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少些人间遗憾(2)

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5-10-13 10:10:34

老人为何屡屡遭骗

“有本事去骗有钞票的人,骗辛苦一世的老人,真缺德,不得好死!”每当看到老人受骗上当,人群中总会迸出如此咒语。尽管现在社会反复提醒大家谨防骗子,但最终容易遭骗上当的还是我们的老人。究其原因除了老人的思维反映慢,缺乏反思方式外,社会和家庭都有一定的责任。

中国进入了老龄社会,国内有统计数:老人数量超过总人口的10%,而上海更是接近了30%,预计到2020年就超过30%。如此众多的老人群体若不注意保护他们利益,这真是骗子们财源的新增长点。骗子正是瞄牢老人求健康、安享晚年的迫切愿望,才抛出各种招数诱你进入圈套。有报道:一群貌似保健专家或高年资医师的骗子,为老人开设体检专场,用所谓的进口设备做测试。结果是告诉你有点小问题,提醒你抓紧治疗效果好。骗子晓得讲大病,老人会怀疑,还要惊动家庭。讲刚发病,老人想得通,那有没病的老人呢。再加上心理暗示,侥幸加心切就容易上钩。

即使不讲体检,借开展社区的敬老活动来行骗。有专车接送、有志愿者的贴身服务:“阿姨、伯伯长,爷叔、娘舅短”的叫得侬骨头酥。主持人更使出浑身的本事,呼爷喊娘当你的儿子,孝敬在座的阿爸、姆妈,请你吃饭又看文艺演出。临走还送上礼物,欢迎下次再来。这等好事老人谁不乐意啊。于是大家互相传递消息有福同享,只盼下次再有机会。当看到老人结伴济济一堂时,骗子就重点讲健康和长寿的秘诀、祖传秘方,从中还有撬边模子现身说法,渐渐渲染现场的热烈气氛,让老人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觉,早有的心理防线也崩溃了,纷纷掏出了仅有的养老钱,买了一堆假药和废品。当醒悟过来,骗子早已寻无踪影。老人们只好傻呆着欲哭无泪呵。我们小区的“老皮匠”就上了这当,结果到电视台投诉,才还回了损失。

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普遍关心养老方式,机构养老资源十分紧缺,要是到手脚不便口水流,茶饭不思还不走的地步,别说医院不收,就是养老院也摇头。如果说有机会能碰到硬件设施好又有人性化服务,甚至还是国内连锁式运作的护理院或合适的养老机构主动为你终生服务,你能不心动?想想冬天去南海度假、夏天到北国避暑,住的是有自己股份的宾馆、吃的是南北风味,身边还有贴身服务员,躺下为你按摩。这岂不是首长待遇!钱是贵点,但物有所值,操劳一辈子了,不就图个安享晚年么。眼下我就听到一群受害老人的无奈诉说,结果全是视是而非的,讲住宾馆,却越住越差,说吃健康食品,就只吃生食,让老人倍受折磨,还说提倡绿色的生活方式,你要退款,休想!证据呢?当初只签了模糊的协议,保护不了自己。少则被骗几万元,多的几十万哪。原本想用这笔养老金打发晚年,现在反而卷入无望的维权官司中。难道老人都是糨糊脑子?人家明明有文件、证书还有视频资料,明码标价分等消费。没料到高科技时代连人都可以克隆,何惧骗不过几个老头老太呢? 

 老人啊,老人。为何受骗的都是老人呢?我想,现在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是旧社会受苦过来的一辈,为人善良心地坦荡,进入新社会总感到阳光一面,对新中国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怀有无限的崇敬。六、七十岁的老人基本是生长在红旗下,唱着“社会主义好、戴花要戴大红花”的歌长大的,他们一心向往社会主义的美好前途,所以对改革开放后特别在社会的转型期中混夹的负面影响估计完全不足,难以适应。他们有困惑和迷茫,但不会有太复杂的心理活动。医疗改革的一度失误,医疗资源的失衡及不正之风的盛行,给老人们就医带来种种不便,使他们容易寻求廉价、便捷或自身康复的途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城的改造又使大批老人失去往日熟悉的生活环境,小家庭格局产生了过多的独居老人,独生子女的变故,又出现了失独家庭,精神缺乏慰籍,常常一声甜蜜的呼唤足以使他们乐上半天;有限的退休金更让他们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真是这些原因才成了骗子的可趁之机。退出社会中心的老人顾虑将来被社会边缘化后蜷缩在角落里的凄惨境遇,不如趁早谋划,所以一旦有心仪的养老场所就趋之若骛。有一点是共有的,他们不想累及旁人总想亲历而为,所以往往是缺少沟通的。

然而他们又是势单力薄的群体,缺少关爱受损害也是严重的。仅仅社会提醒和家庭成员家访试看望老人是不够的。就像以往打击黑车提醒大家一样收效甚微,现在大量发展社区公交挤出黑车空间,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如果我们在社会服务、医疗资源等多向关爱老人方面倾斜,子女孝敬不仅仅在物质或老饭店似的常回家看看,而多放在精神上。那么老人受骗上当肯定会少些。哪有骗子到养老机构行骗;哪有儿孙绕膝终日欢声笑语、社区活动丰富多彩的老人会早早考虑自己养老送终呢? 

别掺和为好

看了电视《新老娘舅》有期“丈母娘大战婆婆”的节目。我真为两位爱掺和的婆婆与妈妈无谓的争论有点苦笑。讲讲都为下一代着想,若达不到自己的意愿就迁怒对方,还追根都是小辈偏听自己母亲造成的。甚至在一次孩子的满月宴上为了小孩的穿衣多少而龃龉拉扯,结果孩子倒霉不幸摔得骨折,闹的小夫妻要离婚,差点不就家破人亡了吗?

大凡为人婆妈的生**管,邻居张阿姨也是,春节后看小外甥常感冒,就喋喋不休瞎指责,信誓旦旦自告奋勇要竞争上岗,亲家也不愿临阵退却,双方暗中较劲自找烦恼。我劝她何必呢,死了张屠夫还吃退毛猪,想穿了乐得清闲点。其实原因出在这些人观念有问题。眼看一手带大的独生子女离开了自己,生活顿时有些失落,但回忆悠悠生活历程蛮有成就感,遇事过于自信,常会扮演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角色。感觉事事只有自己参与才会遂意,忽视了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概念,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哪有好结果呢?

再说我们提倡各尽所能,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每一代人都有和时代合拍的生活方式,岂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强加于人。相信每个人有应对各种环境的能力,不是有适者生存论嘛。不要总自以为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见得由你掺和,事事马到成功,缺了你地球照样转,你有经验不妨点到为止。古语:“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就是这个道理啊。否则就会吃力不讨好啊。 

 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孩子终究成人了,是社会的独立者,该承担自己的责任了,有能力的长辈只要当好配角就行了,把精神留在过好晚年生活上,对各方也是一种尽责吧。  

别让汉字书写留下遗憾

友人来访向我展示他近期荣获的得奖证书,精祯的封面与内页上手写的字迹大相径庭,实在使人难以用“字如其人”来形容当下的读书人。朋友倒不以为然:“别大惊小怪,你不妨随处查访?现在要觅娟秀的字迹不多啦。”我悄悄翻看自己新获的退休证以及就医的中医病历,纸页上的工笔如出一辙,都像虫爬。惊鄂之余我为历史悠久的汉字落入如此尴尬境遇而深深遗憾。凡看文字,工笔端正字迹秀丽总是取悦人心的,尤其是载入收藏之物的文字更有其历史韵味和不同凡响。所以过去在填写证书或转抄存档文书时务必请写得一手好字的人担当,俗称:“拿得出手”。几十年过去后每当翻阅到这些娟秀的字迹,无疑是给人一种文化美餐的享受。 

自从电脑普及后,写字几乎与平时生活绝缘,长此以往就造成了汉字书写的生疏,即便遇到写字担当“历史重任”时,也只好无所顾忌地滥竽充数了,更有甚者还不以为然摇动笔杆做题词,岂知这一笔一划犹如美玉中的瑕疵,留下尽是无奈的遗憾。

书法是中华千年文化的瑰宝,亚洲不少国家都在钻研中国书写艺术,作为华夏的传人,不求人人有书法艺术精湛的造诣,至少写个端正的字迹对得起自己的老祖宗吧,我们时常会对那些字迹端正的晚辈刮目相看,感慨多多,本来都是文化人应该有的技能,而眼下却成奇货可居,可叹啊!希望年轻人能抽点空闲练练、写写,起码写出让人看得过去汉字吧,别让汉字的书写留下遗憾。

别让女人为难

   “做女人真好”是商家赚女人钱的最好广告语。其实做女人真难,特别反映在情感生活中,做女强人更难。

前不久有位女博士,自降学历求姻缘的事例见诸于报端。这位女性从情感的呻吟到无奈的呼唤:“我不能再挂博士学位而不要老公吧”。大多数男性的择偶心理,需要和知书达理、聪颍贤惠的女性终身为伴。男主外、女主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维系了千百年来的家庭生活,俗称男人是捞钱的扒子,女人是管钱的箱子。男人养老婆天经地义,被女人养的丈夫是吃软饭,无颜相对。是乎男、女自然分工倒也相安无事。可是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发现妇女不但是家庭的生产力,也是社会的劳动资源,科学的发展冲击了世俗,要求妇女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妇女经过自身的努力和社会认可,以及社会的感召力,使妇女摆脱了家庭束缚的樊笼和压抑的精神桎梏,走向社会展现自我,算是扬眉吐气、意气风发了吧,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女人、幸福的女人,还是要有一个家,要履行一个女人应有的职能,这个既想出来,又想回去的围城模式,着实让女人为难了吧。

做女人难,不仅国内有,国外也有。惠普公司的铁娘子卡莉.费奥瑞娜就在有一年春节的头一天,国人正是合家团聚之时,她却被丈夫无情地“休”了,家散了。咎其原因惠普公司称之为“意见不合”。其实,六年的夫妻,费奥瑞娜不仅当妻子,更致力于决策公司,她力排众议锐意革新,并购康柏、进军数码。即使在受投资界三次发难,都无阻于铁娘子的铿锵步伐。董事会要求增设“首席运营官”也被铁娘子“一‘妇’当关,万夫莫开”的挡了回去。这阴阳刚柔的反差,即使在文明西方的国度里,也难以调和,产生了尖锐的摩擦。在蓬勃的事业发展中,铁娘子的下岗并非是决策的失误,惠普公司仍在执行卡莉.费奥瑞娜的既定政策。问题显然是出在性别角色的错位上。男人在检点和克服“夫权”思想的同时也不愿意看到“妇权”的肆意反弹。顽固的传统观念,不让男性失去阳刚,惠普的行为就给巾帼不让须眉泼了一盆冷水。

这世界本来就是矛盾,弱女子受人欺,强女人遭人叽的事时有所闻。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正视妇女的作用,和谐社会的环境离不开“半边天”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无论男女都要勇敢面对传统的挑战,克服世俗的偏见,努力创造现代人类文明的宽松环境,别让女人为难。让男女展示上帝赐予各自的长处,发挥于芸芸众生之中,使乾坤更朗朗。

别让童贞失“真”

一天,我在闵行体育公园休闲看书,旁边来了一位带着小孙子的奶奶。坐定后,孙子拿着零食吃不停,奶奶拿出了果仁巧克力给孙子:“来给你喜欢吃的。”孙子可爱地摇摇头说:“妈妈也喜欢吃,我要回家和妈妈一起吃。” “侬只戆度,妈妈有钞票自己会买,阿拉囡囡自己吃。”孙子还是不肯吃,长长的睫毛下忽闪着一双大眼睛,:“阿拉老师讲得,好吃的东西,要想到爸爸、妈妈。”我忍不住侧身摸摸小孩的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好啥?戆得来勿得了,乘公交车从来勿晓得抢位子。”奶奶又一顿数落,孩子仍嘟囔着:“阿拉老师讲得,公共场所要谦让。”“好,好唻又是老师讲的,侬老师脑子有毛病,教出一班小“戆度”(傻子),要晓得现在社会就要争先恐后,才吃得开,否则,将来有的苦来。”老人悻悻地拉着孙子的手走了。

我纳闷,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受着两种迥然不同的教育,真让他无所适从。孩子从小懂得孝敬父母,谦让人家,是中华美德。怎么是“戆答答”(傻乎乎)呢?不要看社会上是有投机取巧的人会一时得利,但在背后却被万人指。一个自私、无视社会公德的人,即使再有才能,怎能融入社会的大家庭中。囹圄中不是有人就是从小在家庭中肆意放纵开始,逐渐胆大妄为才铤而走险的吗?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希望每个当家长的多给孩子作出好的榜样,教会他们真正的做“人”,才是真心爱护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应该热切地鼓励这样的孩子:“好样的,做得对!”千万不要让孩子的童贞失“真”呵。

别做惭愧人

这里有两个真实的故事,请你们看了反思:这样做人惭愧吗?

2008年11月28日九江市林业汽修厂30多人聚餐,烹饪了一锅狗肉。一旁一只名叫“赛虎”的狗对着锅一反常态的狂吠,有人嫌烦就捞了一块肉给它,赛虎就是不吃继续叫着。正当大家落座举筷,赛虎望着主人流着泪哀鸣地吃下身旁的那块肉,随即七窍流血中毒死去了。人们这才恍然大悟,赛虎是以死相救啊。

九江市贺嘉山陵园总经理听到这则故事后非常之感动,就把已埋葬的赛虎移葬到陵园里,还为赛虎立碑塑像。下葬那天,有一百多人冒雨自发前来为赛虎送行。墓志上最后写着:“呜呼!当今人类社会世况日下,义犬赛虎舍己救人,狗且如此,更况人乎?立碑铭志已警示人”。

我不喜欢养狗,因曾经遭遇狗的侵害,听过不少义狗救人的故事,不以为然。但赛虎如此的献身,我被深深地感染了。正如上述墓志写的“狗且如此,更况人乎”。想想有时人还真不如狗哪。

有一档“老娘舅”调解节目里,那个儿子四十多岁了还不顾母亲年老体弱,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在家啃老,甚至当母亲把卖血钱来贴补家用,他还心安理得说,“这又不是第一次啰”,意思就是不值得你们大惊小怪的。“这简直是混账的话”,当即激怒了在场的嘉宾纷纷地谴责他没人性。“老娘舅”柏万青愤怒的一句:“真是人不如狗”骂得酣畅淋漓。想想作为世间有思想、能改造万物的高级动物,竟有如此不齿的败类着实让人汗颜。 

不论是“老娘舅”还是“甲方乙方”这类调解民事的电视节目,或是情感方面的法制文摘,都有类似匪夷所思的怪事,问题是这些人任意把动物贪婪的劣根性放肆到暴露无遗。他们不懂做人起码的良知和该有的道德,有辱做人的圣神,沦落到猪狗不如的地步,真该遭人唾骂。

但是纵观历史人文,人类毕竟是良莠善辨、万物精髓的造化,同样有爱得惊天动地的感动事例。曾经有个病入膏肓者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怀孕的妻子决定提前产期剖腹生下孩子,让心爱的丈夫做一回父亲,丈夫愉快地搂着骨肉45分钟安然离世。地震中不也有许多人在生死瞬间的大爱使另外的生命得到了安然的故事,他们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不也让人可歌可泣吗。人哪,要用生命和灵魂来书写这有力的一“撇”、一“捺”,别做惭愧的人妄为一世。

不能差在一点

闵行七莘路以北过宝南路的人行道旁水池子里有个“喷水木转轮”的景观,煞是生动、有趣——木转轮前侧有条形似跃出水面的石雕鲤鱼,口中喷射出又细又急的水柱,直指又高又大的水车类的木轮。木轮的外圆由等距分割的一个个内水槽组成,水槽每块隔板呈60度角内倾,当水柱射到隔板外侧,水轮借力被缓缓推上,水就流入相应的水槽内,只有当各水槽的总水量大于水轮推升力时就向一侧自由倾斜或被推过重心时向另一侧转下。此时,各水槽里的水就像龙口吐水,哗哗地直泻水池,水槽又轻装上阵接受鲤鱼的喷水,水轮又慢慢周而复始的转动了。如此巧思的物理现象生动结合在繁华喧嚣和车水马龙的道路旁,构成难得一遇闲心雅致的街景。常常磁铁般地吸引行人驻足遐思而流连往返。

有一天我路过此地,只见鲤鱼射水依旧执着,还是那么的专注,而木轮却不领情显得格外木呆,动作迟钝至多受水射力影响上下晃动而已。我奇怪了,木轮为何无动于衷呢?仔细一看,嘿!原来好多隔板都漏水了,水柱的射点有时射不到水槽的外侧板,当然就没了推力,射进水槽的水又马上漏掉了就失去了下坠力,所以木轮就转不起来,自然也见不到水槽漫溢后像龙口泻水的奇观了。问题显然就差在漏水这关键点上。

由此我来了推思,要是日常工作中某环节的失误,即使是局部的一点会也造成整个工作的失调,如果生活失去互相配合就会影响正常秩序,如果社会功能出现瑕疵就会产生不和谐因素,继而有碍社会的健康发展。如前一时期沸沸扬扬的“三聚氢氨毒奶粉”事件,起因就是部分奶农为顺利通过蛋白质含量的检查,掺入了三聚氢氨的化学成分,有关部门制止不力顺其自然;三鹿集团的领导层在得知毒奶粉事件后又为顾及自身利益欲盖弥彰,以至造成了社会危害的扩散,搞得人心慌慌,波及到所有的奶制品。泛而言之在食品安全的事态上屡屡亮起红灯、造假制假已到无所不能、豆腐渣工程、花架子政绩泛滥,使人之间产生极度的信任危机,给整个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难道不都是从不负责的一点开始的吗 !

毁于一点的成语还不少呢,蚁穴溃堤、害群之马、贪小失大等,不是还有大意失荆州的典故呢!这浅显的道理人们普遍都是明白的。只是一时的惰性或是心存侥幸心理主导了人的思维决策,阻挡了人的正确行为,导致的结果都是事与愿违的。也使我想起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是整体运作机制的部分,即使不在关键部位,也会影响关键的部位,所以任何事应该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千万不能差在这一点上。

奢侈品是图虚荣的附属品

2010年有报道说73%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龄不满45岁,其中近半数还在18岁至34岁之间。很说明我国的现状。45岁以下的消费者就是文革后出生的,容易接受开放后的各种生活方式。若在改革前听到“奢侈品”那是和资产阶级划等号的,要提到阶级斗争的,人们惟恐躲避不及。那年代人的物质消费观念和对应的物质基础都是提倡节约和讲究实惠。哪有心思买奢侈品炫耀或买名牌来“扎台型”。长期形成的习惯消费给中老年人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即使偶尔买,多数也是为了送人。

朋友老张为给毛脚媳妇的见面礼,托人从国外买了名表、名包送她。送归送,事后她还言不由衷地讲:“现在年轻人讲究时尚,只好送拿得出手的。”没想到小姑娘还不领情,放出微词:“不如送‘拈得开’的实惠。”瞧,其实奢侈品未必人见人爱。生活在物价不稳定且又面对难以预计的变数经济面前,大多数人还是回归理性消费。所谓“奢侈品”必定和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和人的气质等综合因素绑定的,它毕竟不是生活必需品。我周围的朋友都不迷“奢侈品”认为这是不中用的东西,有了或许还惹祸哩:老张的妹妹戴的吊坠耳环被歹徒扯的耳垂破裂鲜血淋淋;不是有人串金戴银时髦过人,招人显眼让人尾随入室抢劫,甚至还危及生命吗? 所以“奢侈品”永远是生活无压力、图虚荣人的附属品,或受某种冲动的消费,与处于什么阶层是没有因果联系的。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