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的传统美学自商周时代产生萌芽、先秦成熟并进入第一繁荣期,至王国维这个最后的里程碑,共有三千多年未曾中断的历史进程,并取得丰富和辉煌的成就。中国传统美学的伟大成果,不仅对现当代中国美学、文艺理论和创作提供雄厚的发展基础,而且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日趋繁荣的二十一世纪,将给世界美学、文艺理论和创作以应有的巨大推动作用并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面对如此丰富、巨大、辉煌的美学遗产,我国当代研究家有责任和义务结合现代的理论发展,给以整理、研究和总结,并参照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丰富、巨大的成果,予以研究和评价,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为发展当代文化和建立新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对中国美学的研究,除了宏观地探讨和总结整个发展史外,重点研究少数几位贡献卓著、成就突出、影响深远的理论大家,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王国维在中国和世界美学史、文学批评史上即是这样一位理论巨匠。他已与刘勰、金圣叹并列为中国美学史和文学批评史领域的三大研究热门之一。王国维学研究成为一门国际性的高层次学科也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
前辈学者曾给王国维以极高评价。如郭沫若认为他的论著“领导着百万后学”。《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鲁迅赞誉:“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热风·不懂的音译》。吴文祺指出:他是“以西洋的文学原理来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无疑的,在黑暗的中国文学批评界,王国维是一盏引路的明灯。”《文学革命家的先驱者——静安先生》。缪钺《王静安与叔本华》中赞美说:海宁王静安先生为近世中国学术史上之奇才。学无专师,自辟户牖,生平治经史,古文字,古器物之学,兼及文学史,文学批评,均有深诣创获,而能开新风气,诗词骈散文亦无不精工,其心中如具灵光,各种学术,经此灵光所照,即生异彩。论其方面之广博,识解之莹彻,方法之谨密,文辞之精洁,一人而兼具数美,求诸近三百年,殆罕其匹。《诗词散论》,开明书店1948年初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版。皆为评价极为精当之的论。
王国维被公认为“文学革命的先驱者”。参见注③及周予同《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王静安先生》等文。他又被王瑶先生列为我国现当代古典文学(美学)十五位大家中的第一位。这都是公正的、历史的评价。
由于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和文艺理论是一个丰富的学术宝库,故而硏究者众多。尤其是一九七九年以来,所取得的研究成绩为最大。近十余年来,发表的论文达三百多篇,是以前的三倍(1919年至文革前共约发表一百二十篇),出版和将出版约十种论王专著,另有四本论文专集。还出现了一批以王国维研究作为主要课题的研究家。
由于学习和探讨真理必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所以王国维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研究者,对他的不少重要论点还有许多不同意见,还有一些激烈的争论。这也说明王国维研究的局面是生动和活跃的。
本书的宗旨是尽力挖掘王国维美学和文艺理论中的精华。我认为王国维美学的遗产主要是精华。对王国维美学中的不足和谬误之处,本书仅作指出并给以必要和扼要的批评。我认为他的不足和谬误之处很少很次要,而且四十年来人们已给了很多的批判和批评,我不必浪费得之不易的篇幅多加议论了。我认为对前人的成果应尽力发掘其精华和可取之处,认真学习和吸收;对前人不可避免的局限和不足,在尊重其探索和努力的基础上加以细致的辨认、剔除和公正的评价、必要的批评。笔者虽有此初衷,但仍可能完成得不够理想,欢迎专家和读者批评。
本书紧扣王国维美学原著,进行归纳、整理并加阐发,力图展现王国维美学思想体系的原貌与全貌。限于篇幅与水平,对王国维的观点不作详细的追本溯源和深广的引伸展开;更不作自己的发挥。力求用明确、简捷的语言进行论述,以便当代作家、青年学生也能看懂,从而为当代的文艺创作和研究提供借鉴。我认为当代治学者必须学习前辈大师的研究态度、经验和成果,可以仔细解剖一位或几位,作认真、透彻的学习,以取得基本的经验,摸清大致的路数。在这个意义上,本书也可以说是我学习王国维原著后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供读者参考。
本书在许多方面不同意学术界流行的观点,还有不少就研究家们未论及之处阐发了自己的见解。前辈学者的众多成果给予我很大的启发。不管是我所赞成的还是不赞成的研究成果,我都受惠良多。本书中的不成熟处或不正确处,敬请国内外学术界同仁和读者提出批评或商榷。
一九九○年元旦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