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潮起伏篇二

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5-08-10 11:21:27

未亡先祭

潇潇春雨临清明,缕缕相思悼亡灵。王家阿婆仙逝五年了,不知她生前为自己焚烧的冥品在天国是否收到?我默默地为她祈祷。

王家阿婆虽说不是孤老,膝下也有一儿一孙,但儿子不来看她,更不用说儿媳和孙子了。她晚年过得十分凄凉,那年王家阿婆昏倒在超市班车上,还是邻居们送去医院的。经检查已是晚期肝癌,无法手术只好通知她儿子暂时带回家休养。这个不孝之子不但不在母亲弥留之际弥补孝道,还伺机骗母亲早日交出钱财。阿婆心里早已凉了半截:“造孽啊!怎么有这个畜生,留给他?还不如交给国家。”她打听如何作公证遗嘱。

一天居委会和公证处的同志前去探望阿婆,按了老半天门铃阿婆才抖抖豁豁地开了门。只见屋内香烟缭绕烛光摇曳,靠墙的桌上摆着老伴的遗像,旁边还有一张背过身有些摇摇欲坠的像框。居委的张阿姨一面搀扶阿婆,一面顺手推扶像框,不料像框仰后倒在桌上,一看是阿婆的相片。大家似乎明白了一半,望着阿婆滞呆的目光,心在颤抖!让人怎么开口呢?倒是阿婆先说了:“我也快去见老头子的人了,没遗产留逆子,死后的更饭我也提前做了。只是身后无法自理,随便吧。”声声让人心酸。大家只是好言相劝去平抚阿婆那揉碎的心。

当年的清明后不久,王家阿婆就在养老院里过世了。公证机关向她儿子宣读了阿婆的遗嘱,“……周围还有困难的老姐妹,房产估价后结清费用就捐给养老院,尚有一只戒子留给孙子作纪念,丧事不办,部分衣物我已提前焚化,待我天国享用。人都要老去,但愿你们晚年幸福。”儿子听完如五雷轰顶,半晌才自叹:“是我不孝,报应啊。”

这个故事听了让人感到苦涩,却给人强烈的震颤,今天我们提倡厚养薄葬,可眼下事实:有的老人生前如枯枝残叶随风凋零,死后被扮成花枝招展风光无限。有这个必要吗!又到清明缅怀先人了,祭奠只是形式,阿婆未亡先祭的难忘回忆难道不值得每个晚辈深思啊!但愿王家阿婆真能在天国快乐。

相敬如宾里的尴尬

都说家庭关系中难处的莫过于婆媳关系,本来嘛两个原本陌生的女人因一个男子的婚姻共处屋檐下,改变了各自往日的空间,难免有个适应过程。又因女人固有的细腻性格,若拘泥于不便出口就容易形成猜疑多虑,如果性格外向与内向相容说好听是互补,也不排除会起化学反应,所以,婆媳相处即使相敬如宾也有尴尬。

小敏当媳妇好多年了,念婆婆辛勤操持家务帮忙给自己带着女儿。有好吃的尽请婆婆吃,婆婆起先客气推让,或者直接给孙女吃。小敏见婆婆如此拘谨就尽量往婆婆手里送或挟到碗里,随着婆婆年岁增高,碍于某些生理状况让她是既高兴又为难。听说多吃鱼比肉好,小敏每次总让婆婆多吃些,可婆婆舌头剔鱼刺功能差了,只能少吃些或吃几筷鱼刺少的部分,就怕吃多了梗喉,小**觉婆婆又在客气了,再三地劝慰婆婆吃,弄得婆婆不好意思,纵然偶遇梗喉了,婆婆只好自责“贪吃呗”。当然小敏是出于好心,婆婆是勤俭过日子的人,辛苦一辈子了,小敏想让婆婆全面增加营养,婆婆散步回家就告诉她老年人补钙吃牛奶最好,还端到婆婆手里;过会儿又提醒婆婆该吃水果了:“妈,这水果上午吃是含金的,下午只算含银了。”话是不错,但婆婆看看快接近吃午饭就谢绝了。小敏想大家一起吃,婆婆不吃多失礼又劝说:“妈就少吃点吧,午饭晚点吃。”婆婆只好笑纳了。

中午开饭了,婆婆肚子里的陈货尚未出清,想挂“暂停进货”的招牌,看看不参加集体活动,岂不违纪吗?于是申请“减少进口量”。儿子相信老妈实话实说,遂就减少主食。小敏见状嗔怪丈夫太离谱,婉言对妈说:“那就多吃些菜吧。”老人想饭后要午睡不宜多吃,尽挑容易咀嚼的菜吃,小敏担心婆婆出于恭谦,热情主动往她碗里挟菜,婆婆看着碗里这么多菜,不吃么有负儿媳一片孝心,着实有点为难。有时就象征性吃些,抱歉地搁在碗里准备放到下顿吃。小敏说隔顿不新鲜要倒掉,老人怕浪费只得慢慢吃了,小敏想老人就是客气嘛。而儿子看来,老妈是被动接受,多矛盾啊。

儿子心里发怵,婆媳虽说和谐相处,但也夹杂着某些忐忑,怎样合情合理顾及彼此,他背地里告诉妻子,一家人何必事事相敬如宾多尴尬啊,不如坦诚相见给双方留点空间。小敏自有困惑,责怪丈夫不理解婆媳间的心思。当丈夫也犯难,多孝顺的妻子能责怪吗?那么怎样让老人向儿媳表示才是自己真实的意思呢?

美丽的江南水乡——周庄

      江南周庄的特色在于它有遍布全镇的纵横水路,水路指行舟之处。用当地的读音为“思路”;如果用北方腔读南方调说不准会听成“死路”。在急功近利的商品社会中,周庄的水路确实经历过起死回生的阵痛,她的新生离不开历史文化保护专家的正确思路,以及广大群众的极力维护,才吸引大批的旅游者纷至沓来寻觅到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

      始称“周庄”的历史已有900多年。它和上海青浦之交,居澄湖、长白荡 、淀山湖、白蚁湖和南湖之中,四面环水。镇内河道呈井字交叉,过去乡民咫尺往来皆用船渡,几乎家家都有自用码头,是名副其实的“水镇”,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称。

      倘如,清晨信步街镇,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水气让你心旷神怡;蒙蒙细雨中徜徉在石板桥上驻足远眺,雾纱飘渺中的街景和水中泛舟时隐时现,宛如一副富有诗情的画卷;清脆的鸟鸣会把你带入神话般的梦境而想入非非。粉墙黛瓦的古居都傍水而建,盛名的明代花园私宅——张厅,更有“桥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美妙独景,定会使你流连忘返。

      汹涌澎湃的商品经济浪潮同样冲击着古老的周庄,“要想富、先修路,填掉水路建陆路”。在急切求富,追求现代化的浮躁的心态下,有人的思路产生了偏差“看人家车轮滚滚,凭什么我还要船橹摇摇,这不是守旧思想吗?”曾经有条到苏州的公路筑到了周庄,被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专家、同济大学的阮仪三教授马上制止。他愤然说:“这好比在美人脸上划一刀……,要在周庄开路!请在我身上轧过去。”于是一条柏油马路在周庄镇口嘎然而止,否则今日的周庄,好比刘姥姥穿西装裤了。

      古物是无声的历史文化传播者,给予后人以最直观的追溯,摧残历史文化无疑是忘祖掘根,仿造古物再好也是贬值的赝品。祖宗的基业若是保护好、用好了,它才是聚宝盆、是摇钱树呵。近年来周庄利用古镇、水乡的品牌,大力发掘旅游资源,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每年的旅游经济总收入保持了相当比例的增长幅度。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周边的房产业,因此周庄热闹了,不要说节假日,即使平日里来周庄旅游的人也络绎不绝,满街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人气旺盛乐坏了商家和摇船的老大。那天,我们坐着小船在蜿蜒的河道中行驶,不时和来往的船只邂逅相遇,显得有些逼仄,听船老大的调侃:“过去撑船跑农忙,现在摇船为侬忙,”又讲,“城里人怕下岗,到此地怕上当。”说明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源源财富同时也存在一些浮躁及不当得利。原先镇上的小户人家富了,在昆山、苏州甚至上海都置办了房产,现代化的生活同样没亏待他们。还是这位船老大的戏谑:“过去是阿乡,现在蛮吃香。”

      古镇本来是商铺集聚之地,尽现乡村特色是旅游的一大亮点,要是思路不正,把周庄引向纯商业化,染上了市侩习气、多了搭车商品和变了味的吆喝声,那么水乡、古镇的特色韵味将会荡涤无存。更不是旅游者的向往了。难怪许多游客说:“本想暂离城市的喧嚣,在泽国一方欣赏小桥流水,品尝心仪已久的万山蹄,寻找昔日的江南宁静,品茗叙旧享受别样情趣,否则还不如看看居家附近的古镇吧。”

      周庄,江南的水乡的确很美,发展周庄的旅游特色,让其返璞归真,透析出它应有的古韵,用新思路研究周庄的人文科学,还有好多文章可做。我衷心地祝愿“让中国的第一水乡成真正地成为东方的威尼斯。”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