁上,我抬起了头——啊,我紧缩的心突然充血了、涨大了。我心中阵阵震颤:这是何等奇丽壮观的景色啊!远处香山山峦在破云而出的丽日照射下,闪烁着瑰丽变幻的色彩。云在静穆的群山之间缥缈;云与日相接的地方,是一个金色的彩虹光环,光环中隐约现出一座光彩夺目的顶峰——那正是“鬼见愁”由风霓作用反射出来的顶峰!泪水刷地一下夺眶而出,就像我后来到了加拿大,第一次看到尼亚加拉大瀑布一样。神圣璀璨的峰巅让人如痴如醉。我心中有两股激流交织在一起:一种是虚度年华的感觉萦绕在我的心头;另一种便是那种执拗的幻想——我一定要成功。我的欢乐,我的意志,我的追求,我的希望,一下子都集中到这险峻光辉的“鬼见愁”顶峰上了!在那一瞬间,我突然生了一个念头:

我自己找美国担保人!我自己能找到!我工作的上海宾馆(上海国际经济信息中心临时设在那里)每天有成批成批的美国游客,他们面慈目善,他们之中一定有一个人会帮助我的!

告别了道格拉斯和凯伦夫妇后(现在他们已回到美国,我们仍是十分密切的好朋友)我回到上海,开始抓紧步伐寻找担保人——对每一个申请赴美留学的人来说,这是最最关键的问题。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