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做人实在一点(2)

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5-10-13 10:11:31

 采购工作的学问大着呢

   买卖自古有学问,会买才会卖。电站集团一体化为集中采购、优化资源配置有了良好的前提和开端。因采购量大,制造商就减少了销售成本和生产准备费用,从而可降低商品的销售价格;以及业内物资通用性的利用,为集团整体利益节约了采购成本,这是一个方面。但如何选择供应商?如何规避市场风险?如何在诸多方面降低采购成本来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在实践中就是一门大学问。

 采购的对象虽然是物资或设备,但不同供应商中的商品,其价格或质量各不相同,获利心态也不一。旧时对居心叵测的商人称奸商,视商场为战场,受经济利益驱使在市场中坑蒙拐骗、暗藏玄机的现象是比比皆有,时至当今社会仍在呼吁诚信回归。要在市场中采购到货真价实的商品,采购部门首先通过规范的招标、评标对各供应商进行审查和筛选,建立合格供应商的网络,把长期有良好资信的供应商作为合作对象,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培育彼此信任的新伙伴,从而逐步调正和扩大我们可靠的供应群体来保证采购工作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由于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劳动成本和物资供需的变化以及经济规律的杠杆作用,商品价格行情是瞬息万变的。特别是电站行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量大面广,因此采购工作就要不断寻求相关物资及设备的最新市场价格走势和收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其相互间的性价比。只有广泛地掌握市场信息,才能在采购工作中及时获得最佳的采购成果,要知道任何一个经济得失就将左右着我们的利润空间。

同样的商品,各供应商因传统的配置,或为吸引市场而延伸的供应,其供应范围各不相同,采购人员就要密切配合设计院及时了解各系统的设备布置情况,并十分熟悉商品的合同价内的供货范围,在合同谈判中才能做到不漏不误。同样对需方,采购人员要熟知标书的要求和设备的使用范围,做到合理采购,避免盲目追求高配置或多配置,使供需双方真正得到互惠互利。避免日后造成经济损失。

我国刚步入市场经济,严格按合同操作尚在完善中,要在合同执行中达到预期的目标,除了建立和培育合格的供应商网络以及合理采购外,构筑良好的供需关系尤为重要,在合同执行中,离不开供应商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的执行EPC项目中,当遇到供货紧张和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商品的脱期就意味着我们的损失,催交费用的增加就是采购成本的上升,使原先的利润在减少。所以一旦合同生效,供需双方应视作为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同甘共苦。切莫袖手旁观,因为只有得到供应商的大力支持,我们才是最大的赢家。

采购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而且带有多种边际知识的工作,从表面看是化钱的部门,但要做到精心选购、合理处置、加强管理并非容易;采购工作也是一项责任性很强又很辛苦的工作,它不仅要积累大量的业务知识,而且更要不断探索新的动态信息,不仅要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同样可做到化小钱办大事,少化钱办实事的  。      

 心动不如行动

——就择业和就业先后的思考

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实现理想要靠具体的行动,否则只能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现今社会讲究以人为本,从业可以自由选择,但选择得有自身基础以及机遇,才能如愿以偿。如果只凭主观愿望守株待兔或者刻舟求剑式的择业,那么成功的概率只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我女儿大学毕业时,对择业、就业的先后问题,我们也作了探讨。作为父母,不在乎她急于就业,希望她能找到如意的工作,珍惜和把握择业的机会,因为我们过去是国家分配,谈不上尊重个人意愿。而女儿认为,大学生只是多学了些理论知识,缺乏工作实践,在充满就业竞争的社会里,光凭学历证书马上找到理想的工作谈何容易。不如先从合适的工作做起再找理想的工作为好这种思路是成熟的。在一年的工作中,从管理到销售都实践了一遍,初步了解了企业的一般运作过程。最近,她觅到一个喜欢的行业,从容地亮出一年的工作实绩,很快就被对方录用了,即将开始新一轮的工作尝试。

前段时期报上反映了社会上有一批“啃老族”,指的是一些学校毕业后在择业面前徘徊,多年举步不前。终日靠父母微薄薪水度日,久而久之人的心态扭曲了,别说人的进取性,就是对人生的意义也失去了信心,这多么可怕。

其实,路就在每个人的脚下,路是走出来的。所谓理想的工作只是理解不同,有人觉得是工作中作出成绩,感到心情愉悦;有人认为在实践中探寻心仪的工作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价值,也是理想实现。好在现在鼓励人才流动,何惧不识真金。所以心动不如行动,以积极的姿态跨入职场,才是重要的。   

学会听话

    小时候,大人总要关照我们:“乖小人要听话”怕我们不懂事;读书了我们知道“言者无罪、闻则足戒,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年了我们视野宽了,懂得了倾听的重要,有倾听朋友多了,知道的事才多。能倾听,自己的心境坦然明镜似的亮堂,会倾听,才会调节情绪有益健康。看似简单的听话,就有这么多的内涵,这是生活的实在。

    起初的听话,只是感官的本能,得到了听觉和视觉的统一,随着思维发展与接触的频繁,得到的结果会有冲撞和矛盾,此时听话和效果的统一就有深层的潜质,所谓“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要有静心和分析的能力。它不仅体现人的素养,更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同的凡响。

我有位同学年过花甲,在同学聚会中他的话语时尚,掌握的知识面紧跟潮流,大家诧异,实属同辈,如何有此距离,关键在于他注意倾听不耻下问。“杯具、钢丝、沙发”之类的网络语言已是小菜一碟,就连明星中的“大S、小S”都分得一清二楚,原来他耳朵容得下陌生辞藻。八零、九零后的年青人都成他的朋友和老师,难怪他“流行语”不绝。他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不断接受新的东西嘛,而听是最广泛的。” “听得进”!这才是他和一般人的区别所在。 

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一个不经意的信息就能给你带来喜悦。同事老余,口腔内上下两侧的两颗臼齿牙冠残缺十几年了,因不愿拔去牙根,镶牙的事才耽搁下来。就是在偶然的闲谈中,我建议他去我曾诊疗过的一家医院试试,结果如愿以偿为他今后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大家都欣喜万分。一句话解决多年的困惑,一条信息盘活一个企业,甚至挽救一个人生命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都举不胜举。

听得进并非易事,有人自以为是,只听顺耳的,听不进相悖的话。可谓听信谗言最终吃药。记得有件案子,当事者将一笔账外存款利息想占为己有,有人善意提醒此举不妥,因为利息是本金的衍生物理应上缴,而贪欲者认为,不必多虑,这利息是巧用信用,心安理得给私分了。结果触犯法律,落得“私分公款”的贪污罪。锒铛入狱后痛哭流涕只悔当初没听劝阻。

为何同样的听话,结果却大相径庭呢?这取决于人的价值趋向不同,前提是如何在正确的立场上把听到的话由表及里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分析,然后把它作为养料和动力,促进自我巩固和发展。由此心态的人,才能正真的耳聪目明获得幸福。

听得进是一方面,另一面是信息渠道,你谦和乐于接纳各方的声音,人家愿意给你提供。邻居93岁许阿婆,气量大度为人随善,不管老小都和她合得来。儿子说母亲一生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倾听而从不生气,更不会滋生碎语去惹是生非。大家自然和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愿意和她在倾诉从中解除烦恼。奥妙在于阿婆不但是听,还会善解人意做些情绪开导。虽说阿婆年老体弱大门不迈,但屋内笑声不绝消息不断,好似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情,快乐的生活也使她心情盎然延年益寿。

语言沟通就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表达有艺术,讲究言简意赅妙趣横生,接受语言不也有上述的学问,俗称“宰相肚里能撑船”,掌管好乾坤要有肚量,一个企业能集思广益它必有自己宏大的企业目标,鼓励员工大胆提合理化建议,就因为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算个普通百姓要活得精彩、活得有滋有味,不也该学学听话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