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沐浴篇二

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5-08-03 10:27:15

等你  在桥头

这天天气格外的晴朗,老天爷是乎也通人情,风小了,连气温都比昨天升高了几度。我们社区里不少群众早早地等候在了马路对面的桥头旁,有人踮起脚尖朝远处张望。不知详情的行人还以为有人闹事呢?好奇地停下来打听。当得知大家在迎候一位退休的居委干部时不禁肃然起敬,也索性停下一起恭候,看看当下竟有如此让人崇敬的尊容。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也会好奇,现在的干群关系,听到的是牢骚多了,尤其是痛恨那些腐败的、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变质的所谓领导。哪能还有群众象解放初期迎接gcd干部的热情。那么听我把故事从头讲起:

   “ 冯主任、冯书记”大家一直这么习惯称呼原来社区的居委支部书记兼主任的。她是位年过半百的女同志,更是个工作有热情又认真负责的基层干部,每天清晨她早早来到小区,不进办公室先到各处走走,时不时地和早锻练的以及急急赶路上班的居民打着招呼:“张伯伯,近来高血压好点哇?勿忘记吃药噢。哎,徐老师,上班去啊,侬也快退休了吧?”徐老师也快人快语的:“啥事体都瞒不住你冯主任,是啊,快了。”说完跨上了自行车。当冯主任走到小区的转弯地方,只见几个陌生人推着三轮车东张西望到处在转悠,她马上警惕起来上前盘问:“你们这么早进来做啥?联系哪家的?”一连几个发问。迫使这些人赶忙地离开了小区。事后她特别提醒社区的保安要多巡逻,注意一切可疑的现象。

    冯主任关心小区真是关心到家,哪家的外来媳妇按政策户口该落实了,她帮忙联系;哪家的婆媳、夫妻有矛盾了,她好言相劝。居民跟她是无话不说亲密无间。听说冯主任要退休了,党员舍不得离开这位知心朋友,群众更离不开一个贴心的亲人,大家感到依依不舍,都想日后常到她家去拉拉家常、说说那永远都说不完的心里话。可冯主任也想念大家,这几年她深深融入在这些可亲可近的群众中:“谁说现在群众工作难搞?只要和大家交心,换来就是一片和谐的氛围。我欢迎大家常来常往,可不忍心烦劳那些年龄大的老长辈、还有行动不便的人哪。所以她一再感谢大家的一片盛情,再三表示:“我一定会常回来看望大家的” 。

    不过,只要有一段时间不见冯主任来,那些老伯、大妈们碰在一起总会唠不完冯主任曾经给予的关怀,每当大家触景生情地回忆那些感人的往事,都会引起周围身受感同的人感激不已。大家真的好想她啊!有人说,冯主任每周有几天会去淀浦桥旁的公园里边晨练。“那么我们到晨光一起到桥头等候。”急性子的人就脱口而出。

“等候, 在桥头”话传开了,真有不少想念冯主任的群众扶老携幼等候在桥头。几天过去了,不见冯主任的身影,几个星期过去了还有群众久候佳音,还没冯主任的踪影。这未免让人担忧:冯主任身体好吗?冯主任不会有啥事体吧?有人不顾冯主任的曾经劝慰,要去附近警署询问。当警署的同志明白这些群众如此执着想见一位普通的原居委干部时深受感动。都说,党群关系是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眼前不正明摆的事实吗!在商品经济的大潮冲击下,社会进入了转型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如此坚持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难能可贵呵。于是答应,“一定把大家心意转告冯主任,请她来看望大家”。

其实这段时期冯主任的儿媳妇正好“坐月子”她忙着照顾产妇和孙子呢,好久没去公园了。当她晓得让这么多老伯和大妈不顾顶风冒寒来等候自己,心中十分过意不去,她说:“无论如何要回居委拜访大家。” 

再说社区居委就此也作了一番安排,打算先通知个别居民在居委和冯主任欢聚,然后冯主任再家访各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没想到有人提议:“不如到桥头等候她,再一起回来座谈,岂不更亲热。”

大家想想“到桥头去等”。人生有什么比让人惦记着更欣慰的呢?我讲,冯主任啊,人的价值不就是精神可嘉吗?“等你”说明有人在牵挂,情感在延续,有一种精神在支撑,那是一种信念。如果说,大家在桥头等你,那更意味着不管桥下是激流还是漩涡,只要有桥在就让人有守望相助的踏实感。今朝,群众自发聚在桥头期盼和心中爱戴的人相见,正是党群密切关系的象征;更是群众渴望有更多象冯主任这样架在党群之间的中坚桥梁。

“冯主任来了!是冯主任。”只见冯主任她风尘扑扑出现在桥中,桥头上腿脚利索的早已迫不及待地迎上去握住她的手,“桥头相迎”霎时成了桥头佳景,吸引路人纷纷侧目注视。慢慢地不少居民都围上了,声声的问寒叙暖,有人眼里含着泪花:“冯主任,你耳朵热吗?我们想你呢!”“我也想大伙啊……。”冯主任被这些昔日熟悉又热情招呼激动得说不下去了。泪盈盈地朝大家挥挥手,被大家簇拥着走过桥头、走过马路,走向居委会。这正是 :

     自古迎亲、送亲到桥头,情意绵绵情丝悠。

     桥头佳境、如诗美心头,款款深情胜水流。 

希   望

孩子素来视为人类生命延续的载体,是社会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中国的礼教把生息繁衍当作人生首要的道德观,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足见历史重视人类发展之关键。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处处体现中国五千年的人脉元素,更是在希望上做足了富有内涵的文章。一曲“歌唱祖国”,出自天真稚嫩的小女孩之口。从委婉动听的旋律到饱含深情的歌词,用甜美清纯的童音向人们倾述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眷恋,使人们随悠扬的歌声思前瞻后对祖国的殷切思念。今天的中国人无论你在世界何方,在时代发展的每一刻,你的命运无不和祖国紧密相连,中国的繁荣富强让每一个华人引以自豪。小女孩的歌声唱出我们对祖国母亲的心声。

当身穿五十六个民族服的孩子活泼可爱地手擎庄严国旗,和着小女孩歌声的节奏,迈着坚实的步伐,象征肩负祖国的未来,向前!向前!从他们从容、自信的身影里使人们充满了信心——中国有希望!毛主席早年在接见留学生就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当年在莫斯科聆听伟人教诲的一代人,如今都到垂暮之年,即使朗读这段‘最高指示’的年青人也临近花甲了。社会是由历史传承的,我们深刻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对过往的历史无怨无悔,为不同阶段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和欣慰。同样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茁壮成长英雄辈出,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

当中国运动员入场,代表中国高度的姚明手持国旗,满怀豪情昂首阔步时,你是否惊喜地发现有个小不点,双手摇拽着五星红旗和五环奥运旗,雀步跳跃在他身旁,真让人为之一震,这不就是在四川地震中自己脱险后又抢救同伴的小英雄林浩吗?头上的一个“光荣疤”清晰可见,分明是在重复“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赞语么。张艺谋导演等在构思开幕式总体方案时,地震还没发生,而时下这一小细节的插入,更独具匠心意义非凡了。通过抗震小英雄林浩的无暇童真,反映四川灾民重建家园恢复生活的乐观心态在孩子身上得以完美的体现。他欢快地奔跑、伴随姚明同行,象征四川加油!中国加油!又以小见大,姚明的今天成功,仿佛小林浩将来的影子。寓意何等的深远啊。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举办一届最精彩、最难忘奥运会的承诺。实现了中国人百年奥运的梦想。特别是通过几部分由孩子们的细腻表现,折射出中国强大无比的生命力。也向世界昭示:在我们古老文明的国度里,坚韧不拔的华夏民族后继有人,继承发扬奥林匹克精神的新生代将生生不息。

最后的信任

今年元旦,徐杰和同学相约带上女儿去参加聚会,清晨,小家伙高兴极了,早早起床后就催着妈妈给自己换上新衣服,盯着父亲形影不离。

   瞧着女儿可爱的样儿,妻子都嗔怪丈夫:“你当社区医生以来,难得有空陪女儿,看她今天的高兴劲,你有啥体会?”徐杰面露愧色:“不好意思,社区医生接触都是附近的街坊,处理的病情往往是慢性病,要是遇上了急病都是甩不开的事情,不过这些老长辈们对我的亲热劲,真让我舍不得他们呢......。”正说着,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打断了徐杰的深情话语。女儿站在父亲膝下,忽闪着大眼睛看爸爸听电话。只听爸爸说,别急,我就来。孩子似懂非懂地拉着爸爸的裤腿。徐杰抱歉地望着妻子说:“三街坊8号里的方老爹快不行了。今天又对不住你娘俩了。”妻子欲言又止,她理解丈夫,只是无奈地摇头,拉过女儿,催促他快去吧。他又蹲下牵牵女儿的小手说:“爸爸要去救一位老爷爷,等我回来给你讲故事。”说完不顾孩子的哭声背起药箱走出门外。

  方老爹今年80多岁了,患有老慢支、脑梗塞和高血压等疾病多年了,经常犯病。原来与智障的大儿子住一起,去年儿子去世后,其他子女又不在身边,老爹好比是孤老了。自从街道建立对口签约社区医生的制度后,老爹和徐医生成了紧密的医患关系。除了了解病情外,徐杰还得知老爹原是性格开朗的人,文化大革命中老爹受过冲击,家庭遭受了严重的影响,大儿子就在那时发高烧落下的智残,有的子女有偏见迁怒于老爹,家庭关系一度十分紧张。老爹也很苦闷、自责,打不开的心结使老爹忧柔寡欢,渐渐地形成了怪脾气,让人难以亲近。居委干部好不容易做通子女工作来看望老人,他却认为自己老了,孩子是来争夺财产的;敬老节到了社区来慰问他,他觉得人家是沽名钓誉借机作秀:“你们就喜欢节日来,摆噱头。”使人好不尴尬。就说当初签约社区医生吧,老人不相信还口若悬河说:“啥个全科医生?就是过去涂涂红药水的呀!”只是图个方便,才勉强签下的。徐杰听后只是一笑了之,让人信服毕竟需要靠实在的行动。 

  有一天例行的巡访中,听老爹说头痛,看他说话嘴层微微颤抖流出口水。徐杰发现不对劲,有脑中风的预兆,在劝老爹去医院检查不成的情急下,只好相约居委干部叫来救护车送老爹直接去协议内的医院。正是发现早,老爹很快就康复出院了。从此老爹总算心服了,慢慢愿意和徐医生说心里话,交上了“忘年交”。有事还主动找徐杰帮助:“小徐,听说今年增加养老金了,谢谢你何时抽空去银行替我看看。”徐杰也把老爹当作亲人,关心他的饮食起居,经常和他说说宽心的话,粗看就像爷俩似。社区医生面对是普通的群众,治病是一方面,调整人的心情更有利抵抗疾病的发生。能广泛地和群众交上知心朋友,才无愧于健康保护神的职责,也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所在。徐杰一直以此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赢得了大家信任与尊重。刚才的电话就是老爹的女儿打来的,说老人整夜昏昏沉沉的,只要醒来就念叨小徐,又不让打电话来,挨到天亮了,他才微微点头。

  徐杰思绪联翩,回忆着和老爹昔日的过往真是百感交接。还不时和路上的熟人打招呼,大步流星来到老爹家里。

  老爹的女儿凑近老人耳旁抽泣地呼唤:“爸,徐医生来了。”“老爹、老爹,我是小徐啊。”瞧着老人消瘦的脸上缓缓睁开滞呆的双眼,凝视着小徐。徐杰俯身伸手插进被子握着老爹的手,感觉老爹使出尽有的一点劲就松开了。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神态,嘴角咧出一丝微笑,稍后慢慢的闭上了双眼安详地睡着了。徐杰熟练地拿起听诊器,听听老人的心脏,停了!瞧瞧老人的瞳孔,放大了!他含着泪小心为老人掖好被角喃喃地说:“老爹,安息吧!”

  想想还有什么比得上“让人牵挂,值得‘最后’信任”更欣慰的呢?徐杰,一个平凡的社区医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隐性菜场

我难得上菜场去买菜,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跟随外婆去买菜,菜场都设在弄堂里或小街的两旁,人来车往拥挤不堪,人声、吆喝声嘈杂一片,满街是丢弃的烂菜皮把路面糟蹋得让人难以下脚,一不留神外婆把我弄丢了,急得来来回回地找。

后来长大了,常常和邻居的小伙伴们为购买紧张的计划菜到处去排队,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为了挑上好点的鱼、肉家禽什么的,就得半夜起身多排几个队,为解决分身无术,摆篮头、放砖头、写号头来充人数的小伎俩悉数用上。这菜场里囧像一直充斥在我的记忆里难以抹去,所以我懒得上菜场。

改革开放后,物资供应改善了,偶尔路过菜场只是看到不用挤来涌去地到处排队,可菜的品质、数量还不尽人意,价格、服务上常常和顾客矛盾重重。这时候**在上海当领导,我因为参与上海重大工程实事立功竞赛的组织活动,菜篮子工程就是当时的实事工程之一,常有幸听到他对市农委领导要关注菜篮子的谆谆嘱托:“吃菜问题,对上海这样特大城市的保障供给尤为重要。”因而,每年的实事项目里常会看到投资蔬菜基地、建设标准化菜场、鱼塘及禽类养殖场的安排。马路上也常见标有“菜篮子工程”字样的配送车来回穿梭;社区里一座座新颖的标准化室内菜场陆续建起,不仅有买菜,还有其他的农副商品,大大改善了社区居民的购物。因为现在的住宅小区设计规划里就明确规定:必须要有标准化菜场的设施,否则就是不达标。即使在一些菜场设施不齐全的人口导入社区,政府通过疏导方式建立有时限的马路菜场来方便周边的居民。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这样的“隐性菜场”,也就是钟点摊贩。它是政府“菜篮子工程”的一部分,老百姓称之:“是我们心仪的方便的菜场”。

有天清早,和我一起晨练的老曹跑步后约我上一处马路菜场,我一听欲推辞,老曹说这个马路菜场非同一般,是多次被电视上肯定的、规范的菜场,东西新鲜还很便宜。这么说我倒想去领略一番了。

菜场设在闵行区近七宝一侧一条没有公交车的马路两旁,大约三百米左右。经营的菜贩子都是一早从农贸批发市场里运来的各种蔬果,也有些是附近的农民刚从自留地里采摘的蔬菜,新鲜自然不用说,还因这里的摊位管理费很低,成本决定价格,所以便宜的售价吸引不少路远的居民。这里规范经营明码标价、编号设摊,还着装上岗。组织方规定不许欺行霸市、不许短斤缺两,一切诚信为本,否则,一律逐出市场。良好的经营环境让经营者十分珍惜。市场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上午八点半准时结束。我们正挑完菜上称,只听一声声哨响,卖菜的人就迫不及待催我们付钱,自己赶紧收摊,还差些零钱他也不要了,他说过时就要罚款,收了摊还须清理自己经营场地,把垃圾集中。放眼望去许多摊贩都在忙着整理自己的摊点。最后有管理人员组织专业的清扫者清理完整条路面。马上一条宁静、整洁的马路重新展现在你的面前,一切就像瞬间的时空变幻那样干脆利索。眼看这一切让人无比感慨。

听管理人员说起,原先这里缺少菜场,才有不少菜贩自发来此聚集经营,居民也图方便常来买菜,让些不法商贩占了空子,垄断经营、哄抬价格是常有的事,环境被糟蹋了,道路被堵塞了,噪声是整天不绝于耳,还闹出过不少治安问题。市容执法队也整治过多次,收效甚微。居民们也喜忧参半、爱恨交加,尽管有所不满,但方便买菜也是不争的事实。当地政府从发展“菜篮子工程”出发,在积极筹建标准化菜场前,以疏、堵结合方式重在管理,结果才取得了既有利居民买菜,也让菜贩们放心经营,这种双赢效果的“隐性菜场”获得老百姓的一致赞扬。她完全颠覆我原先脏、乱、差的马路菜场形象,我想,它不就是“菜篮子工程”中特有的一种补充吗?媒体经常报道那些久治不愈的市场乱象,是否可以在此找些答案,只有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以民为本与和谐社会的管理理念,同样可以贯彻在政府的其他各项工作中。

“你们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新中国小主人”。这是饱受旧社会苦难的父辈们曾经对我们这代人的豪迈称谓。随着建国60年的悠悠岁月,我们已不再年轻。回眸我亲历的电站行业,想想过往的雀跃、彷徨、亢奋,让我们有:

太多的感慨

我1968年参加工作后,迎来第一个国庆节是1969年的建国20周年,那年电站人引以自豪的是:国内第一台12.5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诞生了,将安装在上海吴泾电厂。从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到自主生产大型工业装备,倾注了共和国领袖们的殷切关怀,毛泽东、朱德、**、宋庆龄、邓小平、**等都先后来上海电机厂视察,给工人阶级以巨大的鼓舞。从1954年试制六千千瓦空冷发电机起步到当时制造出十二万五千千瓦的大容量机组,是一桩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作为向国庆20周年的献礼产品刊上了《人民画报》。让每一个电机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不少老工人兴奋得热泪盈眶,回想过去风雨飘摇的民族工业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怎不倍感当家作主的自豪。当年的国庆游行队伍里,我们几个小伙子担子不轻,六个人抬着七、八米长,一米多宽的宣传牌,上面就画着十二万五千千瓦机组,行进在队伍中肩上虽然很重,但每个人脸上依然绽放着自信的笑容。大家肩担着不仅仅是普通的宣传牌,而是工人阶级的荣耀。以至以后每当有人问起我的工作单位时,我毫不谦虚答道:“制造双水内冷发电机的单位”。“哦,上海电机厂!”回答都是带感叹号的。电机人确也不负众望,两年后,第一台三十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也诞生了,而后安装在了江苏的望亭电厂。由于技术上还有些不成熟,运行中常有故障,一度被称之为“礼拜机”。但电机人没因噎废食,积极组织攻关,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使之日臻完善。将她日益显身于大江南北为中华大地送去光和热。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甩掉了旧观念束缚和羁绊的电站人更焕发了青春活力,1981年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85年和88年就先后制造了2台30万千瓦全氢冷却的引进机组,都安装在山东的石横电厂。88年我已在上海电气联合公司生产处工作。也在国庆前夕,我很荣幸和上海电机厂的同志像送女儿出嫁似的一起护送发电机隆重出厂。一路上享受了铁路专列的待遇。列车所到之处,周边戒备深严,各地铁道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亲自迎送。机组到达目的地后,工地的同志们当即卸运,没有现代化的起运设备,工人们就用土设备化了十几个小时的连续作战精神,把如此的庞然大物拖进机房并及时就位。 

迎接建国40周年前夕的1989年,电站人又生产出具有83%国产化率的30万千瓦新型的水氢氢冷却发电机组,第一次安装在湖北省的汉川电厂,仅仅相隔一年后,第二台机组又稳稳地在该厂就位了。 

随后的二十年里,电站人是一路跑步,瞄准世界高度不断攀登。60万等级的机组从2004年为镇江电厂试制,至今出厂及在制的早已超过了一百多台;90万千瓦机组我们也能制造,2001年我们参与了国际招标由西门子和阿尔斯通承包的外高桥电厂二期汽机岛和锅炉岛中主要部件的分包任务。此时我作为分包合同的生产协调者,亲历了制造的全过程。目睹了各单位紧密合作一丝不苟地推进工程的进展。无论在制造技术,还是生产进度都令老外刮目相看,有些先进工艺甚至连外国专家都无法想象而连声赞叹。2003年外高桥电厂三期筹建2台100万机组,此刻的上海电站人胸有成竹地承揽了所有主设备的制造任务。从部分设备的分包制造到全部承揽的运行模式,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务形式,而是证实我们已具备了国际竞争的实力。

奋发图强的建国60年啊,才有我们电站辉煌发展的五十五年,今天当我们有底气站在和世界电站对标的舞台上,怎能忘记曾经为之奋斗终身的一代又一代老电站人的卓越贡献。开拓进取继往开来永远是新电站人的神圣使命。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