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怪蜥
蜥蜴是爬行动物,它的家族里不论大小,一般都是四足、有鳞、蛇头、蛇尾,但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原始丛林里有一种奇特的大蜥,身长约一米。它有两个奇怪的特点,令动物学家惊叹不已,因为它的颈部长着一种恐怖装置,平时毫无特色,一遇到敌害,它的颈膜部位的恐怖装置突然张开,大如一顶直径80厘米的雨伞,而且身子成“S”型原地起伏运动,犹如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地上练俯卧撑,这使没有精神准备的天敌受到惊吓,赶快逃走了事,怪蜥自身也受到了保护。二是敌害真要伤害它时,它会赶快逃跑,但不像其他爬行动物在地上飞爬,而是干脆用两只后肢直立,两只前肢曲在胸前,用两条结实的后腿快跑,活像一个竞走的运动员,一口气可跑20分钟,这种跑的方式除了人类之外,连猴子、猩猩、狒狒、袋鼠也办不到。动物学家发现这种怪蜥后,认为这是一个存世很少的新种,应当给予保护。
2003.8.2天津《今晚报》
黑牛钓到大鳇鱼
黑龙江畔的草滩上有二十多头牛在吃草,老牛倌在避风处打瞌睡。一头黑牛溜到江边喝水,水下有一条100多公斤的大鳇鱼游过,它透过水层看到一个黑影在动,那是黑牛的脑袋。大鳇鱼是饥饿了,它觉得这个牛头般大的猎物是不能放弃的,就悄悄浮起,张开大嘴巴一口咬住牛头,猛往水中拖。黑牛自然进行顽强的抵抗,它把四条腿深深地插入淤泥中,牛尾巴也卷住了身后的一棵小树,大鳇鱼几次猛拖,未能将黑牛拖落水中。老牛倌听到水花发出的哗哗响声,走过去一看,傻了眼,立即回村里喊人。大家跑来一看,一时手足无措。有个聪明人说,大家回去拿绳子,大伙拿来绳子下水缚住大鱼,也缚住黑牛,然后把大鱼和黑牛都拖到岸上。但是,黑牛的脑袋无法从鱼嘴里拔出来。有人折来一根粗树枝,用力撑开大鳇鱼的嘴巴。原来不是鳇鱼凶猛,而是黑牛的两只角已刺进鱼的上腭,成了鱼钩,钩住了鳇鱼。后来终于把牛头从鱼尾里拔出来,累坏了的黑牛在地上躺了10分钟才爬起来。大鳇鱼以2000元卖给了饭馆,1000元归老牛倌,1000元大伙儿分了。
2003.12.6天津《今晚报》
豺狗老司
浙东括苍山的崇山峻岭里有一种犬科野生动物,名叫豺狗。豺狗像狗,但四脚短矮,体型小巧,牙齿尖利,敏捷机灵,善于攻击。它们喜欢近亲家族结群生活,一群有10只至20只,每群必有一老司,这是当地山民的土称,含有总统、司令、元帅、头领的意思。这老司不好当,凡当老司者必是其家族中的文武双全者,比如遇到一头不太大的野猪,必是老司先跳到野猪背上,死死咬住猪颈,任野猪跳跃翻滚,待野猪耗尽力气,其他豺狗攻上去咬其肛门,拉出肠子,将其置于死地。这时,老司发出咬食的信号,大家才敢共同啃吃。
当年的老猎人很敬重豺狗,因为豺狗不进村庄偷鸡摸狗,行猎时如10只豺狗遇到一只猎狗,它们也不会攻击猎狗。当猎人打死一只兔子,豺狗正要开吃,如猎人放出猎狗追上来,豺狗会弃食跑散,它们似乎也懂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道理。当猎人看见豺狗在追逐鹿獐等猎物时,绝不开枪射击,一则怕误伤豺狗,二则也让豺狗在自然界有个生路。
2003.8.16天津《今晚报》
狐狸的家庭教育
母狐狸生下三四只小狐狸崽后,就尽心喂奶。随着小狐狸越长越大,母狐狸的乳汁越来越少,它就对小狐狸开展积极的家庭教育,有系统有计划地训练小狐狸在自然界里的生存本领。野生狐狸的主食是老鼠,所以母狐会抓一只田鼠,咬死后丢给小狐狸,让他们熟悉老鼠的气味,并利用它们贪玩的天性去咬、去打、去撕。待小狐狸基本断乳后,母狐就把抓来的田鼠咬碎,让它们来争食,再稍大一些,母狐去抓来活田鼠,故意咬断它的腿,它只在地上慢慢的爬,母狐发出鼓励的声音,鼓励小狐狸去捕捉,谁捉到归谁吃。最后,母狐领着三四只小狐狸到田野里捕鼠。小狐狸看着妈妈的捕鼠动作跟着学,它们为了得到食物,竟跟大田鼠展开搏斗,最后小狐狸自然取得胜利。凡是独自能捕捉到田鼠的小狐狸,就不愿意跟妈妈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了,它喜欢单独行动,母狐也不去找寻了。等小狐狸们都有了独自捕鼠的本领后,它们先后离开母狐,而母狐也显得一身轻松。
2003.12.20天津《今晚报》
高射炮鱼
南美亚马逊河的支流莫纳特河里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鱼,它重达500克,浑身布满星点,尖头小尾,肚子特别大。渔民捕到后喜欢晒鱼干。
这种鱼的奇特之处是肚子里有一个很大的贮水鱼鳔,用力一挤,能从口中射出九连星水珠炮弹,击落上面的各类昆虫等小动物,然后吃掉,当地土著称它叫高射炮鱼。动物学家们慕名而来,曾拍录到一些有趣的镜头,一条高射炮鱼在河边浅水底下缓缓潜游,两只生在额顶上的朝天小眼透过水层盯着空中,它在寻找昆虫,伺机捕食。突然,它发现一只蜻蜓刚刚停落在水边小草叶子上,就悄悄游近,头一抬,“噼”一声响,鱼嘴里喷出一串冲力很强的水珠子,像连射的冲锋枪子弹,击中了蜻蜓,蜻蜓落水后刚想展翅挣扎,高射炮鱼游过去一口吞下。它吃下蜻蜓后又继续前进,用同样的办法击落了一些蝴蝶、蚂蚱、甲虫等,直到吃饱肚子后才游到深水里休息。到肚里食物消化完后,它再上升到河边,用“高射炮”水弹捕捉食物。
2003.9.20天津《今晚报》
毒蛇警卫
印度比哈尔邦丹尼镇上有个民叫拉罗兹的舞蛇人,他驯蛇技艺高超,他训练的一条眼镜蛇很认真的当他的家庭警卫,并创造出战果。
一次他上街耍蛇,回家后发现一个人倒在家里,拉罗兹知道这是毒蛇警卫的战果,但他还是报告了警察局。经查实,这个死人正是警方在追捕的惯偷。警方为了警告偷盗者,把拉罗兹驯蛇咬死盗贼的事在报上宣传,这一下竟给它拉来了很多生意。这些人要短期外出,家中无人看守,就在举家出发前,请拉罗兹把训练好的毒蛇放在家中防盗,等这家人回来后,请拉罗兹把毒蛇捉回去,并根据时间长短为毒蛇警卫付工资。人们纷纷仿效,现在拉罗兹已驯化成10条眼镜蛇提供出租,目前工作率达到60%,即有6条眼镜蛇在外“打工”。拉罗兹每次放好毒蛇,等主人锁好门之后,就在门上挂出他亲笔签名的警示牌: 危险!内有拉罗兹驯化的剧毒蛇!撬门贼见此牌子后胆战心惊,转身就走。
2003.9.13天津《今晚报》
亚马逊红皮兽
南美亚马逊丛林里有一种红皮小兽,成年体重500克,外形如刺猬,浑身长满尖利的刺,平时尖刺倒伏平贴在皮肤上,没有刺猬豪猪那种令人碰不得的感觉。它们一般一二十只聚合成一个家族型群体,性格温顺,只吃昆虫、老鼠、蠕虫之类,但是它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大本事,因为它的生理构造奇特,还有对付凶猛动物的奇妙智慧。原来它们肚子下紧锁着一层能包裹全身的红色皮膜,当一只狼或豹子向它攻击时,它能迅速放开腹下的红皮,在地上滚两下子,既能包裹住身子,还发出香味,猛兽把它狼吞虎咽地吞下后,红皮兽即在敌人肚子里收拢红皮膜,怒张锋利的尖刺,那猛兽自然痛不欲生,暴跳如雷,不久死去。此时其他红皮兽会围拢过来拼命啃吃猛兽的肚皮肉,一会儿,被猛兽吞下的红皮兽也钻了出来,与家族成员共同享受这只倒霉的猛兽。
2003.8.30天津《今晚报》
忍者奇龟
广东梅县市重修当地古迹梅江观澜亭,此亭建造于1746年。当建筑工人掘出承受亭重的石柱时,发现一吨重的柱础下压着一只金钱龟。由于长期承受重压,此龟已被压得像张扁平的大饼。令人惊奇的是这只扁的变形的金钱龟还活着,四脚能微微划动,但因长期承受重压变形而爬不动了。在场的建筑工人非常惊奇,当地文博人员闻讯后来察看,查证地方史志资料后认定,当年造亭时,这只金钱龟是做吉祥物压在石柱下的,在两个半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它不能吃,不能动,在石柱的重压下,它坚硬的甲壳渐渐扁平。它之所以能在暗无天日不吃不动的重压下历经250多年不死,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它的坚硬的甲壳被压扁是渐渐的缓慢的;二是它在地下环境里的代谢功能降到最低限度。金钱龟这种坚忍不拔的抗逆能力,为爬行动物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2003.7.26天津《今晚报》
发光的狼
瑞典探险家奥尔丁从南非回来说,它见到过一只夜间浑身发光的狼。
那夜它睡在森林中两棵树之间的吊床上,见两点绿光在树下徘徊,那是狼眼的凶光。他举枪射击,受伤的狼逃跑。他跳下吊床追击。那狼跌进一个小水潭子,像手榴弹爆炸,溅起一簇火花。狼爬出小水潭后竟变成一只浑身发光的狼,这恰好为奥尔丁提供射击目标,一枪把狼击毙。奇怪的是过了二三分钟后,那狼身上的光亮全部消失。奥尔丁捡起一块石子丢进这水潭子,“咚”一声响,竟溅起漂亮奇妙的火花,于是它采集了水样,带回营地化验,才弄清了狼发光的原因。
原来这个小水潭子生活着一种富含磷质的磷皮草履虫,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只要把水搅动,受到刺激的磷皮草履虫会发出磷光。那只跌进水潭子里的狼,刺激了磷皮草履虫,它的水也就亮光闪闪了。
2003.6.21天津《今晚报》
忠诚的老猴
吴天邦耍了5年猴子,觉得走江湖很辛苦,就回到大别山深山垭老家,与妻儿种地养羊谋生。他那只名叫“老点儿”的猴子既聪明又忠诚,虽有耍猴朋友愿出好价钱买它,但吴天邦念它跟自己吃了多年苦,决定为它养老送终。山区办了希望小学后,儿子要上学去了,由儿子放羊的40只羊怎么办呢?它决定训练“老点儿”代替他儿子牧羊。半个月的“跟班学习”之后,“老点儿”竟能独自上山放牧了。每天一早,“老点儿”背着一只装有250克花生的布袋,骑到它的“汽车”——一只老公羊的背上,执着一条柳枝,“吱吱”地一阵呼唤,羊群跟着它到山坡上吃草;傍晚,它赶着吃饱了草的羊群进栏,从未缺过一只羊。不久,“老点儿”竟将一些干草抱进羊棚里,它自动睡到羊棚角角里守夜。“老点儿”管着40只羊,精神焕发,看来它有了“当倌”的感觉。不过它也有伤心的时候,那就是主人捆住羊蹄去赶集卖羊时,它又叫又跳,显得很伤心。估计它为羊的命运而悲伤,也为自己“部下”的减少而悲哀。
2003.7.12天津《今晚报》
蟑螂大如蛙
马达加斯加有一种野生的巨型蟑螂,大得能盖住一个人的手掌,足有一只成年青蛙的大小。所谓野生说它不是人类居室内的伴居动物,而是在野外环境中谋生。这种蟑螂虽然是已知的个儿最大的蟑螂,但是它机动灵活,反应敏捷,能飞、能爬、能潜水,几乎掌握了“海、陆、空”全套本领。它的头在壳盖下显得很小,模样和善可爱,不咬人,也不捕食活体,只吃零星素食和大、小动物尸体。在显微镜下看,它的口器很厉害凶恶,牙齿如扇,交叉成剪刀,碾碎硬物如老虎钳一般。在马达加斯加,这种蟑螂属于既不是害虫也不是益虫的“天虫”,外国游客也不感兴趣,唯有泰国人喜欢把蟑螂拌在酱里当菜吃,故捕来带回国内当宠物饲养观赏。在非典流行期间,泰国卫生部迅速订出法规,凡饲养和出售这种巨型蟑螂要处4年监禁或4万元泰铢的罚款。并将收缴上来的200只巨型蟑螂在卫生官员监视下全部火葬焚毁。
2006.6.28天津《今晚报》
猴王领导罢工
马来西亚亨顿椰子园的老板梁亨顿,从猴子专科学校买进10只采椰猴。这些有专业资格证书的猴子能敏捷地爬到二三十米高的椰树顶上,摇动椰子,根据椰子内椰汁的声音判断是否成熟,凡成熟的就采摘后丢下来。它们判断准确,工作效率高,比人工采摘省工省钱。采椰猴在一只戴有红颈圈的猴王领导下每天上班下班,工作生活很有规律。
一天,梁老板发现猴子没有出工,就到猴寨来观察,只见管理猴子的雇员在举棒威吓叫喊,而10只采椰猴靠在猴寨壁上一字儿排开静坐不动。猴王指着雇员愤怒地“吱吱”叫。梁老板忙追问雇员有否虐待猴子的行为。雇员只得老实交待,本来早餐发6只香蕉,从昨天起每只猴子只发4只香蕉,余下的香蕉被他贪污了。梁老板笑着说:“我少发你工资行吗?你贪污猴子的口粮,它们自然要罢工了,而且今后它们对你不信任了。”梁老板当场撤换了雇员,并告诫新雇员今后不得克扣猴粮,还说这些猴子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正经劳动力,待它们不好是会罢工的。新雇员为猴子补发了香蕉,它们跟着新雇员快活地采椰子去了。
2003.8.23天津《今晚报》
奇妙的巨型鼻蚓
南美洲亚马逊河边的阿迪斯山区有一种奇妙的巨型鼻蚓,这种蚯蚓长达2米,宽5厘米,粗看像一条土灰色的蛇。这种蚯蚓长期生活在地下,靠吃含有腐殖质的泥土生存,每逢雨季,地下含水量增高,它们会游到地面上一伸一缩地游动。雨一停,地下水位降低后又钻到地下。在炎热干旱季节,阿迪斯山区人家的家门口、树阴下出现一道奇妙的景观,那些避暑纳凉的人身上好像都缠上粗粗的绳子,走近一看,原来他们身上缠着巨型鼻蚓,脖子上缠一条: 双手臂上各缠一条,腰里缠一条,因为蚯蚓的体温只有10摄氏度,能起到驱暑降温的作用。那些被缠在人身上的蚯蚓显得很老实,只有尾巴在轻轻扭动。这些巨型鼻蚓完成降温任务后,又被人们放到被水浇湿的泥土中,让它们省力地钻进泥土里休息,等需要它们时再从泥土中挖出来。由于蚯蚓身体光滑,出土的蚯蚓都很干净。
2003.7.5天津《今晚报》
鲨鱼吞水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布雷舰“斯托克”号开到棉兰老岛外海布雷。“斯托克”号上的布雷能手约翰潜入海中,检查水雷在水下悬浮的高低序列,并向舰上发信号指示布雷距离。这时,他发现海底下有三条鲨鱼游来,绕着他盘旋。约翰感到危险,发信号要求把他吊起来。突然又蹿来一条巨鲨,显然是饿急了,直冲一枚正在从布雷舰上渐渐下放的水雷。它大概把水雷当成了一条大河豚,一张嘴就吞下去了。约翰吓了一跳,这枚水雷装有TNT烈性炸药,并已嵌入触敏爆炸装置。突然,约翰身子一震,眼前一片红光。水雷爆炸了,那条饿鲨被炸得粉身碎骨,其它三条鲨鱼一下子吓跑了。布雷专家说,饿鲨吞水雷,这是奇特的个案。
2005.6.22天津《今晚报》
海豚打工
进入新西兰惠灵顿港口要经过一道水流湍急的海峡。海峡虽然很短,但暗礁丛生。一条被称为“领海员”的海豚善解人意,当每一艘海轮进出海峡时,它总是先在船头前跳跃,然后露脊穿浪,时快时慢地游在头里导航。因为海豚熟知海峡水下何处有暗礁何处是通道,由它领航很保险。海轮一出海峡,海员们总是扔些鱼喂它,算是“领航费”,而海豚总是跳水接食,还摇头甩尾地跳出水面表演节目。
经过海峡的海轮毕竟有限,海豚闲下来时就游到附近奥波伦尼海水浴场,与游泳的人们亲近,参与玩水球活动,还让孩子们抚摸它光滑的身子。但这条海豚不会白白地让大家寻开心,它会吃到人们丢给它最爱吃的罗非鱼。
2004.12.18天津《今晚报》
老猫背鼠
一个工地的挖土机挖到地下的一条排污水管时,突然蹿出一只重约500克的大老鼠,在已经开掘出的深沟里来回奔跑,发出恐怖的“吱吱”声,大老鼠想寻找低一些的土坎蹦上去逃走。施工人员奔过来看热闹,其中一民工到附近工棚里捉来它养的一只4.5公斤的大黄猫,将它丢进土沟里,意思是要它捉老鼠,这只绰号叫“九斤老太”的大黄猫竟不睬老鼠,只是悠闲地散步,那只大老鼠竟爬到“九斤老太”的背上,而“九斤老太”也竟随和地继续在沟里漫步。最后还是民工们养的几只狗奔过来,合围大老鼠,最终咬死了它。最后,民工们也想明白了一些道理,大老鼠在地下靠着管道里的生活残渣生活,它从来没见过猫,对猫没有恐惧感。“九斤老太”在工地上鱼肉都吃不完,对老鼠已完全失去兴趣。
2004.12.29天津《今晚报》
谨慎的探险蛇
探险队员进入原始森林,如果没有正经的通道,那么他们进入森林时必定在经过的路径上,用刀在经过的树上刻一道明显的印记,以便返回时可根据印记退出,不致于因在森林里迷路而遭难。奇怪的是马达加斯加的某些森林地带也有一种探险蛇,它们出洞觅食,也与探险队员一样。必须沿路留下标记,以便返回时根据标记回家,否则,它们会迷路,以致找不到自己的老家。探险蛇记性差,不认路,于是祖宗遗传给它们一种本能——肚子上有三个分泌腺。一出洞,分泌腺会流出一点一滴液体,这些分泌物一经空气氧化,就成为一条细细的白线。这条白线就是它回家的路标。探险蛇离洞不超过300米,它捕捉昆虫、蠕虫和小青蛙之类当食物,吃饱后就沿着它撒下的一条白线回到洞里休息。一些动物学家对探险蛇做过实验,就是在它出洞后悄悄跟在后面,将它撒下的白线铲掉。结果,这条没有记性的探险蛇急得团团乱转,没办法,只得沿着别的探险蛇撒下的白线,进到人家的洞里,于是引起打斗,胜者就占住蛇洞,败者只得去另外打洞。
2006.10.7天津《今晚报》
珍贵的太空鼠
1979年9月7日,原苏联向太空发射了一颗回收式生物科研卫星。卫星中分设许多生物舱,让各类生物在太空中接受失重状态下的种种考验,其中六雌二雄八只老鼠合住一舱,作为一个专题观察单元。科研卫星进入轨道后,八只处于失重状态的老鼠先是惊恐万状,像蝙蝠一样悬空飞翔,后又跌倒、翻滚、攀爬。两天过后,它们渐渐适应,开始觅食饮水、求偶交配、寻欢作乐,卫星落地回收后,即把八只老鼠分开喂食观察.其中四只雌鼠受孕,生下了十四只太空鼠,并且只只成活,活泼健壮。虽然没有生态和遗传变异等重大发现.但这八只太空老鼠还是功勋卓著,因为老鼠成功的太空婚礼向人类证明,在失重状态下的生命仍然可以正常繁殖,现在莫斯科自然博物馆中珍藏着几个玻璃瓶,玻璃瓶的防腐剂中浸着八只第一代太空鼠,另一些瓶子里浸泡着它们繁殖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孙,这不仅给后人提供了研究标本,同时也留下了人类开始征服太空的见证。
2006.10.21天津《今晚报》
驯狗逮鳖
江淮地区有人驯狗逮鳖。驯狗时先把吃剩下的鳖骨喂狗,然后放一只活鳖在地上爬,让狗去咬鳖尾裙边,防止鳖伸长颈子咬狗,再驯它把鳖投放到半埋在土中的陶缸里。然后主人带狗到河边捕鳖。暮春初夏的晚上,鳘上岸最勤。狗的嗅觉比人灵敏得多,它跟随主人在野外猎鳖时,凭嗅觉判断鳖在何处,迅速冲上去踩住,然后咬住鳖尾裙裾,叼到主人面前。有心机的主人会当场赏一块猪头肉,以鼓励它捕鳖的积极性。一些特别聪明的狗能在晚上自己出去捕鳖,逮到鳖后叼回家,丢到主人指定的陶缸里。它则守在缸边,等天亮,得主人奖赏的肉食。
2005.12.17天津《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